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安全性分析
2011-08-28周建军
周建军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胰岛β细胞的功能检查结果可以作为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和分型、糖尿病病因诊断、糖尿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依据[1]。然而,通常很难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临床常根据β细胞功能状态进行2型糖尿病的诊断。因此,检测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对于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精氨酸(arginine,Arg)刺激试验是当前用于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的非葡萄糖刺激方法[2,3]。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37~78岁,平均为(51.7±5.9)岁。患者病程在2个月~17年之间,平均为(7.5±2.4)年。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病情稳定,均未处于应激或感染状态。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有明显的心、肝、肾脏疾病,高血压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分泌的疾病。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应激状态时血糖暂时升高、继发性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
1.3 精氨酸刺激试验 所有患者试验前12 h时停药,试验前一天的晚上8点后禁食;试验当天早7:00~8:00开始静坐约半小时。之后,在患者一侧手臂的肘部经静脉留置针抽取空腹血样,检测血糖(FPG)、胰岛素(INS)、血钾等;于另一侧注射20 ml 25%的盐酸精氨酸(Arg),30~60 s内注射完,并分别在注射后4 min于留置针侧采集血样,检测血糖(FPG)、胰岛素(INS)、血钾等。
1.4 标本检测 血糖的检测采用葡萄糖-过氧化物酶速率法进行,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前后血样指标的检测均由同一医生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避免检测结果受到观察者主观偏移的影响。
1.5 不良反应观察 自行设计试验观察登记表,收集患者试验过程中的症状,如有无舌头麻刺感、口内金属感以及灼热感,有无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对不良反应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的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呈偏态分布者经对数转换成正态分布后统计分析。实验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受试者血糖、血钾的影响 对受试者精氨酸刺激试验前后血糖、血钾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见表1。其中试验前FPG为(8.82±3.14)mmol/L,试验后 FPG为(9.25±4.08)mmol/L,对试验前后比较,t=0.58,P=0.564 >0.05,试验并没有显著升高患者的血糖值;试验前INS为(2.20±1.08)mol/L,试验后 INS为(3.52±2.00)mmol/L,试验前后比较,t=4.02,P<0.001,试验显著提高了患者INS的水平;试验前血钾为(4.21±0.50 6)mmol/L,试验后血钾为(3.96±0.35)mmol/L,试验前后比较,t=2.84,P=0.006 <0.05,试验后血钾水平显著低于试验前。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8例受试患者均在注射精氨酸后出现短暂、轻微的舌头短暂麻刺、口内金属感以及灼热感,但这些症状很快消失。其中,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4例表现为胸闷,3例出现头晕症状,1例出现胸闷兼面部潮红的症状,1例出现血压升高,在进行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表1 精氨酸刺激试验前后血糖、血钾指标比较
从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看,持续时间在2 min以内的3例(37.5%),持续时间在2~4 min者的3例(37.5%),持续时间在4~10 min的1例(12.5%),持续时间在10 min以上的1例(12.5%)。
3 讨论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临床对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均需要根据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目前,研究β细胞功能的方法较多,有葡萄糖、非葡萄糖物质刺激及β细胞分泌其他物质功能的检测等[4]。目前,尚没有一种检测方法能够全面反映β细胞的功能缺陷,而β细胞功能受到INS敏感性和血糖等影响,正确评估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其功能、诊断有重要意义。
精氨酸是一种非葡萄糖刺激物,本身携带了正电荷,能够通过阳离子氨基酸转运子2(CAT2)进行那个电荷转运,并在进入细胞膜时将膜去极化。这将导致L型电位依赖性钙通道(VDCC)的开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加速了胰岛素的释放[5]。因此,可以将精氨酸用于β细胞功能的评估。
精氨酸刺激试验通过静脉快速推注精氨酸,诱发快速INS的双相反应。第一相是在精氨酸刺激后短时间(2~5 min)内出现的INS快速分泌阶段,大量的INS从胰岛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血中的INS浓度快速升高并在短时间内下降;第二相是精氨酸刺激后INS合成增加,并释放到血液循环,反映了胰岛β细胞的合成和分泌能力。非糖物质精氨酸作用于β细胞的位点不同,因而能够保留对β细胞的反应性,且在DM高血糖的状态下仍能增加L-精氨酸转运体基因的表达,增加载体蛋白的合成并提高其转运能力[6,7]。精氨酸刺激试验用于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具有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和规范性的优点。但,当前关于精氨酸刺激试验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安全性的评价较少。
本研究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安全性。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对试验前后患者血糖、血钾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精氨酸试验后血糖没有发生很大改变,试验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后患者的血钾显著降低,试验后INS显著升高。通常,精氨酸在兴奋胰岛β细胞、α细胞的同时,能够快速释放INS和胰升糖素。而本研究结果表明精氨酸试验并不会快速增加患者的血糖,对其病情没有很大影响。而INS在试验后显著升高,能够起到动态保持体内血糖水平的作用[8]。而精氨酸试验并没有增加高血钾的可能性,相反还降低了血钾水平。这可能与精氨酸刺激后胰岛β细胞快速释放较多的INS有关。有研究指出,高水平的INS能够激活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大量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抵消了精氨酸促使钾离子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的作用。可见,精氨酸实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并没有显著增高血糖水平,且降低了血钾水平,是安全的。但也有不良反应发生,主要表现为胸闷、头晕等症状,但对症处理后很快得到缓解。其中,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在4 min以内的所占比例最高,为75%。可见,精氨酸试验对患者不良反应轻,且对症处理后很快消失,即精氨酸试验是安全的。
综合以上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行精氨酸刺激试验总体是安全的,尤其是对于高血糖患者。但也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发生,应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
[1]赵铁耘,李秀钧.糖尿病诊治研究新理念.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02-304.
[2]Greenbaum CJ,Mandrup PT,Mcgee PF,et al.Mixed-meal tolerance test versus glucagon stimulation test for the assessment of betacell function in therapeutic trials in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8,31(10):1966-1971.
[3]GredalC,Rosenfalck AM,Dejgaard A,et al.Impaired first-phase insulin response predictspostprandialblood glucose increment in patientswith recent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7,67(3):327-336.
[4]李光伟.胰岛 β细胞功能评估.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21(5):225-227.
[5]刘湘茹,程桦,何扬,等.精氨酸刺激试验与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对β细胞功能评估的比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23-224.
[6]Del Prato S.Loss of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leads to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Diabetologia,2003,46:M2-M8.
[7]Ryan EA,Lakey J R,Paty BW,et al.Successful islet transplantation:continuted insulin reserve provides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Diabetes,2002,51(7):2148-2157.
[8]DelPrato S,MarchettiP,BonadonnaRC.Phasic insulin release andmetabolic regulation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2002,51(Suppl 1):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