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通胀下的消费升级

2011-09-08吴可人

浙江经济 2011年17期
关键词:消费性大额低收入

文/吴可人

高通胀下的消费升级

文/吴可人

高通胀下浙江消费增长呈现逆势上扬的可喜态势,但消费增长的后续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当前高通胀的环境下,浙江消费增长呈现逆势上扬的可喜态势。今年1-6月,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双双达到2010年1-6月以来按季度累计的最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0074元,同比增长1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9%,高出去年同期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4690元,同比增长18.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5%,高出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

浙江与全国一样正在经历三年以来最强烈的高通胀,但浙江消费增长状况则好于全国。上半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高于上海(3.8%)、广州(6.7%)、福建(7.3%)等绝大多数沿海省市。

“十一五”以来,浙江居民消费意愿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处于相对减弱的状态,消费升级成为浙江消费增长持续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5-2010年,城镇最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从5686元增加到10170元,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从8377元增加到14442元,年均增长12.3%和11.5%,均高于高收入户年均11.2%的增速。浙江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加快,促使消费结构逐渐得到优化。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的文化娱乐服务、交通和通讯、家庭服务和饮食服务四项支出合计5999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33.6%,比2005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户的服务性消费占支出总比重提高到2010年的30.0%,高于平均4.7个百分点。

而随着统筹城乡改革不断推进,农民创业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浙江城乡收入差距从2005年的

2.45∶1缩小到2010年2.42∶1,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收入多了,农民当然更愿意消费。2005-2010年,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提高2倍,农村居民消费从注重基本生活支出为主向提高生活品质提升转变,在居住、交通通讯、衣着等消费支出方面比重持续扩大,2010年比2005年分别提高5.2、1.4、0.4个百分点。

随着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大额刚性支出对于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约束效应逐步减轻,提高了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十一五”时期,浙江教育、医疗等大额刚性支出比重显著降低。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两项消费支出合计为2268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2.7%,低于2005年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两项消费支出合计为99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2.3%,低于2005年4.4个百分点。而按照不同收入户分组统计,较低收入户组别的大额刚性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下降幅度,比较高收入户组别下降幅度要大,低收入群体刚性支出预期大大缩小。

应该认识到,虽然“高通胀导致低消费”推论暂时没有在浙江应验,但并不等于以后不会应验。有专家指出,在高通胀的环境下,消费增长的后续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浙江也同样面临这一不确定性带来的考验。总体而言,浙江居民消费总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持续偏低,重投资、轻消费的结构性难题尚未得以有效破解。

“十二五”时期,浙江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通过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供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消费性大额低收入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新主流”引领下的现实拓展、多元类型与“想象力消费”
银行大额存单的蝶变
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两个倾向性问题
娶低收入老婆
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特征
大额存单“拼息”
台达于2014 CES展览推出最新智能绿生活应用产品
发布穷人CPI是正视低收入阶层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