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2011-09-12符史健海口市府城医院心内科海南海口5711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8期
关键词:下壁前壁室性

符史健 (海口市府城医院心内科,海南 海口 571100)

临床资料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极易合并心律失常〔1,2〕。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75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2.7∶1;年龄 42~79〔平均(58.3±3.5)〕岁;包括糖尿病史 21例,高血压史27例,高脂血症史53例,抽烟史41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与否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诊断标准〔3〕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必须至少具备下面3条标准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患者出现典型的持续性胸痛。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3 治疗方法 ①监护和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②镇痛:痛感较重时使用哌替啶,痛感较轻时使用可待因。③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④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⑤扩张血管: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⑥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⑦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⑨钙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地尔疏艹卓,维拉帕米。10○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11○介入治疗。当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时,应针对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上述治疗方法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仪器、试剂 ①心肌酶学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仪器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K、CK-MB试剂盒均为上海执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LDH、HBDH、AST试剂盒均为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K、LDH、HBDH、AST检测方法为速率法,CK-MB为免疫抑制法。②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TnI(胶体金法)试剂盒。③心电图:采用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ECG-03心电图机。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方差齐时使用)或t'检验(方差不齐时使用)。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的比较(± s,U/L)

表1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的比较(± s,U/L)

组别 n CK CK-MB LDH HBDH AST观察组 75 1 559.2±137.5 732.4±71.6 1 074.7±101.2 821.5±63.9 968.3±81.0对照组 28 1 497.8±157.3 753.9±67.1 1 104.5±108.3 811.3±71.2 979.5±84.2 t值 5.326 7.021 5.306 6.358 4.216 P值0.153 0.531 0.076 0.172 0.062

2.2 两组患者cTnI阳性率的比较 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均为阳性,两组患者的 cTnI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

2.3 观察组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 7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中,55例并发室性早搏(梗死部位包括前臂33例,前间壁10例,高侧壁12例);46例患者并发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梗死部位包括下壁14例,前壁32例);16例患者并发重度窦性心动过速(梗死部位包括下壁并右室梗死9例,广泛前壁7例);11例患者并发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梗死部位均为下壁);9例患者同时并发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梗死部位包括下壁3例,前壁6例);5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梗死部位包括下壁3例,广泛前壁2例)。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60% ~100%〔4〕。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5~7〕: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肌细胞缺血以及坏死,可导致患者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发生改变。②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使用的药物、自主神经性反应等。③心肌细胞缺血以及坏死后可导致心肌细胞内儿茶酚胺增多、代谢产物堆积,患者体内出现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心肌缺血更加严重。总之,急性心肌缺血、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下降、心肌细胞传导异常,因而可引起不同形式的室性心律失常。

本研究提示心肌酶学指标定量、cTnI定性不能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是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1 Huikuri HV,Raatikainen MJ,Moerch-Joergensen R,et al.Prediction of fatal or near-fatal cardiac arrhythmia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2009;30(6):689-98.

2 张 力.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7(11):877-8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20.

4 王 凡,刘国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治疗〔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4):31-3.

5 Goyal NK,Giglio J,Lorberbaum M,et al.A rapid-response alphanumeric paging design decreases door-to-balloon ti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rit Path Cardiol,2004;3(3):150-3.

6 Duncan P,MacKie F,MacKay K,et al.Use of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o support improv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igible for thrombolytic treatment:experience from 2 hospitals in England during 2002-2003〔J〕.Crit Pathw Cardiol,2005;4(1):21-5.

7 Puri A,Narain VS,Mehrotra S,et al.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dicts adverse outcomes in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even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J〕.Indian Heart J,2006;58(2):138-43.

猜你喜欢

下壁前壁室性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与双源CT分析左心室前壁缺血的局部心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