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一个五年,“给力”新家庭工业

2011-09-20

观察与思考 2011年3期
关键词:浙江工业家庭

观察记者(特约) 夏 燕

下一个五年,“给力”新家庭工业

观察记者(特约) 夏 燕

去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顺利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家庭工业所代表的微小企业也将成为解决社会稳定、经济转型等问题的抓手之一。

“低、小、散‘小狗经济’的代表”—这是业内人士对家庭工业的评价,尽管曾经创造了浙江民营经济的辉煌,但低门槛、低附加值、抗风险能力差等标签还是让其一度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如今,又一个新的五年来临,“迷你”的家庭工业能否再次堪当重任,成为经济转型的助力剂以及浙江民众创业致富的启动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家庭工业,安好?

不久前,记者拿到一份德清县工商局关于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德清的登记个体户数为17565户,邻近的长兴和安吉则分别达到33597户和21524户。

在全省,来自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统计称,从事家庭工业的统计在册的户数已经超过了65万。这其中,还不包括很多季节性临时性的家庭工业户,它们往往有了订单就做一些,没有订单就不做,如果算上这部分,数量则将超过100万。

对于家庭工业,其实一直没有过明确的界定,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是,平民自主创业的微小型企业—这其中,既包括个体工商户,也包括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投资少、分工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的家庭工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以义乌为典型的专业市场带动型;资源开发利用型,如矿产、林产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可再生资源二次利用等;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依托大企业为其进行配套协作的零部件加工。

由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受初期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条件限制,其开始往往呈现出分散而“迷你”的态势,脆弱得不堪一击。然而一旦被带动,呈现众星捧月之势,就能随即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早在若干年前,就有学界对“浙江模式”进行过基本总结:家庭工业起步,民营企业起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家庭工业不仅是民营企业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同样也是产品以及产业集聚的基础。

而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建华看来,除了支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外,家庭工业在就业方面的意义也颇为重大—目前浙江从事家庭工业的人员分别占到全部就业人数、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12.5%和25%。在全省31.4%的行政村中,家庭工业收入已经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安排1万户家庭从事家庭工业,年产值在50亿元左右,至少可以解决两万人的就业问题。

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或由于其自身的低端制造路径,或因为营商成本提高的制约,家庭工业似乎在不经意间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此之前,由于面临高污染、高耗能、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家庭工业的发展模式和前景更是一度引起社会争论。多年后,当再度被提及和重视时,其身份也从“传统”模式变为了贴上环保、安全标签的现代家庭工业。

重塑的意义

中小企业,包括家庭工业所代表的微小企业将成为解决社会稳定、经济转型等问题的抓手之一。newsphoto

去年11月25日,浙江省发布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转型发展。

为此,要“加快提升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在扩大内需方面,也要“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期间,虽然没有对家庭工业的直接强调,但相关的表述还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在此之前,浙江也早已提出要“积极引导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

让人费解的是,在强调现代大工业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再次强调家庭工业的深意何在?对此,杨建华认为,这是家庭工业发展多年之后的应有之义。

“将家庭工业引入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个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差、技术含量低等个体无法克服的问题,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他表示,家庭小生产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当它融入到整个市场化的大潮、社会化的大市场网络格局、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去时,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和能量就不是一般的语言和理论所能够描述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摩托业。在台州,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都不大,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家庭的专业化分工都非常明确,零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很高。由于单一的企业或工厂专业化程度很高,生产效率随之提高,而发达的市场体系又极大地降低了不同生产环节间的交易成本,因此,整个台州地区摩托车生产的总成本比国内许多大型摩托车集团都要低30%左右。

而另一方面,在“创新强省、创业富民”实践中,家庭工业这个载体也是不可或缺的。

“大多数人都有追求财富过上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但没有充足的资本和技术,家庭工业正适合这种技术要求不高、资金要求不多、容易创业的需求。”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告诉记者,通过本土化路径,充分挖掘立足于块状经济的家庭工业在致富群众、扩大就业方面的潜力,鼓励群众创办投资少、风险低的微小型企业,不啻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然而,长久以来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家庭工业的发展历史上,政府主要都是放手让民间自主发展,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因此,也有学者建议,在重塑新家庭工业之际,同样也是该把家庭工业放到政策前沿的时候了。

“给力”路径

“除了传统行业外,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家庭工业可以逐步向通讯设备配套、计算机配件、精密仪器组装、文化办公用品、特色工艺用品、工业设计研发等领域拓展。”曾经,对于家庭工业的由“旧”入“新”,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永良这样表示。

此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也做过专门的调研,他们发现目前浙江家庭工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低层次的加工工业多,现代工业的成份少。为此,他们随即提出政策建议,强调要在用地、环保、融资、小额贷款、税费、劳动力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家庭工业一定的扶持。

如今,又一个五年到来。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转折点上,浙江各地也开始陆续为家庭工业“给力”。

在德清,由于生产经营场所限制,家庭工业在市场准入时遭遇环评审批制约,登记难成为常态。由此,在县政府协调下,工商局和环保局联合出台文件,最终对家庭工业市场准入达成了统一意见。而从全省来看,此前推行的土地流转同样为家庭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政策扶持之外,一些家庭工业的外来经验也被学者们认为可以用来“给力”。

比如意大利。由于其一区一业的特色十分明显,即使在行业内部,分工也十分精细,很少出现仿冒和侵犯专利技术的行为。即使同属皮鞋行业,有的只生产男式皮鞋,有的只生产女式皮鞋,有的只生产儿童皮鞋,正是凭借这种生产方式,许多微小企业由此成了“隐形冠军”。

期待家庭工业成为经济转型的助力剂以及浙江民众创业致富的启动点。陈建齐/摄

回到国内,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认为,家庭工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各地也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整个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家庭工业在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能力等方面,潜力都很大。”他说。

都说大树自己成长,形不成森林,就不能有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更何况,谁又能够断言,现代家庭工业不会从一个小作坊、小产品起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逐步走向工业园、实现提升转型,蜕变成一个产销一体化的巨人?

找准了方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其实并不远。

猜你喜欢

浙江工业家庭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家庭“煮”夫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恋练有词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