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追究虚假报道的责任

2011-09-20乔新生

观察与思考 2011年3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法律责任新闻媒体

乔新生

如何追究虚假报道的责任

乔新生

只有强化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信息发布中的法律责任,才能维护我国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政府宏观调控措施落到实处。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国八条)特别指出,新闻媒体要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解读政策措施,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防止虚假信息或者不负责任的揣测、评论误导消费预期。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中专门强调新闻媒体的责任,充分说明新闻媒体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果不其然,就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这一宏观调控措施的第二天,重庆市市长在举行开征个人房产税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先前个别新闻媒体的错误报道进行了澄清。这位市长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说,在重庆市财税工作会议上,自己讲过重庆市土地分为十个等级,可是,在《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中,变成了重庆市将按照十个等级征收房产税。重庆市市长曾经说过自己到台北去,发现台北也在研究房产税,准备对豪宅征收房产税,他们的思路和我们有点相同,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是,在《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中却变成了重庆的房产税方案将模仿台湾。

透过这两个事例,可以发现《第一财经日报》在报道重庆房产税的问题上,采用了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土地等级制度等同于房产税等级制度,把重庆与台湾相同的做法,等同于重庆模仿台湾。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它不仅给房地产宏观调控带来了混乱,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产生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正如重庆市市长所说的那样,新闻媒体报道出现之后,一些学者认为台湾是资本主义,重庆是社会主义,怎么能够模仿台湾呢?重庆市市长感慨地说,这样古怪的问题都出来了,“我也无地自容”。

这样的问题既不是专业知识不够的问题,也不是工作疏忽的问题,而是典型的哗众取宠的问题。新闻媒体为了获取独家新闻,在重庆市例行的工作会议上,选取重庆市市长的只言片语,张冠李戴,制造轰动效应。土地的分级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基本制度。对土地实行分级管理,既是一个法律常识,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常识。新闻记者不可能不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分级管理制度,也不可能因为疏忽大意而把土地分级制度等同于房产税制度。对于重庆市征收房产税的范围问题,重庆市市长已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解释,新闻记者只要客观报道,不会产生任何争议。或许在新闻记者看来,对重庆市房产税平铺直叙报道,显然不具有吸引力,如果把重庆市房产税与台北市的有关规定联系起来,那么,就会产生轰动效应。

关于是否应该征收房产税的问题,学术界早就进行过深入讨论。一些法学工作者认为,按照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公民基本财产权利的内容,应当由法律作出规定。在法律没有明确授权之前,地方政府不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征收房产税。房产税涉及到我国基本的财政税收制度,也涉及到公民的财产保护问题,因而在征收房产税时,税收管理机关应当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国务院颁布的房产税条例,只是针对营业性房屋征收房产税,不涉及居民的消费性住房。房产税征收既要考虑到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要考虑到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利用专业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能为了吸引公众注意,而违背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

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中,特别规定对制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追究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法律责任?我国刑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授权执法机关追究散布虚假信息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有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因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采访报道中散布虚假信息,而被追究法律责任。我们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新闻传播法,针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政府宏观调控过程中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凡是在关键时刻,以采访报道的方式发布虚假信息的,执法机关可以责令其澄清事实真相,向读者或者观众赔礼道歉。凡是发布房地产宏观调控虚假信息,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并且从中谋取不当利益的,可以追究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刑事责任。只有强化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信息发布中的法律责任,才能维护我国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政府宏观调控措施落到实处。

重庆市市长及时公开澄清有关报道,从而避免了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笔者建议,我国新闻传播法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立法原则,把实际危害后果作为构成要件,因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虚假报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追究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法律责任。总而言之,只有完善新闻传播法律体系,才能减少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虚假报道,切实维护居民的利益。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法律责任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论教育法律责任对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
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分析
宏观调控法基本范畴—宏观调控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