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证候与妊娠禁忌探析
2011-09-03吴嘉瑞董玲张冰
吴嘉瑞 董玲 张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近年来,鱼腥草、刺五加等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使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如何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因此依据中医药理论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作出警示对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注射剂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依据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传统警戒表述,对120种中药注射剂品种的证候禁忌和妊娠禁忌进行探讨,希冀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证候禁忌和妊娠禁忌是中药安全用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证候禁忌系指患有某类或某种证候时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种药物。证候禁忌内容十分广泛,凡用药与辨证不合,可导致病情向不利方向转化的,原则上都属于证候禁忌范畴。如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发汗药;里寒证忌用清热药;里热证忌用温里药;脾胃虚寒便溏忌用泻下药;妇女月经过多及出血而无瘀滞者忌用破血逐瘀药;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补虚药等[1]。妊娠禁忌系指有些中药能损害胎元或导致堕胎,在妊娠期间应禁用或慎用。禁用类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水蛭等;慎用类包括活血通经、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大黄、附子、干姜、肉桂、半夏、天南星等。妊娠期间,对禁用类应绝对禁用;对慎用类也应尽量避免使用,若孕妇患有非用不可的病疾,虽可斟酌使用,但要务求辨证准确,剂量与疗程适中,炮制、配伍适当[2-3]。
对目前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的120种中药注射剂所涉及的组方药物的传统药物警戒信息(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证候禁忌、服药食忌等)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中查阅涉及的古今医籍本草文献包括:《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药性论》、《备急千金要方》、《新修本草》、《日华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绍兴本草》、《医学启源》、《汤液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纲目》、《药鉴》、《医学入门》、《雷公炮炙药性解》、《神农本草经疏》、《景岳全书》、《本草汇言》、《本草新编》、《本草备要》、《本经逢原》、《本草从新》、《得配本草》、《本草求真》、《医林纂要》、《本草害利》、《外科症治全生集》、《本草正义》、《中华本草》等五十余部。
2 研究结果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将109种组方药物的传统警戒论述进行了摘录。进而参照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传统药物警戒论述,绘制中药注射剂证候及妊娠禁忌警戒表。考虑到药物配伍后组方药性可能发生的复杂变化,本研究仅对三味药物组成以下且药物间药性不相反的中药注射剂进行尝试性警戒论述概括。表中共涉及68个注射剂品种。依据文献中警戒涵义表述实际情况,将证候禁忌表的表头分列类别一和类别二,类别一以脏腑为分类标准,类别二主要以气血阴阳为分类标准,另考虑文献中某些论述仅云“体虚”或“虚寒证”,故在类别二中增设“体”,以统气血阴阳以外的论述。具体见表1。
表1 中药注射剂证候及妊娠禁忌警戒表
(续表)
(续表)
3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首先对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传统警戒论述进行了考证。并以此为依据,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见解,绘制了《中药注射剂证候及妊娠禁忌警戒表》。《中药注射剂证候及妊娠禁忌警戒表》是基于祖国传统医药学安全用药知识对中药注射剂这一现代剂型提出的具有探索性质的警戒表述,其准确性和实用性尚有待临床的进一步检验。但在当前中药注射剂药品标准中中医学警戒论述普遍阙如的情况下,根据组方药物的传统警戒论述补充和完善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性警示空白,为药品标准和说明书的修订完善提供素材,无疑是一项具有意义的研究。我国2010版药典中清开灵注射剂论述中就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的论断,说明我国最权威的药品标准对传统药物警戒论述中的部分内容是持认可态度的。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有些常识性的证候禁忌如“里寒证忌清热药”等虽未被列入本研究中的《中药注射剂证候及妊娠禁忌警戒表》,但对临床安全用药亦具指导意义。现将警戒建议补充如下:①以苦寒类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清热解毒注射液、退热解毒注射液、去感热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药品标准和说明书中宜增加“脾胃虚弱及有寒者慎用”的警戒表述;②以补益类药物为原药材制成的参芪扶正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等注射剂宜增加“邪实而正不虚者慎用”的警戒表述;③以活血类药物组成的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等注射剂宜增加“血虚而无瘀者慎用”的警戒表述。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药学历来重视用药安全,并具有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的“药物警戒思想”。深入挖掘整理证候禁忌和妊娠禁忌思想,对于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
[2]吴嘉瑞,常章富.中药妊娠禁忌探悉[J].中国执业药师,2006,3(3):24-26.
[3]吴嘉瑞,常章富.中药服药食忌探悉[J].中国执业药师,2006,3(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