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式”预习模式的构建

2011-09-06浙江省奉化中学315500李军杰

地理教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互动式区域教材

浙江省奉化中学(315500) 李军杰

如何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式”区域地理高效预习模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认知区域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问题探讨的有效性和深入性,本文从“编图示、列提纲、析反馈、设问题”四个环节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精编填图练习,认识区域概况

区域地图既是认识区域最为重要的直观工具,也是地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的经纬度位置、轮廓特征,区域图示中主要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都可以在区域图示中呈现。分析目前地理高考的现状,区域地理的考核主要是以区域图示和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区域要素分析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用习得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描述区域某一或某些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分析其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区域扮演着问题载体的角色。参考原有的很多填图练习,往往呈现以下几个问题:(1)过于繁琐,记忆性的地理事物偏多。这样的填图练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离目前区域地理“轻识记,重分析”的高考考核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实效性比较差。(2)面面俱到,对于各区域中较为个性化地理事物特征突出不明显。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不能快速抓住各自区域核心特征和突出问题进行有效的区域识别,面面俱到的重复学习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对现有的填图练习做一些删减和修改,使其更为精炼,更具典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日本”填图练习就可以简化如下图:

经过教师整理后的填图练习在强调区域空间性认知要求的同时,结合高考趋向突出了与地理原理和规律结合紧密的本区域独特地理特征,略去了很多城市、工业区及工业等过多识记性地理事物。在时间安排上,填图练习作为学生预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提前1-2天发给学生,在课前反馈给教师,留给教师对学生填图进行批阅和分析的时间(如右图)。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定时反馈”过程提高学生预习认知区域图示时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精设预习问题,自学教材内容

学生根据区域地理教学中区域认识的一般程序进行课前预习是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常见手段。通过对学生预习区域地理内容现状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区域地理预习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缺乏自主阅读区域地理教材的兴趣和动力;(2)缺乏把握区域地理内容重点的能力。通览教材是较为自觉的学生普遍采用的一种预习方式。“学始于思,思亦始于学”,衡量学生预习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习中“思维的含量”, “问题驱动—任务反馈”的预习方式能够增加学生预习时的思维含量,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成效。

教师能否设置高质量的预习问题是驱动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经过实践证明预习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原则:首先,基于教材,略高于教材。基于教材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的对象和依据。预习问题应该能较为全面地覆盖教材内容,答案也往往能够在教材中找到依据。略高于教材是让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进一步思考和分析的空间,答案往往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初步整合和简单分析后获得。其次,少点识记性问题,略多点分析性问题。高考趋势对识记性内容要求越来越少,高考考查更多的是在提供区域背景知识情况下对相应的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比如《中国气候》一节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所示的学习目标和预习问题。

思考源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性阅读,提高预习的成效。学习目标的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清晰认识本区域学习需要达成的任务。学习目标与预习问题的相互对照既能让学生清晰认识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达成的目标,也能让学生认清还未达成的目标,为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同学进一步自学提供了学习依据,照顾到不同学业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分析预习反馈,获得自学情况

充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获得学生对本区域知识的认知基础是教师进行课堂探讨问题设计的学情依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是反映学生自学情况最直接和最可信的材料。通过“反馈要求”能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外部动力,引导学生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认真阅读和研究教材内容(如右图)。

在《中国自然资源》一节中,针对预习问题“简要概括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并归纳我国耕地、森林、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很少有同学能够依据教材图示分析写出“后备耕地不足”这一重要特点。分析这一反馈,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分析归纳意识和能力不足;(2)地理图示关注不足。于是在课堂问题设置过程中就应该加大依据地理图示分析、探讨问题的比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关注地理图示信息。教师可以在分析学生预习反馈时建立“学生自学反馈细化表”。

?

四、研究高考趋向,细致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合作或独立探讨的问题不是教材内容的再现,问题设置目的也不再是解决学生自学时区域的“有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而是依据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解决区域的“为什么?会如何?怎么办?”等问题。为使地理课堂上合作探讨的地理问题更具适宜性、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和思维性,教师的问题设置在充分研究学生预习反馈的基础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问题载体应基于教材,答案避免教材内容简单再现。如果问题探讨的范围脱离了本区域的内容,那么对本区域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问题的答案可以在书本中直接找到,就失去了训练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功能;其次,突出区域独特地理特征,注重地理原理、规律等在本区域的应用。每个区域都有其突出的地理特征和问题,区域问题探讨要抓住本区域的突出特征深入分析,避免面面俱到,既节约了时间,又能把探讨进行地更为深入。比如:南亚的季风气候及相关的问题;日本的地震火山、外向型经济、海洋性季风气候及相关问题。只有涉及地理原理、规律的问题才能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最后,设问方式努力接近于高考。突击性的高考答题指导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高考答题能力,只有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高考答题训练和答题指导,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的答题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如在《中国河流湖泊》关于黄河部分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说说治理的措施。(2)尝试分析三门峡建设对渭河平原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式”的预习模式把学生预习过程纳入为地理课堂学习的重要延伸部分,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互动下完成的规范化的学习过程(如下图)。它能够把教师的活动有机地整合到学习的预习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减轻了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使“以问题探讨为核心”的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师生互动式”预习模式除了能够提高区域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变原有被动的学习习惯。“师生互动式”预习模式仅仅是“问题探讨式”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希望能在区域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方面引起更多的思考。

猜你喜欢

互动式区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分割区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