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喝药的中国人

2011-09-20孙优依

观察与思考 2011年3期
关键词:免疫力保健品

观察记者 孙优依

爱喝药的中国人

观察记者 孙优依

为了健康,为了长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药”。为求长生不老,秦始皇派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远赴日本寻找保持年轻的仙丹。因为古人相信“服金者寿如金,服玉乾寿如玉”,服食仙丹,哪怕是少量的试服,都起神效,活到两三百岁不成问题,就连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要偷食太上老君的仙丹。

而今天,据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有7亿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这种被认为是发达社会的社会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民。于是,人们开始想方设法追求健康、希望幸福,可大部分人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寄托在所谓的“灵丹妙药”上。很多生活中的常用药正使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药物依赖的漩涡中。

药物依赖症候群

前段时间,感冒药维C银翘片被发出安全警告,国家药监局提出其成分或导致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建议不要长期超剂量使用。而一直以来,维C银翘片是家庭小药箱里的常备药。维C银翘片“被警告”与药物滥用有关,而事实上,被人们滥用的药物何止维C银翘片。据调查显示,对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小病小痛”,自行诊断、购药已经成为主流。

何妈妈被关节炎折磨了很多年,女儿去外地旅游时带回一支外用的止疼摩擦膏,效果十分不错,何妈妈就认准了这药膏,每次都让朋友给她捎。两年后,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她被检查出有严重的肝损伤。从没有得过肝病,怎么会有严重的肝损伤呢?

医生的解释是,长期使用止疼类摩擦膏所致。市场上的止疼类摩擦膏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类药物,该类药物短期使用,不良反应少,长期大量使用则毒性大。尽管是外用药,但长期皮肤涂抹的吸收量也不容忽视,造成肝损伤也非常有可能。

另有专家指出,有些止疼摩擦膏里面含有的止痛成分一般不会让人体产生依赖性,但有可能对大脑的阿片受体会有微弱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使人产生一种舒适体验,这种体验反复强化,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渴求,非常想使用这种东西,所以一疼痛就会想使用这种摩擦膏遂而形成药物依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耐药性也开始增强,涂抹量可能会越来越多,造成的毒副作用也就越来越大。

对此,浙二医院药剂科的王医师指出:“现在自己根据经验开药方的人不在少数,但随着健康素养的提高,大部分选择自行服药的人还是能够‘按规服药’的。不过感觉不舒服应该及时就医、对症下药。自行‘解决’存在很多风险,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治标不治本,掩盖病情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人体有自我趋向康复、保持天然平衡的能力,比如你手上有点小伤,不去治,它也会自然痊愈”,杭州市三医院院长张延祥说道,“小毛病还是不要随便吃药,有句古话叫‘不药胜中医’,不吃药,让小病自然痊愈,胜过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盲目消费保健品

在杭州某外企工作的白领章小姐不定期地会去药房或者保健品专柜添置一些维生素E、褪黑素以及蜂胶等保健品,每天都按时服用,否则心里就会不踏实。前段时间,问题蜂胶层出不穷。章小姐坦言,这段时间不吃蜂胶胶囊了,可是工作压力大还是要买其他保健品来舒解。

章小姐周围有很多的同事、朋友也和她一样,把自己的健康寄心于保健品,一些宣称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对抗环境污染的保健品往往很容易打动他们的心。保健品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安心药”。

像章小姐这样对药丸和保健品产生依赖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当遇到疲劳、睡眠不好等亚健康问题时,人们可能会误以为是营养缺乏或者是维生素摄入不足,以为用保健品可以缓解这种不良状态。其实这是不对的,专家建议人们应该戒掉对保健品的依赖,靠保持开朗心情、合理的膳食和运动来维持健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章小姐不仅自己钟情于保健品,孝顺的她也给父母买保健品。她告诉观察记者,父母年纪大了,自己平时工作忙对他们关心不够,所以经常给家里买各种滋补品、保健品。

“送健康”似乎是时下中国流行的生活理念,一句“收礼只收脑白金”火了这么多年,足见中国人对于健康的关注。

采用服务外包与特许经营权方式来进行项目融资PPP模式重要的运作方式,这就需要复杂财务、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为了提供具体的专业化服务,需要专业化的融资服务机构。另一方面,为了对项目的运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要求政策制定参与方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PPP交易流程。然而,我国在PPP模式应用方面起步较晚,许多政府和企业对PPP模式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严重缺乏PPP模式的专业化机构和人才。

有调查显示,目前城市老人有三成把补品当成主食,甚至一部分老人对保健品产生了精神依赖。近日,观察记者对杭州市潮王路附近的几个小区进行了走访。在采访中,观察记者发现大部分老人家里都备有保健品,且每天坚持服用的还不在少数。家住朝晖九区的刘奶奶告诉观察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有高血压,去年听了关于保健品的养生讲座开始服用某营养素,觉得很有效,现在一天不吃就觉得不舒服,吃了就觉得自己精神状态好一些。

家住远大花园的周师傅是一名退休教师,他觉得保健品没多大作用,但是近五年来,儿女、朋友经常给他寄各种保健品,吃保健品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我父母一辈子都省吃俭用,临老了受各种养生讲座的鼓动,大手笔购买各种保健品。现在家里的床垫、枕头都是保健的。父母还经常把保健品当饭吃,说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增加免疫力。”觉得父母患了保健品依赖症的叶阿姨忧心忡忡地说道。

保健品真的那么有效吗?观察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了浙江省中医院的医生。医生表示,保健品并不能代替药物达到治病效果,人们特别是老年群体过分相信保健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依赖。

“增强免疫力是很多向往健康的人的追求,特别是老年人,一方面本能地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期望通过吃保健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保健品广告往往夸大其词,老年人容易轻信广告效果,产生侥幸心理。”

对此,专家建议首先要注意保健品的食品安全,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应该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让老年人更有安全感,并且定期带老人去医院做检查,引导老人运用正常的方法强健身体。

保健、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免疫力就可以远离疾病,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也是近年来保健、养生等大打“增加免疫力”口号的原因。随着一个个保健产品的崛起,现在每一类的商品都可能被开发出“保健”子类,比如保健茶、保健椅以及各种保健食品。

“增强免疫力”是卫生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22项功能之一,因而成为众多厂家追逐的热点。健康专家表示,保健食品本身就是用于调节、保健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但个人免疫力的高低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容易感冒就是免疫低”,检查免疫力高低需要到医院免疫科进行,避免盲目。

爱药根源在于缺乏健康常识

喜欢跟风,盲目崇拜各类保健品,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药物依赖”、“保健品依赖”症候群的出现。吃不坏自然大家都乐见,商家赚了钱,吃了“药”的国人心里很安心。人们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药丸”之上,无形中也让自己成为了“保健品”的小白鼠。道士李一的猖狂与覆灭,“绿豆大师”张悟本的崛起与沉寂,似乎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普遍观点:中国人缺少健康常识,太容易被一些江湖术士趁虚而入。

世界医药巨头曾说:未来最大的医药市场在中国。你是否正在为这一“最”字沾沾自喜,而这绝非好事。他们看中中国医药市场一来是因为中国人口多,是药物消耗大国,二来则是国人对药的盲目崇拜。

对此,卫生部首席营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指出:“也许是因为中医中的糟粕成分对中国人的熏陶,也许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充满了超现实的哲学,也许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观念,缺乏质疑精神。”起初人们吃药是为了治病,为了健康,而今,中国人寿命不短,但健康寿命却不长。

另外,《纽约时报》在《中国的健康问题不太平衡》的报道中开篇就写道: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人均寿命增幅最小。是的,正是GDP世界第二的中国。报道中还指出,中国这些年经济大步前进,健康却少有提高。经济增长固然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可发展不能保证给每个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健康状况。

财富并不等于健康。但在中国,对大多数人来说,为了生存,即便是物质条件丰富、习惯了在星巴克喝咖啡、每年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的中产阶级,身上似乎都时时背负着很大的生存压力。

正如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写道: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也许,国人爱“药”,是为了掩饰生活的焦虑,寻求内心的安全感,让自己看起来幸福一些……当某天人们开始戒“药”了,那一定与自我内心的充实有关。

猜你喜欢

免疫力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宝宝增强免疫力不靠“神药”,靠自己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九旬老人砸200万元买保健品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破坏免疫力的5个坏习惯,你中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