APP下载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护理配合

2011-09-20邢长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皮疹靶向分子

邢长莉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肿瘤科B区,重庆 400038)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化疗和放疗仍然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宾的应用,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益处,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预后仍较差。近数十年来化疗主要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化疗药物以杀灭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尽管在这方面的研究耗费巨大,但进展却非常缓慢。此外,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也使其疗效进一步降低[1-5]。由于多年来无法提高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使癌症研究人员努力寻找一条治疗癌症的全新途径。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研究通过对调节细胞增殖和转移通路的深入了解,发现了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并进一步促进了靶向治疗的发展。靶向治疗分为三个层次:器官靶向,细胞靶向,分子靶向。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代表了肿瘤生物治疗的最新发展方向,它是靶向治疗中特异性最高的层次,时针对肿瘤细胞内某一蛋白质部分,某一核苷酸片段,或某一基因产物进行的治疗。

1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定义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靶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疗法。它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这正是传统化疗药难以实现的目标。

2 肿瘤传统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的差别

细胞毒药物:依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生长、修复、死亡的动力学间的差异来杀伤肿瘤细胞,选择性差。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机制,直接攻击致癌病因,选择性强。

3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类(按不同的作用靶点)

见表1。

表1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类

4 常见分子靶向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4.1 Gefitinib(lressa)最常见的副作用时轻微皮疹(1/2度)和腹泻,长期使用毒性无蓄积,与化疗药物毒性没有相关性。

4.2 EGFR-TKI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①主要为皮肤毒性,易瑞沙皮疹发生轻微(1/2),特罗凯皮疹发生率高,在治疗患者中平均发生率>50%。皮肤的不良反应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皮肤干燥,脱屑,皮疹,瘙痒,指甲改色等。②甲沟炎及甲裂。③毛发改变。④皮肤干燥。⑤超敏反应。出现面红,荨麻疹及过敏反应。⑥黏膜炎。

4.3 Cetuximab(爱必妥)常见不良反应

①非常常见:代谢及营养障碍(低镁血症);肝胆功能障碍(肝酶水平升高);皮肤及皮下组织病症(皮肤毒性:痤疮样皮疹);输液反应(发热、寒战、头晕、呼吸困难等)。②常见:神经系统病症(头痛);眼部病症(结膜炎);胃肠道系统病症(腹泻、恶心、呕吐);代谢及营养障碍(食欲减退)等。

5 护理配合

5.1 做好用药前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有个大概的了解;讲解靶向药物与一般化疗药物的区别,以及不良反应。

5.2 确定所需的治疗剂量,现配现用(如未立即使用,在2~8℃条件下,暂时贮存时间通畅不超过24h)。

5.3 首次输注前,必须遵医嘱预先给予患者抗组胺药和激素。

5.4 如既往有严重过敏反应者,禁止使用。

5.5 使用输液泵输注或重力滴注。

5.6 输注同时,使用心电监护,监测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在输注过程及输注完成后1h内,都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并保证抢救设备随时可用。

5.7 控制滴速

①爱必妥最快输注速度不得高于10mg/min,首剂输注约2h完成,后续输注约1h(如有其他药物输注,必须在爱必妥输注完成后1h才可以进行)。②赫赛汀初次负荷剂量:4mg/kg,90min内静脉输入。③安维汀首次输注时间应持续90min。其后输注:如果第一次输注耐受良好,第二次输注可为60min;如果60min也耐受良好,以后的输注科控制在30min内完成。④美罗华:推荐首次滴入速度为50mg/h,随后可每30min增加50mg/h,最大可达400 mg/h。

5.8 加强巡视,按时巡视病房,防止液体渗漏及静脉炎。

5.9 观察皮肤,加强皮肤护理。根据皮疹分级局部使用外用药。

5.10 心理护理:正确指导;鼓励保持乐观心情;坚持治疗。

5.11 健康教育。

6 讨 论

能否给患者带来临床益处是评价任何一种靶向治疗药物成功与否的最终依据,在目前有关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试验中,需要有一种快速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试验设计以确定药物的剂量并监测临床反应。一系列有关肿瘤血管显影技术的文献,肿瘤血管显影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成像(PET)、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和光显影等,这些方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中使用并讨论了哪些方法在监测肿瘤治疗反应方面较为敏感,这些技术将成为评价新药物临床有效性的重要辅助工具。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正在使用,既有针对肿瘤细胞的也有针对肿瘤血管的,然而分子靶向治疗还存在很多挑战,靶向治疗的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明确,包括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如何与传统抗肿瘤方法的联合应用、靶向治疗药物之间联合应用以及如何识别那些可能对靶向治疗起作用的肿瘤类型和患者,以利于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1]Green MR.Tragenting targeted therapy[J].N Engl J Med,2004,350(21):2191-2193.

[2]Folkman J.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N Engl J Med,1971,285(21):1182-1186.

[3]Bergers G,Benjamin LE.Tumorigenesis and the angiogenic switch[J].J Nat Rev Cancer,2003,38(3):401-403.

[4]Folkman J,shing Y.Angiogenesis[J].J Biol Chem,1992,267(16):10931-10934.

[5]Folkman J.What is the evidencr that tumors are angiogenesis dependent? [J].J Natl Cancer Inst,1990,82(1):4-6.

猜你喜欢

皮疹靶向分子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分子的扩散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臭氧分子如是说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