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富民强县撑起县域经济发展蓝天

2011-08-27张文娟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伽师强县富民

■文│本刊记者 张文娟

立足资源特色和优势,围绕突破县域特色支柱产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推广、转化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了棉花、畜牧、特色林果、沙产业、红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了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

9月22日上午,在伽师县铁日木乡明克什拉克村伽师瓜大棚里,暖暖的阳光透过棚顶照射进来,大棚里一片勃勃生机。一株株伽师瓜秧被高高吊起,翠绿的秧苗上坠满了核桃般大小的仔瓜。村民艾克马洪·克里木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熟练地给瓜秧整枝。

艾克马洪笑着对记者说:“我棚里有1400株瓜苗,能产1000个商品瓜,每个按10块钱算,也有上万元收入,比种大田瓜的收入多好几倍。我用的是伽师瓜大棚立体栽培技术,种的是优良品种。”

眼下,伽师县大田里的伽师瓜早已瓜熟蒂落,而在温室大棚里,伽师瓜正值坐瓜阶段。和艾克马洪一样,不少种大棚瓜的乡亲们不仅不担心今年的收成,反而早早算起了丰收账。

艾克马洪对伽师瓜销路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就在8月22日,伽师瓜正式进入沃尔玛旗下广州市各分店销售,今年将有1万吨伽师瓜进入华南市场。这一切得益于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伽师瓜标准化生产与示范”的实施。没有该项目的支持,伽师瓜不会迅速走上标准化生产之路。

“2007年伽师县‘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实施前,伽师瓜种植面积只有5万亩~6万亩,除个别乡镇外,大都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加上病害严重,许多农民不再种伽师瓜。”伽师县委副书记文福来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实施后,伽师县与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哈密瓜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伽师瓜病虫害防治、育种和高产栽培示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仅2010年,全县种植伽师瓜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产量提高了50%以上,年产值达4.5亿元以上。农民仅瓜类收入就达968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4.8%。

依托科技,伽师县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农户、种植、产品、包装、运输销售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让每一个伽师瓜都有了“身份证”。首批进入沃尔玛的伽师瓜,就贴有原产地产品专用标志和质量认证条形码,详细记录从种子、播种、培植、成熟、采集、装箱到运输的全过程。

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伽师瓜披上了金缕衣,凭借自身优势,伽师瓜一路挺进:2008年,伽师瓜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特供果品;2009年,“疆冠”牌伽师瓜被评为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2010年,伽师瓜被列为广东亚运会特供食品。

据了解,和伽师县一样,目前新疆31个县市通过搭乘“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快车”,使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得到壮大,县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和财政增长。

提升县域产业特色

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旨在推进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与进步,培育、壮大一批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新疆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于2007年启动,如今,富民强县工程为新疆县域经济的腾飞撑起一片蓝天。

立足资源特色和优势,围绕突破县域特色支柱产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推广、转化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了棉花、畜牧、特色林果、沙产业、红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了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

叶城县通过实施“优质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项目,完成了4个优质核桃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6个优质核桃精品园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及2个核桃产业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核桃产量由9894吨上升到2.41万吨,产值由6925.8万元上升到43407万元,农牧民来自核桃的人均纯收入由178元上升到1092元。

于田通过实施“人工栽培管花肉苁蓉生态科技产业”项目,建成了人工栽培管花肉苁蓉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平均每亩收入达到2912元,种植户人均增收为全县平均水平的2.12倍。

吉木萨尔县过去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该县结合市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了传统种植业结构,确立了以番茄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思路。富民强县项目重点支持该县番茄发展。在发展常规番茄后,又大力推广高效番茄的种植,并从种植到采摘实现机械化。目前这个县高效番茄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仅番茄一项,就使该县亩均增收100多元,成为该县的优势产业。

促进县域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

“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不仅拓展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并且在项目的支持下,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吸引了企业等投入资金,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措施,解决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延长了产业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玛纳斯县通过实施富民强县和一系列科技项目,不仅与华西种业联合建立了棉花种子加工生产线,还吸引了江苏澳洋科技公司落户。2007年,玛纳斯澳洋科技上缴税收1.01亿元,成为当年新疆纺织行业首家税收过亿元的企业,成就了玛纳斯以澳洋科技为龙头企业的棉花产业。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科技合作,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壮大,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富民强县的路子。在“特色医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期内,承担单位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9项疫苗新产品及新工艺开发;利用新技术对灭活疫苗车间工艺布局进行了改造,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8年口蹄疫灭活苗销售额达到2.4亿元,居行业前三名,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已占全国市场总量的30%;牛、羊常规疫苗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70%。公司利润总额达6513万元,上缴税收2605万元。

库尔勒市“瑞源”乳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高效奶牛养殖示范和乳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建成现代化乳品生产线三条,日处理鲜奶总能力达到了350吨;日产奶粉30吨、液态奶120吨。公司吸引了大批农牧民加入到奶产业链中来,提高了农牧民科学养殖水平和经济收入。

哈密市长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项目,进一步完善了集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制革、肠衣为一体的产业链,2008年畜产品出口达到2.76亿元,创汇总额3870万元。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建材企业通过承担项目,现已累计申报专利35项,获得专利授权20项,开发新产品10种。

县域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带动下,各试点县(市)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以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为主线,围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从信息、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阿图什市通过实施“优质木纳格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开通了科技信息网和阿图什果业信息网,为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信息等各类实用信息;建立了市、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了木纳格葡萄溯源管理体系、木纳格葡萄标准化栽培及管理档案。进行了“土地身份证编码”工作,建立了数据库。建立了600多名科技人员服务档案,成立了一支水土监测和农药残留监测服务队,这些服务工作,增强了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了科技支撑县域经济的能力。

阿克苏市通过实施富民强县项目构建了科技特派员市乡村三级红枣协会、林果科技服务“110”和专家顾问组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果农有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咨询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服务“110”的技术人员,遇到技术难题可以请专家顾问组解决,提高了公共科技服务能力。

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在项目实施期间,共建立科技信息服务中心11个,信息阅读栏50个;举办马规范养殖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54期,培训的农牧民累计达到1.1万余人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330人,选送4名技术骨干到国内进行培训;发放光盘、图画、教材1万份;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站35个、专家咨询大院1处、农村科普图书室3个,收纳各类科普图书近万册。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为农牧民和企业获得相关农业信息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科学养殖水平,还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的乡土科技人才。

富民强县工作稳步推进

据了解,截至目前,新疆已经有38个县(市)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后续支持2个县(市),占到新疆84个县(市)的43%。南疆三地州项目占42%。已有“新疆棉花‘三简一促’配套技术示范推广”、“优质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高效奶牛养殖及乳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等16个项目通过验收,22个项目正在实施。2010年批准立项的8个项目,其中:新立项“‘瀚海’牌棉花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开发”、“柯尔克孜羊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等6个项目,后续支持“优质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红枣种植基地建设及系列产品深加工”2个项目。涉及农业、畜牧、特色林果业等符合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新疆高度重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成立了由自治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出台了《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区提出要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并探索形成了“科技部门加强指导,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地县科技部门管理为主”的运行模式。自治区与项目实施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责任制方式管理,按实施进度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地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兴新的强化实施,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县(市)经济发展步伐,2007年自治区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启动了“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制定了《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实施方案》。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类科技计划,集成资源,每年安排1500万元左右的经费,每年遴选10~1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安排一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元左右的经费。目前全区已有39个县(市、区)实施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获得自治区和地方财政匹配资助经费5900多万元。另外,自2007年起对未获得国家专项支持的11个县(市),从自治区配套经费中给予了立项支持。这些措施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达到了“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增长、财政能力增强”的目的,得到地县领导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伽师强县富民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伽师瓜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伽师瓜 新疆最甜蜜的味道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