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府穴封闭治疗颈性眩晕52例疗效观察

2011-08-28王铁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1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颈椎病

王铁山

颈性眩晕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肥大性增生、骨赘形成或颈项肌肉劳损痉挛等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而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笔者于2007年以来采用风府穴治疗该病52例,并与常规夹脊穴治疗该病42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骨外科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相关标准。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2例,其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35~71岁,平均(55±10.2)岁;病程3个月至11年;血压<110/70 mm Hg者14例,合并高血压病12例,合并高脂血症14例,合并糖尿病8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4~72岁,平均(56±10.46)岁;病程在4个月至12年;血压<110/70 mm Hg者10例,合并高血压病8例,合并高脂血症9例,合并糖尿病6例。上述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封闭药物: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5 mg(1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g(1 ml),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1.92 mg(1 ml),混合液共计3 ml。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风府穴封闭: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后正中线与乳突尖之连线的交点,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下约45°缓慢推进,进针深度1~1.5 cm,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不可深刺,以免伤及深部延髓。抽吸无回血后,注入配伍剂3 ml,一周一次,2星期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夹脊穴。按照风府穴方法封闭夹脊穴,2星期为1个疗程。上述两组病例在住院期间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葛根素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日。通心络胶囊2粒,3次/d。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相关疗效标准,结合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 CD(法国GK公司生产)检测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以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TCD提示血液速度基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TCD提示血液速度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TCD提示血液速度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TCD提示血液速度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3 治疗结果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8.10%,经比较χ2=2.19,P>0.05,说明在治疗颈性眩晕上两组都有效。观察组总显效率(痊愈+显效)为82.69%,对照组为64.29%,经比较χ2=4.14,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s,cm/s)

注:治疗前两组间各均数比较:▲P>0.05;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左椎动脉(LVA) 右椎动脉(RVA) 基底动脉(BA)观察组 治疗前 23.62±4.85▲ 23.45±5.16▲ 24.12±5.64▲(n=52) 治疗后 31.15±5.23*△ 30.59±5.08*△ 32.36±5.47*△对照组 治疗前 24.11±5.54 23.82±5.38 24.42±4.72(n=42) 治疗后 28.44±5.37* 27.98±4.96* 29.57±5.90*

从表2中看出,治疗前各数值对应比较,P>0.05,说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自身相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有非常明显地改善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颈性眩晕是骨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将本病归结为于骨性增生引起的机械性压迫、颈椎失稳以及颈交感神经刺激所致。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病多是由于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进而导致眩晕及相关神经症状的反复出现[1-2]。颈性眩晕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视觉障碍、头颈痛、出汗、耳鸣、肩背痛等症状,临床表现可呈多种症状组合形式或交替出现。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与产生原因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为枕大或枕小神经痛,与其解剖形态、X线片、CT扫面结果相对应。据国内相关医学期刊报道:颈性眩晕的枕大神经封闭作为目前常规应用的治疗技术治疗有效率接近80%。可见,其中又以枕大神经痛更常见[3]。有研究指出,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约50%以上为颈性眩晕。另外,美国部分权威医学机构通过综合探讨与分析,并参阅大量医学文献后得出结论:血管闭塞、体液因子阻塞、颈部血管栓塞等也可能是颈性眩晕的重要发病因素。颈性眩晕的关键发病部位在于颈椎的功能性受阻,颈椎是人体整个脊柱中屈伸、旋转活动度最大的部位。颈椎周围有多组富有弹性、韧性的肌肉及韧带组织,对颈椎起着固定和保护作用。颈椎的生理特征及功能要求其既有高度的灵活性[4],同时也是保护颈髓、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组织。由于颈椎的运动范围及幅度相对较大,而其支持结构稳固性较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易发生损伤、退变和不稳。此外,在脊柱外伤中,颈部肌肉和韧带首当其冲地承受各种应力的冲击,亦容易受到损伤。

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基本原则是受压迫的椎动脉彻底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重建病变节段的稳定。但是在疗效方面手术治疗的弊端相对较多,一旦手术失败将造成患者相关症状的进一步恶化,甚至是颈椎功能受到严重伤害[5]。而非手术治疗则相对安全,疗效普遍令人满意。

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表明,颈性眩晕症状多数不是单纯椎动脉受压引起的,多种原因所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消除椎动脉的痉挛和供血不足,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线,缓解血管神经的压迫及刺激,消除肿胀。因此风府穴封闭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颈性眩晕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马德阳.整脊配合药物疗法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11(5):103-105.

[2]冷辉,王少波,赵吉连,等.颈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3):209-210.

[3]韩梦琳,张子枫.点、揉颈部交感神经节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探讨.中华骨科杂志,2008,8(12):32-33.

[4]王战冰.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0例.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6(9):26-27.

[5]孙宏旭,马立涛.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中意义.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0(2):45-46.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颈椎病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