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一起编写校本教材
2011-09-06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廖书庆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 廖书庆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师生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校本性,指的是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校本教材深深植根于学校和本地区的文化。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优良传统或本地区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机构成的一片沃土。根据校本教材的这些特点,结合苏州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本地吴文化特色浓郁的民间文化习俗,学校决定编写以《苏州的名桥名街巷》为主题内容的校本教材。从而增强学生对家乡吴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使本地区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与学生一起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
第一,分析编写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不少同学对苏州的文化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就想以吴文化为背景编写一本校本教材,定名为《苏州的名桥名街巷》。一经提议,就得到了学生的热情响应,笔者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在所教班级中让学生们确定自己编写的课题。有的同学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的“带城桥”、“醋库巷”等,有的同学选择距离家比较近的桥和巷。同学们还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桥和巷,还可以很好地避免同一内容的文章出现,可以说很顺利地进入了编写的实施阶段。
第二,拓展编写角度。如何使学生能多角度地编写《苏州的名桥名街巷》这一校本教材呢?笔者在正式编写之前,对参加编写的同学开设了“苏州名桥名街巷”的校本讲座。从多角度、多方面讲述名桥名巷古老的传说,奇异的起源,沧桑的过程,丰厚的文化,美丽的风景,给了学生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对编写的方式和角度有了较大的拓展,并对编写此校本教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第三,确定编写目标。苏州的古桥实在太多,传说也很多,形名俱美,不胜枚举。总的来说,年代久远,无论桥名、桥联、建筑特色,还是关于它们的种种古老传说,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座古桥,都是一本让人可读的圣贤书。你若漫步其上,就像读着一页页的历史。苏州的名巷名桥记录着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三元坊说的是有一年科考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均为苏州人获得,故立巷名纪念。达官贵人的显赫当然也会在巷名里闪闪烁烁,一看就知道这条巷子里曾经住过怎样的“轿出轿进”的人物,官太尉弄、乔司空巷、王洗马巷、太监弄等等。这些巷名也充满了文化,而学生了解很少,甚至于就在学校周边的桥和巷学生也了解不多。编写《苏州的名桥名街巷》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苏州,热爱家乡,在参与编写的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身边地理知识的兴趣。
第四,说明编写要求。首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苏州有众多的名桥名街巷,其中蕴藏丰富的历史和传说,学校打算编写一本《苏州的名桥名街巷》的校本教材,作为同学们留给母校的财富,要求同学们共同参与,具体要求如下:(1)选取你所知道或了解的苏州名桥或名街巷,写出其地理位置、历史传说、演进过程、风土民俗、文化感悟等。(2)要配上图片,并与文章一起保存,写好后发到指定信箱。(3)作业一个人写或合作写均可,但合作组成员不能超过5人,并要求注明作者的班级和姓名,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4)同学们所编写的文章将择优选用出版。(5)同学们可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公共资源查找资料,并注明出处。(6)规定完成时间。
其次,老师要先编写样章,便于学生参考写作。样章部分如下:
苏州带城桥
一、带城桥——苏州古城东南的一座古桥
苏州带城桥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桥。南北走向的水泥桥面淹没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喧闹之中,它位于苏州老城区的东南部,小桥的南边有著名的十全街,沿桥的北边有一条名字很好听的凤凰街,南边是和桥一样名子的带城桥路。走过小桥,鳞次节比的古老江南宅院,在街的两面一字排开。白墙黑瓦,高低错落,房屋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流露出点点的岁月沧桑。连着凤凰街的又是很著名的十梓街。附近还有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和沧浪亭,特别是在苏州的文庙里,带城桥的名字早已刻进了古老的平江图碑……
思考:(1)说说带城桥的历史传说。(2)做一篇关于带城桥历史发展的小报,要求图文并茂。
第五,丰富编写内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其质量高低不一,要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进行页面设计。通过了解,学生对这次活动比较重视,有的学生为了编写校本资料,亲自出马,去实地照像取景,写出感受。还有的学生上网收集资料,自主编辑,配上插图,不少同学到市博物馆收集查阅资料,甚至于有的同学到市档案馆查考资料,使所写文章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通过这次活动,共收集和编写了近50篇文章。首先,学生对苏州的名桥名街巷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加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资源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苏州的思想感情。其次,使学生实践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文化研究,如何进行资料收集和完善处理,使学生研究能力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再次,在合作小组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实地查看等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和集体凝聚力,他们在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中不断碰撞,产生了很多具有新的思想和观念,促进了学生的进步。最后,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社会,知道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实用价值。
二、与学生一起编写校本课程的体会
统编地理教材是现行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性通用教材。但由于它面向全国,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理案例作代表,因而具有局限性。校本教材则是对现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弹性空间的一种充实。为此,我校编写的《苏州的名桥名街巷》的校本教材,必须紧扣本地区的地方特色,以体现乡土校本教材对统编教材的补充作用,达到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和谐统一。那么,在编写校本教材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有关校本教材开发的需求和我校实际,在与学生一起编写本校的校本教材过程中有如下的几点体会。
第一,突出教材地方特色。编写校本教材是对统编教材起到查漏补缺作用的一项课题,在某一意义上说,突出乡土性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统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通过《苏州的名桥名街巷》这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学习,对我校人教版地理选修教材《旅游地理》的教学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为此,在选材时,要以本地区历史积淀的文化或建筑为载体,最好选择本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名桥名街巷作为编写的主要内容,以充分彰显本地方浓厚的地方特色。让学生通过学习,亲近本土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培养热爱乡土文化的感情,以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考虑学生实际能力。校本教材的编写,特别是与学生一起编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的原理,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由老师编写样章,并在其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编写计划、构成要素和呈现方式等。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使编写的校本教材形式统一,也能提高学生对本地区地理特色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注重教材实用价值。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设计、反思、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在师生一起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初稿确定以后,可通过公开课对校本教材进行实验,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教研部门领导和师生的意见,择优重组课程资源与编写方案,使教材在不断的实践与修正中得到完善。再则是,在教材的编写时,与当地教育科研、出版和美术等单位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共同编写出能充分反映当地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第四,坚持教材校本特点。所编写教材具有本校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就近选材、传承文化”的原则。我们学校位于苏州古城区,周边有很多历史悠久和名桥名街巷,如带城桥、乌鹊桥、乐桥、相王路、醋库巷等等。怎样在众多桥巷中选择适合于本校的教学资源,首先是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来就近选材,让学生了解身边地理事物的地理特点、历史传说。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材,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校本教材的特色才得以体现,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拓展作用。
第五,体现教材趣味风格。在校本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版面设计尽可能采用以图代文,图文并茂等形式直观地呈现,作业要以地理小报、摄影展览、特点说明、历史探访等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总之,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强度高、综合知识全面的工作,它对于学校师生特别是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有很多需要研讨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本校的校本教材真正成为本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综合载体,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播、继承、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