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2011-08-28程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3期
关键词:氟伐他汀内皮多普勒

程璐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和消除炎症反映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文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52~88岁,平均(75±10)岁。其中高胆固醇血症29例,高甘油三酯血症24例,混合型25例,无高脂血症8例。基础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1.2 方法 采用美国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查双侧颈动脉,发现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存在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治疗:每晚1次40 mg,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期间保持平常饮食。用药后监测血脂、肌酸磷酸激酶、转氨酶及有无肌肉疼痛、无力等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做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粥样斑块的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治疗前后斑块消除情况及IMT的变化。IMT≥1.0 mm认为存在粥样硬化斑块[1]。同一病例有多处斑块者测定最大斑块的厚度。斑块面积计算:测量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2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整个研究结束,有6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的变化,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的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的变化(±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斑块面积(cm2)0.77±0.15 0.43±0.16 IMT(mm)1.61±0.26 1.41±0.22

3 讨论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AS)最常累及的部位,颈动脉斑块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采用颈动脉为观察血管,主要在于此动脉表浅,易于观察。本研究中观察到颈动脉斑块大多发生于颈总动脉膨大处和颈内动脉的近端,主要是由于此处的血流产生湍流,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可以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指标,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

氟伐他汀是近年新合成的选择性竞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还能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加LDL-C的摄取及分解代谢。氟伐他汀有良好的降低TG作用,并可升高HDL-C。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发挥直接的抗凝作用,稳定已经形成的粥样斑块,减少炎症反应[2]。他汀类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血流,降低血管阻力,并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治疗时间推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治疗组病例,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P<0.01),LMT变薄(P<0.01)。本研究可以看到,氟伐他汀除了可以降脂、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影响平滑肌增生等作用外,还可以缩小动脉中的粥样硬化斑块。本组应用氟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无一例不良反应,说明该药是安全而有效的,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周素敏,李世军,丁荣晶,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3):211.

[2]Robinson JG,Smith B,Maheshwari,et al Pleiotiopic effects of statins;benefit beyond cholesterol reduction A meta Z regression analysis.I Am Coll Cardiol,2005,96(11):1185-1192.

猜你喜欢

氟伐他汀内皮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