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探讨

2011-08-30黄仕光

当代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周径患肢肢体

黄仕光

下肢骨折肢体肿胀是下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因肿胀而疼痛,肢体不适,增加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1]。传统西医、物理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随机平均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4.8±3.5)岁,踝关节骨折9例,髌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20例,股骨髁上骨折3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7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1±3.3)岁,踝关节骨折8例,髌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21例,股骨髁上骨折4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骨折部位、手术方法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肿胀程度分度 通过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周径比较评定。轻度:与健侧周径比<1.2,中度:与健侧周径比介于1.2~1.5,重度:与健侧周径比介于1.5~1.8,极重度:与健侧周径比>1.8。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中药组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19例,极重度10例,对照组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17例,极重度12例,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亦无统计学差异。

1.3 治疗方法 (1)中药组予中药内服外洗联合治疗。内服方剂:当归15g,地鳖虫13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12g,茯苓15g,苍术12g,桂枝15g,泽泻l2g,猪苓l0g,黄芪15g,木通12g,牛膝10g,地龙15g。水煎3次,日服3次,7天为一疗程。外洗方剂:乳香10g,花椒10g,羌活、当归、牛膝、苏木、善黄、五加皮、海桐皮、红花、土茯苓、各20g,水煎后外洗,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2)对照组采用止血止痛消炎治疗:①常规镇痛、消炎药,有明显出血者予止血药;②冰袋敷患肢。冰袋用毛巾包裹敷于患肢,每次lh,每日3次。两组均足下、膝下垫高,抬高患肢l5°~25°,以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并鼓励、指导患功能锻炼。

1.4 疗效评定 消退:肿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极重度转为中度,重度转为轻度。有效:肿胀程度下降一个等级,但未消失。无效:肿胀程度未下降或上升。于治疗后7天内不同时间点记录肿胀开始减轻人数和比例,治疗后7天记录治疗效果,治疗后6周随访记录肿胀完全消退时间。作以上指标的组间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均经SPSS13.0软件处理,等级资料组件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设定本研究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7天后患肢肿胀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7天后患肢肿胀治疗效果比较

表1显示,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7天后患肢肿胀治疗效果秩和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11,P<0.05),中药组消退率60%,对照组消退率为1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后7天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及比例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后7天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及比例[例(%)]

表2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30%,60%,80%,100%)均多于对照组(4%,10%,40%,70%),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随访4周,中药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10.5±2.3)d,对照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21.1±2.2)d,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中西理论基础 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原因各家说法不一,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其归结为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两大类。(1)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阳气虚败,血气湿瘀为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主要病机[2-3],外伤后肢体肿胀为重伤后正虚,虚因血溢出于外,阳气受亏损,全身气血周流不顺,阳气衰败至气血湿滞、淤积,发于表外,肢体臃肿。加之术后环境改变,诸多不适,心理忧虑,忧思伤脾,脾为后天根本,脾虚则食养不健,营养源头日绌,代谢减慢,肿胀缩收减缓,损伤修复能力降低。治疗旨在活血化淤,通淤纳阳,益气补中,消肿疏水。(2)西医理论:下肢骨折后患者长期肢体牢固固定,静脉、淋巴回流受阻,营养不足致肌肉萎缩,血管神经功能失调节,血管、淋巴管壁扩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开闭功能下降,组织水肿。加之术后体液外渗,炎症反应、出血、疼痛致肌泵作用降低,反射性肌肉痉挛等均可致静脉和淋巴回流变慢[4-5,7]。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和肿胀。治疗旨在消炎止痛止血。本研究从上述理论出发,探讨中药治疗及西医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方法。

3.2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特点 理论上,西医消炎止血等治疗均为对症处理,肿胀消退主要靠机体自体吸收修复,速度较为缓慢,中医中药可固益根本,有望标本兼治,可能提高治疗肿胀的速度和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一周观察期间中药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中药组过50%肿胀已完全能消退,而对照组仅10%肿胀能消退。显示恰当运用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消退比例。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30%,60%,80%,100%)均多于对照组(4%,10%,40%,70%),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5±2.3)d,(21.1±2.2)d,P<0.05],提示中药治疗可显著加快肿胀减轻消退速度,从而大大抬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本例中中药治疗可提高肿胀消退的速度和质量,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各种中药治疗选择均具有针对性。本方剂中,当归、地鳖虫可通筋活络,活血化瘀,丹参、乳香通积散瘀、消肿止痛,茯苓可渗湿利水、宁心安神、健脾和胃,主补中益气之功,狗脊、桑寄生可补肾壮骨,桂枝、猪苓、苍术亦均有疏水健脾之功,多味中药联合服用,对症下药,作用齐发,内服外敷疗法同时采用,既可固益中气,又可敛水利湿,消肿散瘀,标本兼治,药效久,药性温,提高治疗效果。中医中药一直对骨折有独到疗效,如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成为大趋势[6],随更多病因病机的探讨研究,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总体肿胀的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肿胀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 陈应文,康旭卉.中药内服外洗治疗下肢骨折肢体远端肿胀[J].湖北中医杂志,2007,3(29):31.

[2] 李金芝,江红梅,方文红.中药熏洗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肿胀疾病[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37-238.

[3] 李国衡.骨关节损伤魏氏伤科与中西医结合治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

[4] 丘如诚.临床骨科并发症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2.

[5] 彭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84例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0,l6(6),154-155.

[6] Carragee EJ,Csongradi JJ.Increased rates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kle fractures following inter-institutional transfers[J].Trauma,1993,5(5):767-771.

[7] 李畅居.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6):153-154.

猜你喜欢

周径患肢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止血带个性化压力值在下肢手术中的探讨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