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过五年,浙江会是什么样子?
——五问浙江经济十二五

2011-09-20傅白水

观察与思考 2011年3期
关键词:金融业服务业浙江

傅白水

再过五年,浙江会是什么样子?
——五问浙江经济十二五

傅白水

今后五年,浙江还是要坚持富民为先的发展战略,继续成为中国老百姓最为富裕和幸福的省份。newsphoto

近期,浙江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浙江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这成为浙江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无疑,这只是个大致蓝图,那么具体分析,今后五年浙江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省份呢?

建设经济强省还是经济大省?

近几年来,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经济持续发展增长的动力呈现了疲态,在国内经济竞争格局中呈现明显弱势。其经济发展与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相比,出现增速相对不断下滑、经济总量差距在被逐渐拉大现象值得警惕。如与同在长三角的江苏相比,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9050亿元,江苏12451.8亿元,两省的差距为3000多亿;但2009年,江苏实现了34061亿元生产总值,浙江则为22832亿元,两省的差距超过了1万亿。在人均GDP的优势上,浙江在2003年之时曾远远领先于江苏,但在2009年,浙江人均GDP6490美元,江苏人均GDP为6475美元,仅和浙江相差15美元。面对浙江经济增长与发达省市相比出现了相对下滑的态势,浙江如何摆脱经济发展疲态,为经济创造新的动力,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经济快速成长是摆在眼前的重大课题。

显然,在十二五期间,与其他发达省份拼经济增长速度、拼经济规模,是浙江今后五年难以做到的,单就资源和环保制约来说,浙江也没有与其他省份拼速度和规模的优势。浙江资源缺乏,尤其是可用土地资源缺乏是浙江的一大瓶颈。相比于山东和江苏,浙江可用土地资源是江苏的1/3、山东的1/4,这导致浙江工业用地严重不足,使得许多企业想做大因没有用地指标而不得不外迁,导致浙江产业空心化。相比浙江,江苏有广袤的苏北平原,苏南企业大量北迁,使得江苏经济发展腹地巨大,发展后劲很足。同时,山东既有土地资源,又有大象级的国有垄断性的资源性企业支撑,实力雄厚。因此,浙江与这些省份的经济规模差距被慢慢拉大。

所 有这些因素导致浙江只能做经济强省,不能与其他省拼经济规模,只能拼经济发展质量。所以今后五年浙江应建设经济强省,而不是经济大省。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点,在提出的主要目标中,没有放具体的量化指标,建议中指出应基于更加突出科学发展的要求。十二五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而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见成效,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因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有阶段,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成经济发展质量高、内涵式增长力强、老百姓富裕程度高的经济强省。

坚持富民传统还是强化政府权与财?

2009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4万元,连续11年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更是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成为中国首个农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的省区,连续24年排名全国省份第一。而浙江家庭企业之多、小老板之富早已闻名全国,据统计浙江人中每25个人就有1位老板,全民创业在浙江早已蔚然成风。从背后探究这是浙江各级政府不断放权,无为而治,放水养鱼,不与民争利形成的。可以说正是浙江坚持的富民在先的政策和做法导致了浙江藏富于民、富甲中国现象产生。那么,十二五期间,浙江是坚持富民在先的传统,还是走江苏的优先强政府权力和财力、被经济界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发展之路呢?显然,前者更符合浙江实际。

浙江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就确立了浙江继续富民在前的传统之路。建议指出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是中央对浙江的要求,是浙江人民的迫切愿望。从中央的要求看,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浙江的发展进程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测定,2009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0.3%。从2003—2009年每年平均提高2.8个百分点的实际进度看,预计到2013年就能够100%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可见,十二五期间,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是浙江发展始终不渝的目标追求。无疑,今后五年,浙江还是要坚持富民为先的发展战略,继续成为中国老百姓最为富裕和幸福的省份。

是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还是以新兴产业为基础?

《长三角规划》中提出浙江要打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那么如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呢?浙江提出了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就提出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若干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形成若干个优势支柱产业。那么在今后五年,浙江是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经济发展的基石,还是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浙江经济发展的历程。30年来,浙江经济之所以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领头羊和民营经济强省,一直以来依靠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以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应,得以引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30年。毫无疑问,未来浙江应该积极提升这些产业集群,促使建设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如果从浙江传统的产业集群特色和实事求是角度来看,浙江应该结合14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先提升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创新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否则,可能既丢了看家本领,新本领又是半桶水。就如浙江一些地区实施的“腾笼换鸟”战略一样,传统产业的鸟被换了,笼子也腾了,结果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也没弄进来,结果造成了产业空洞化,这对浙江经济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设计。

为此,未来五年浙江应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导向。一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品牌建设。积极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促进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新产品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推动浙江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向生产车间的两端,即研发和销售网络要效益。围绕拓展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加快整合产业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将低成本优势拓展为质量、品牌、营销、研发等集成优势,将单个生产环节的制造优势转变为产业链接整体制造优势,将简单的企业集聚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高端产品的新优势。

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使浙江企业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名牌。无疑,与意大利经济模式极其相似的浙江最能复制意大利品牌奇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加快推动“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如美国的两个品牌,耐克和可口可乐,都属于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且他们的工厂遍布世界各地,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高额利润,并且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的呢?答案就是品牌的力量,所以浙江企业要走品牌之路。虽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有了品牌,卖出大价钱,赚得高利润,自然也可以成为像可口可乐一样的百年老店了。

在提升传统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文化创意、先进装备、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物联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代表了世界范围内产业演进的基本方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应成为浙江的战略新方向。应立足浙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浙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服务业大发展中谁是领头雁?

十一五以来,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成为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尤其是对地方财力贡献来说,服务业远超其他行业,其贡献度达65%以上。浙江作为人均收入首超6000美元,率先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省份,其服务业规模应占三次产业的50%以上,但到2009年浙江的第三产业只占43%。由此可见,浙江的服务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也任重道远。2008年和2010年浙江分别将出台了服务业产业和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两个规划,提出了发展十大服务业的产业规划。那么,浙江在重点发展服务业时,应优先发展哪几个行业成为服务业的领头雁呢?

房地产业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随着房价的飙升业已积聚了较高的风险,再加上国家趋紧的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未来再让房地产业作为浙江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显然不明智。从目前浙江服务业发展势头和对当地财力贡献看,应优先发展金融业和创意文化产业,以这两个服务业作为浙江服务业发展的领头雁。尽管浙江是中国专业市场第一省,市场商贸规模巨大,但商贸业对地方税收贡献不大,所以从今后发展方向和财力贡献来看,应大力发展金融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努力把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信息服务等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创意产业已成为浙江目前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陈建齐/摄

浙江大力发展金融业,一方面有其雄厚的金融业发展基础,目前浙江金融业和民间资本是全国最雄厚的,浙江有能力、有基础、有条件做强做大金融业,成为中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另一方面金融业是经济的血脉,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金融业对地方财力也有巨大贡献。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了深化地方金融创新发展。规划指出如何将民间资本集合成金融资本,引导投入到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浙江地方金融创新的核心所在。要支持省内股份制银行做强做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社区银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其实,浙江完全可以整合各方和各地优势与资源,利用自身雄厚的民间金融基础,学习新加坡和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积极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如最近出台的《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也提出,浙江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建立3个功能互补的金融集聚区和辐射区。

金融中心的生存主要前提是拥有大量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以及资金的自由流动。这两点目前浙江都具备,尤其浙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活跃的中小企业占浙江企业的99%左右,在全国数量也是最多的。而浙江民间资金的快速自由在省内外流动和聚集早已成为事实。在金融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09年,浙江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已经达到8.4%。通常而言,一个产业在GDP当中的份额超过5%就是支柱产业,浙江省金融业2005年就超过了这个比重,这意味着金融业早已成为浙江的支柱产业。浙江数量巨大、遍布全省、发达的民间金融机构是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的雄厚基础。在浙江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区,有一两家自己的当地银行也比比皆是,如义乌市的稠州银行、温岭市的民泰银行等等。从浙江多年的民间金融实践看,浙江民间金融业也已形成了一套源自于诚信的民间借贷运作机制,一旦政策允许,这些规则可以迅速阳光化,成为金融业制度,这是浙江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的制度和信用基础。从这些因素看,浙江首先应结合金融业繁荣实际,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优先发展金融业。

十一五以来,浙江服务业最大的发展亮点是创意文化产业的迅速成长壮大,以阿里巴巴、网盛、浙江网新为代表的信息软件服务产业,以及产业设计、建筑景观、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创意农业等6个大类创意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成长。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创意产业已成为浙江目前的优势产业和未来的新的增长点,如规划与支持到位的话,很有可能成为浙江经济的增长极。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指出文化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动漫、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外贸大省战略是否继续坚持

近十年来,浙江利用我国加入WTO契机,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用大量的出口来扩展企业经营,用扩大外需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发展策略的实施,形成对出口的高度依赖。数据显示,1999年浙江出口额占GDP的19.6%,2007年达52.3%,上升32.7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的2008年仍高达49.9%。外贸导向性发展战略成就了浙江经济近十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扩大内需成为今后经济发展重点,但对于浙江这个中国海岸线最长、良港最多、在海外投资经商人员最多的省份来说,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固然重要,而作为沿海省份如不将发展外贸作为重中之重将是舍本逐末。所以未来浙江仍应坚持外贸导向型战略,至少贸易应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极。

浙江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应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提高外贸外资发展水平;要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扩大重要资源进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培育大型跨国公司,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深化国内合作与交流;关心支持海外省外浙商的发展,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互动发展。

作为中国沿海发达、良港众多、海外经商人员最多的省份,未来浙江还是应坚持外贸大省的发展战略,继续以外贸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浙江大力发展金融业,有其雄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陈建齐/摄

猜你喜欢

金融业服务业浙江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