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以“天气与气候”教学为例

2011-09-06浙江省嘉兴一中实验学校314500

地理教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温带导学气候

浙江省嘉兴一中实验学校(314500) 杨 蔚

一、精心设计地理导学提纲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地理导学提纲要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之问题化,从问题入手,使之知识化。导学提纲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问题一般不宜太多,问题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和要求,真正体现导学的目的。拥有一份好的高质量的地理导学提纲是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关键,也会成为地理教师实施教学的得力助手。如在复习“天气与气候”专题复习时,我对导学提纲做了如下设计:(1)指出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2)归纳某地气温较高的可能性因素有哪些?(3)归纳某地降水较多的可能性因素有哪些?通过导学设计反馈,使老师对课堂预设有了进一步把握,课堂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为老师课堂效率的提高作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学会合作

在课堂上利用导学提纲问题的深入探究引发学生争论,老师适时点拨,从容调控课堂,真正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引导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共性疑难问题,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性,用适当的方法,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继续进行。教师还应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及时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导学提纲真正起到其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筛选部分学生的导学提纲答案进行课堂投影,鼓励学生交流、点评,同时老师提供一些资料进行引领、提示,并对一些离题较远的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作为生成性的资源加以利用,引出一些错误的推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答案的错误性。例如,学生在分析降水多的原因时,习惯说 “迎风坡,降水多”。我在点评这一推论时,就提出这样一个案例:我国太行山脉的西北坡,冬季是西北季风的迎风坡,但冬季并不多雨。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思和讨论,最后使学生认识到,迎风坡与地形雨这两种地理事物之间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必须有水汽充足这一条件。这样的点拨和引导,起到了良好的纠错效果。

三、师生互动,共建地理知识模型

通过建构简单实用的地理模型,经过模型建构-模型检验-模型分析-模型运用等环节加深理解,去解决千变万化的题目,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根据调查,学生在审完题目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从何入手,或想当然地答题,或答案的组织显得条理不清,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答题要点不准确、不全面,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差,解题思维不严密,不能有效的将知识储备与试题要求进行“对接”。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地理教学的实践和探索,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理清解题思路,建立具有特色的典型思维模式。实施建模教学,培养建模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建模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建模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学的方面有:通过地理问题的抽象、简化,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它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研究、分析问题,能够把问题总结、归类,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例如,描述某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模型见表1,描述某地气温较高和降水较多的模型见表2。

表1

表2

四、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技巧和方法

1. 气候因素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1)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2)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具体判读可遵循以下三部曲: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3。

(3)根据其他特征判断

①根据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判断:如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气候下板状根发育的高大乔木等。

②根据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判断:如热带荒漠特有的动物单峰驼,冰原气候下的北极熊和企鹅等。

表3

3. 地理术语的准确表述

例如,在气温特点描述中,如何使用“高温”、“温和”、“寒冷”、“凉爽”等地理术语,是学生纠结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高温和温和(凉爽):某气候夏季高温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或炎热),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如我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指其夏季均温在20℃以下。昆明“夏季凉爽”也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

(2)寒冷和温和: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0℃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是指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我国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寒冷”。

猜你喜欢

温带导学气候
Facts of Yellowstone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温带季节性分层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时空演替
生态脆弱的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移民分析——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