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新疆马业跨越式发展
2011-08-27张文娟
■文│本刊记者 张文娟
近年来,新疆依靠引进国外优良种马和自主研发,培育出了骑乘型和产品型马,同时开发出了一批高技术含量的马产业相关产品,重新开始领军马产业。
蓝天白云下,水草丰茂,山川俊秀,牛、马遍地……深秋时节的新疆,展现出一幅宏伟的美丽画卷。
盛世兴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马、爱马、乘马、赏马已成为时尚的生活元素,马业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发展契机。目前,新疆马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日益显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是全国马匹存栏数量最多的省区,马存栏数达85万匹,为全国之冠;新疆是中国第一马——“伊犁马”的故乡,新疆的马业有望成为世界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而曾经辉煌的新疆马产业正是在科技项目的支持下重新崛起的。据了解,近年来,新疆依靠引进国外优良种马和自主研发,培育出了骑乘型和产品型马,同时开发出了一批高技术含量的马产业相关产品,重新开始领军马产业。
新疆马业跌宕起伏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区之一,草原辽阔,可利用草原面积达7.8亿亩,且水草丰盛,自然条件适合于群牧养马。
新疆养马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新疆以盛产良马著称,马种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产马基地之一。马在新疆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曾为新疆的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国防作出过巨大贡献。1955~1988年的30多年间,新疆每年除满足本地区马匹需要外,还有平均2万匹的种马、役马、运动马、军马、商品肉马销往国内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被称为“天马”的伊犁马贡献尤为突出。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机械的普及,马作为役畜的作用越来越弱,军队中的骑兵部队也在逐步取消,被称为“马背民族”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等牧民也开始热衷于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马一时间没有了用武之地,在牲畜总量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95年年末存栏为100.47万匹,2003年降到99.39万匹,马产业在畜牧业中处于从属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旅游和马术俱乐部的兴起,新疆马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疆各地通过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并进行繁殖培育,目前已拥有伊犁马、奥尔洛夫、英国纯血马、阿拉伯马、阿哈捷金等10余个优良马种。通过繁殖培育的伊犁马,成为北京、广东等地赛马场上的明星。
科技支撑马业快速发展
为充分开发利用新疆马匹资源,提高马业综合经济效益,自1996年以来,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以科技为先导,给予了大力扶持。新疆畜牧业科技工作者和地方合作,给马产业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在发展骑乘马、肉用马、乳用马以及孕马尿结合雌激素提取等领域上取得突破,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作出了很大贡献。
伊犁马,体形俊美,力速兼备,素有“天马”的美称。1999年,在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新疆引进了“英纯血”种公马,开始高运动性能伊犁骑乘型马的培育工作。至今,已经培育出杂交二代马多匹,这些马表现出幼驹生长快、体型增高、四肢干练、整体灵秀的特点,基本形成了伊犁骑乘马新类群,每匹马的经济价值平均增加了数千元。2005年,新疆又投入专项资金,引进8匹纯血马,在昭苏种马场杂交改良伊犁马,使其体型、体尺和竞赛性能大幅度提高,伊犁马的价格也由原来的5000元/匹提高到现在的2万余元/匹,而且供不应求,杂交改良马目前已成为国内各马术俱乐部、赛马场的抢手货,也是区内重大民族节日的抢眼招牌和亮丽风景线,进一步提高了伊犁马的品牌知名度。
肉用和乳用方面,为了满足牧民和社会对肉用和乳用马的需求,新疆开始利用科技改良土著马品种。2006年,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乳用马引进和杂交改良研究”项目,从吉尔吉斯引进乳用马品种——新吉尔吉斯马,对新疆当地土种马进行杂交改良,个体产奶量可由目前的5公斤/天提高到10公斤/天,打破因目前国产马个体产奶量低而制约新疆马乳加工业发展的瓶颈,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民族特色保健饮料—酸马奶的需求,促进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2007年国家科技部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启动了富民强县项目“伊犁马规范化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开发”,项目采用先进实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牧户+基地+公司”的模式,进一步优化伊犁马产业结构,完善规范化养殖及产品加工的标准,开发新的系列产品、建立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饲草料基地,充分发挥和利用优势资源,从伊犁马的规范化养殖,怀孕母马尿的生产、采集、加工,马肉、马乳原料的安全生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全面提升马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实现了孕马尿雌激素含量提高到150ug/ml,肉马胴体重提高到每匹马200公斤,乳马产奶量提高到7公斤/日。全新源县形成年5000匹孕马养殖规模,马尿产出1500吨,产值900万元,农牧民总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仅采集怀孕母马尿每年每匹怀孕马使农牧民至少增收2000元;全县每年2.7万匹乳马进行生产,马奶产值为3949万元,纯收入为580万元;全县每年肉马1.6万匹,马肉产量为3200吨,产值为720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整体提升了新疆马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的竞争力。
马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新疆马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就连怀孕母马尿也是“宝贝”。孕马尿提取物,可以治疗中年妇女因体内雌激素减少而产生的更年期综合症等,收购价比牛奶价格还高。2002年,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新疆特丰制药有限公司“孕马尿结合雌激素开发”项目,采用高科技技术从怀孕母马尿中提取天然生物结合雌激素,突破了孕马尿提取雌激素的核心技术,并形成规范化养殖,孕马尿结合雌激素原料药达到国外生物制药企业出口的要求,并已向国外出口创汇。他们以每公斤3~8元的价格从牧民手中收购怀孕母马尿,使广大牧民实实在在地受益。该项目2010年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个人特等奖。2003年支持新疆普瑞特马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脂生物制品开发”项目,利用马肉加工中的废弃马脂肪,开发出了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护肤、护发制品,目前已形成三大系列十六个品种,产品远销海内外。
新疆欲打造“中国马都”
新疆马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0年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新疆伊犁现场调研了马产业发展情况。在昭苏马场,刘延东仔细了解了良种马引进及杂交改良试验研究和伊犁马规范化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进展情况,并现场视察了马产业的发展情况。刘延东对新疆近年来在马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科技工作者,向所有从事马产业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和感谢。刘延东说,新疆农业科技工作者同地方企业联合,在马产业方面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特别是通过科技,产学研用的结合,使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在运动马、乳用马、肉用马这三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打破了国际上的垄断,而且填补了我们的空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延东指出,马产业确实在新疆现代农牧业中大有可为。现在新疆马的数量是全国第一,具有发展马产业的基础,发展马产业很有前途。2010年召开的科教援疆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后科技和教育援疆九大任务里,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马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挖掘马产业发展潜能,提升品种质量。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坚持自我创新,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要进一步延长马的产业链,把研究成果更广泛的覆盖到农牧民中去,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结合起来,让农牧民掌握技术,更好地造福农、牧民,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进一步加大了对新疆马产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4月,科技支撑计划“优质运动马培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被列入了国家“十二五”首批启动的农业领域项目。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将科技支撑马产业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自治区“富民兴牧”和“良种补贴”等工程规划,重点推进和实施,并在财政、税收、国债项目、银行贷款、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有特色的马产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建设完整的马产业链,促进新疆马产业腾飞,形成新兴产业。按照刘延东国务委员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自治区科技厅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和单位,编制了《科技支撑新疆马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疆马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并在遴选上报国家科技部项目时优先考虑马产业项目。2011年3月,编制上报了国家重大星火项目“孕马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启动。同时,自治区2011年在启动了马产业重大专项。
由于科技部门的支持,目前在新疆建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生产应用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先后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2008年奥运会,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亚运会,第八、九、十、十一届全运会的参赛马匹资格审查技术工作。团队成员担任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马、驴、驼专家,协助国家农业部完成了国家马、驴、驼资源调查,国家级种马(驴、驼)场资格审查、验收等工作。“十一五”期间团队成员主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马生产管理学》,每年招收马类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了大量的从事马类科学研究和生产的本科生、研究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有关马的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有关马类科学的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专著2部,马类科学研究项目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目前在该领域占据国内的领头羊位置。
目前,由于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在新疆已形成了以马为核心,以运动马、孕马尿结合雌激素产品、孕马血清制品、马脂生物制品、马乳、马肉为主要产品系列的马产业雏形。科技不但给产业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让广大农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加快完善马业良种繁育、饲草料保障、疫病防控、产业化经营、科技服务、标准化生产和行业管理等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赛马场、马术俱乐部、马拍卖中心等现代马业经营体系;发挥新疆马资源优势和马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产品、育马、马休闲文化和体育竞赛等多元化马产业,繁荣壮大马业经济,打造“中国马都”。
据了解,到2020年,新疆将形成以产品马业为基底,休闲文化马业为支撑,育马业、体育竞技赛马业为塔尖的金字塔形马产业构架。全区马业产值要达到300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马业收入1500元以上,吸纳劳动就业5万人以上,年向区外输出养马、育马、驯马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逐步将新疆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大的马文化娱乐圈、体育竞技赛马活动示范区、全国主要的运动马育种基地、马产品加工基地和马技术人才培训输出基地。新疆还将组织马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成立新疆马业集团公司。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商业化运作,推动马业生产、繁育、娱乐、文化、体育、产品一体化经营,形成以马业育种企业和马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马竞赛文化娱乐企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