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2011-08-28王兴宏尤登攀胡金芳
王兴宏 尤登攀 胡金芳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又称智力低下,是指18岁前在个体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并有社会适应行为的显著缺陷,是一个常见的、备受关注的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心理、教育和社会问题[1]。本文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中心康复科住院治疗的29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例均符合以下3条诊断标准:①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智商低于人群均值2个标准差;②社会适应行为存在缺陷,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标准;③起病于18岁以前。除外染色体病,听力障碍、以及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均在2~6岁之间。合并癫痫1例,小头畸形2例,唇腭裂1例,小儿脑性瘫痪2例,父亲和/(或)母亲存在智力低下5例。
1.2 治疗方法 采取以下治疗方法:①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1次/d,1次30 min,训练师一对一训练;②言语训练,1次/d,1次30 min,训练师一对一训练;③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应用启音博士言语矫治系统训练,1次/d,1次30 min;④作业疗法,1次/d,1次30 min,训练师一对一训练;⑤感觉统合训练,1次/d,1次30 min,训练师一对一训练;⑥针灸,头针治疗,1次/d,1次30 min。每例均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每周一至周六进行,周日除针灸治疗外其余治疗项目停做。
1.3 效果评定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胡莹媛等制定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2],该评定法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五个能区。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进行两次评定,前后对比。两次评定由同一医师进行,评定时患儿情绪正常,时间在1个小时之内。
2 结果
治疗前后各能区变化见表1,在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五个能区前后两次进行评定,出院前均较入院时有提高。
表1 29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前后各能区变化结果分析
3 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是危害儿童健康最严重的残疾之一,患病率约为1%~2%。本病早期常表现为发育迟缓,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交流困难。诊断依赖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等,病因是多方面的,康复强调早期干预,越早越好。
本文对29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前后的效果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出院前较入院时均有提高,分析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其中认知功能提高最多,而后依次为言语功能、社会适应性、自理动作、运动能力。认知功能能区中许多内容属于较初级的智力能力,较易得到提高,但其中的左右空间概念、加减运算较难提高。运动能力能区虽然提高最少,但平均分值较其他能区高,原因是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虽然在婴幼儿期有运动发育落后史,但大运动逐渐可以提高,接近正常水平,不过在精细动作、双手配合、跑跳等方面会存在落后表现。自理动作能区因较多家长容易忽略,对孩子辅助较多,或有怕麻烦、怕孩子不安全的心理,使患儿锻炼机会较少,影响了能力的提高。在言语功能能区患儿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提高起来难度大。
虽然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经过评定也可证明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同时也要注意本病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见效慢,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康复。由于对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患儿的整个发育期,许多儿童最终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儿童的态度以及对患儿功能障碍及能力低下的有效性处理[3],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及配合显得非常重要。家长要有信心,依据发育规律,由易到难,通过家庭、医疗机构、特殊训练中心、以及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是患儿的生活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1]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1.
[2]胡莹媛,吴卫红,李燕春,等.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9-111.
[3]沈抒,张竹青,孙启良,等.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治疗及其预后初探.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