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011-09-05聂小莲马彩云
贺 涛,聂小莲,马彩云
(1.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第四医院(星元医院)检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肾上腺皮质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按其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异常,球状带病变可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束状带病变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网状带功能异常可导致性功能障碍,此外还可引起Addison病(即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非功能腺瘤以及肾上腺皮质间叶肿瘤等,其中Cushing综合征最为常见,它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多见于中青年人,尤以女性多见。本文主要探讨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因肾上腺皮质疾病入住我院的64位患者,男性22例,年龄(24~38)岁,平均(32.1±4.6)岁,病程平均(1.5~3.2)年;女性42例,年龄(18~46)岁,平均(34.6±5.8)岁,病程平均(1.2~4.5)年。其中Cushing综合征3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例,Addison病12例,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6例。
1.2 实验方法 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将64位患者分为两组:生化检验组(n=38)和常规检验组(n=26)。生化检验指的是测定血浆醛固酮、24 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24 h尿酮固酮,而常规检验指的是测定血糖(Gl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内生肌配清除率(Cer)、尿酸(Ua)、钙(Ca)、磷(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钾(K)、钠(Na)、氯(Cl)、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等一般指标[1]。所有样品均采用HITACHI(日立)公司生产的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改良终点法[2]进行分析。
1.3 生化检验方法
1.3.1 血浆醛固酮(ALD)测定 酮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分子量为360.4,是调节尿液电解质排泄的有效因子,临床上与很多肾上腺疾病有关。血浆ALD的分泌呈现清晨高、晚上低的昼夜变化节律。此外也与体位、输入液体有关,直立位时血浆ALD可达260~550 pmol/L,静脉输入盐水时,则可降到200 pmol/L。健康人在正常摄盐时,ALD的参考值为36~830 pmol/L。在原发性、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口服避孕药的患者中,血浆ALD分泌增多。而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及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血浆ALD减低。Addison病、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醛固酮减少症时血浆ALD也降低,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甘草和肝素等以及过多输入盐水也可以导致血浆ALD浓度降低。
1.3.2 24 h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测定 经肝脏灭活后的17-OHCS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排出量可占每日尿皮质醇排出量的30%~40%。成人24 h尿17-OHCS的参考值为22~82μmol/L(3~8 mg/dl)。Cushing综合征患者的尿17-OHCS排出量增加;在某些肿瘤如肾上腺皮质非功能腺瘤以及肾上腺皮质间叶肿瘤患者中,尿17-OHCS排出量也增加;而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尿17-OHCS排出量减少。
1.3.3 24 h尿酮固酮(ALD)测定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上腺醛固酮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醛固酮的异位肿瘤等以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腹水性肝硬化、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瘤等)的患者都会出现尿ALD排泄增多。而在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如Addison病中,24 h尿ALD可降低甚至消失;在选择性酮固酮减少症中,尿ALD排泄减少;Cushing综合征的患者,尿ALD排泄常为正常。
1.4 观察指标 常规检验组的化验结果包括Glu、AST、ALT、CER、Ua、Ca、P、TG、TC、TBil、HDL-C、K、Na、Cl、TP、ALB、BUN的浓度;生化检验组的化验结果包括24 h尿酮固酮、24 h尿17-OH皮质类固醇和血浆醛固酮的浓度。
1.5 评价标准 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相一致则为检验有效,不一致则是检验无效。
2 结果
生化检验组38例中36例检验有效,2例检验无效,有效率为94.7%;常规检验组26例中19例检验有效,7例检验无效,有效率为73.1%(见表1)。经t检验发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可以认为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指示作用。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肾上腺皮质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然而其实验室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选择一种相对特异的检测方法就成为检验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有人将生化检验应用于本病的诊断,发现生化检验具有更好的指示作用[3]。本研究的结果(组间比较P=0.03)也充分说明生化检验较常规检验具有更好地提示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只有对分析前检验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4]。检验质量必须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部分来控制,并且制定较明确的控制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5]。仪器、试剂及样本质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的失败[6]。因此应该从规范检验人员操作水平和建立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两方面来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
综上所述,在对分析前检验质量进行良好控制的前提下,生化检验的有效率达到94.7%(常规检验只有73.1%),因此,笔者认为生化检验较常规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可以作为肾上腺皮质疾病的例行检查。
[1]贾利军.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95-96.
[2]黄 健,张刘冬.改良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10,21(22):46-47.
[3]丛洪财.浅析95例肾上腺皮质疾病中的生化检验[J].科技资讯,2010,33:223.
[4]李明伟,张 军,王树清,等.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2(6):521.
[5]秀措吉.分析前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52.
[6]武小樱,郭友成.导致生化检验检测失败的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10,12:3865-3866.
[7]周林华,邓德耀,刘春林,等.生化检验错误结果的处理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