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让沙漠绿洲梦想飞扬——专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

2011-07-02张文娟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自治区新疆科技

■文│本刊记者 张文娟

“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富饶的花园结瓜果,肥沃的草原牧牛羊……”这是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的一段歌词,简简单单的四句话,让人对新疆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新疆是我国农业大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目前已建成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生产基地,棉花总产占全国的40%,多年稳居第一位置,粮食总产超过1000万吨,林果面积超过1600万亩,牛肉、羊肉、牛奶总产分别位居全国第5位、第2位和第6位,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西北地区首位,葡萄酒、啤酒花、枸杞、红花、番茄等农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6、70%、50%、60%和90%以上。在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力量发挥了怎样的支撑作用?近日,本刊记者特采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张小雷。

记者: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个领域。新疆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十一五”期间,科技对于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张小雷:新疆是一个内陆封闭型地区,生态脆弱,环境严酷,其经济以绿洲为载体。绿洲内是村落、城镇云集,渠系纵横,流水潺潺,良田连片,林带成网,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绿洲外则是另一番景象——浩瀚戈壁,沙海茫茫,干旱缺水,一片荒凉。近年来,新疆因地制宜,着力建设“粮、棉、果、畜”四大基地,取得显著成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十一五”以来,新疆坚持实施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围绕粮食、棉花、林果业、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开拓创新现代农业,为新疆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粮食科技支撑方面,自治区重大专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成果丰硕。紧紧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全面深化育种技术研究,突出高产、超高产和抗病性改良,加速优良品种(系)扩繁推广,取得一批优质专用抗逆超高产新品种,其中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12个,水稻品种及杂交组合13个,为自治区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储备,如选育出优质专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新冬32号,是近十几年来自治区区试中首次出现比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有望成为北疆冬小麦中晚熟区的替代品种;选育出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29号,区域试验亩产量最高达630公斤,有望成为替代新春6号的主栽品种,选育出适于市场需求和深加工的超甜类型的特用玉米新品种新甜玉13号。

——在棉花科技支撑方面,棉花持续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取得重大突破,为自治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针对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技术需求,结合国内外棉花科技发展趋势,开展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肥高效利用调控管理技术、重大虫害防治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通过连续三年定点、定向培育出亩产皮棉2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445亩,最高皮棉产量271.8公斤/亩,实现了“人工稳定定向培育亩产皮棉200公斤”的设计目标。

——在林果业科技支撑方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及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林果专项建设优质高效特色林果推广示范区面积达10万亩,辐射带动100万亩。通过先进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品的亩产提高15%~20%,即亩增产200千克左右,每年新增产值20亿元左右。其中,新疆香梨、杏、枣、核桃等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自治区还集成高效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随着自治区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先进实用的林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普及,我们创立了环塔里木盆地干旱荒漠区绿洲灌溉条件下果、粮、棉、草生产相协调的科学范式,研究提出了环塔里木盆地枣、核桃、杏、巴旦杏4个主要果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高精度区划、果树与粮棉间作物种装配技术规则和果树空间结构配置模式,研制或集成创新了果树与粮棉间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组装配套了集物种装配、结构配置、生态调控、病虫害防治和间作条件下冬小麦、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为一体的杏、核桃、枣、扁桃与冬小麦、棉花间作优化配套技术体系(模式),并进行了成功实践和示范推广应用,为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为南疆盆地构建生态高值绿洲农业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围绕新疆特色果品产后加工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29个(其中10个产品已经过中试),定型新设备1项。建立了特色果品采后质量标准评价体系。针对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果树微灌技术进行研究,试验树种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产量提高10%,商品果率提高10%。研发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库尔勒香梨、石榴、红枣、木纳格葡萄、甜瓜保鲜配套技术,研制出用于果品贮藏保鲜剂3个,形成专利1项。建立了4种特色果品的采后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提出用于保鲜的库尔勒香梨、石榴、红枣和甜瓜的品种、适宜的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色泽、采前控水指标和旨在提高贮期抗病性的采前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在畜牧业发展科技支撑上,“十一五”期间,科技厅逐年加大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比重,以财政资金为主体、企业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畜牧科技创新投资格局初步形成,科技进步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明显巩固。5年来,围绕自治区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和“五大主导畜产品”生产,自治区科技厅共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畜牧类项目172项,经费共计23546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0441万元;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1项,投入资金5791.5万元。形成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结为一体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先后育成新吉细毛羊、新疆绒山羊、青格里绒山羊、新疆驴等新品种;超细型细毛羊、细绒型和高产型绒山羊、多胎肉羊等新品种;奶牛高产抗病新类型选育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新疆褐牛、和田羊、巴什拜羊、多浪羊、阿勒泰羊、新疆青驴等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研究进展显著;乳用和肉用新疆褐牛新类型培育研究全面展开;24个牧草品种获得登记。研究开发出一批技术产品和生产标准。新开发了口蹄疫O型/AsiaI型双价灭活苗、胃肠道寄生虫病诊断盒、阿维菌素长效缓释油胶囊等兽用生物新制剂,研发出20余种牛、羊营养调控剂,并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有效增强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拓展了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

此外,在节水农业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棉花膜下滴灌水肥盐调控技术研发、成龄果树微灌技术及水肥与环境调控技术研发、微灌新技术开发应用、微灌新产品开发及改造升级和农业高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管理模式5个方面取得了22项重大成果,技术应用后,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棉花、果树的水肥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还构建了植物遗传多样性有效保育和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干旱区特殊植物种质资源安全性。

记者:“十一五”期间,新疆科技厅在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做了哪些部署和安排?

张小雷:“十一五”以来,新疆坚持实施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围绕农业四大基地(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产品)建设和六大产业(粮、棉、果、畜、区域特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升级,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的农作物高产栽培、农业节水、畜牧生物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生态农业等一批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改善和提高了农业科研手段和研究水平。

我们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快。目前已成立了“中国辣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工番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节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棉花、林果加工、肉(奶)牛、毛(绒)羊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筹建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自治区农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农业产业各重点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合作组织。

我们还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找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农技推广部门相结合的关键点和切入点,重点扶持,连续支持,不断突出企业在农业科技研发中的地位,引导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共同开展科技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进行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共同发展的模式。为企业与科研单位提供平台,完善联合、开放、协作机制。通过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的关系,组织实施共性科技成果计划,集中优势,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形成突破,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记者: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能否介绍一下新疆是怎样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带动农牧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

张小雷:“十一五”期间,我们遵循“转化一项成果、熟化一项技术,实施一个项目、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企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宗旨,不断提高新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我们转化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满足了农村与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需求。

一是加快了新品种(系)、新产品的转化力度。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十一五”转化作物新品种(系)18项,围绕粮食作物,重点转化了丰产性、适应性强的“新冬26号”、“新冬32号”、“新春15号”等小麦新品种,“新玉33号”、“新玉29”及粮饲兼用玉米“新玉12号”等品种。转化了棉花“新陆中34号”、加工番茄“新番23号”、葡萄新品种“淑女红”、哈密瓜“新蜜36号”等优势特色产业新品种。“新吉细毛羊”、“萨帕乐”细毛羊、新疆优质肉牛、肉羊技术的转化与实施,提升了自治区畜牧业生产的水平。满足了自治区农业生产一线的需求,改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畜禽的品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如“青格里绒山羊扩繁与山羊绒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制定了四项标准,为完成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新甜14号、15号甜菜新品种良繁及转化”项目建立了10亩核心种子田,生产原种1100公斤,诸如此类的项目还有不少。

二是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成效显著。我们在农业优质高效栽培、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方面,示范推广了一批最新成果和实用技术,提出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水、肥、药、工、效”节本增效的新模式,并得到大面积推广与示范。通过牛、羊杂交改良技术和高效养殖、集中育肥的生产技术,整体上提高了自治区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

三是科技服务工作卓有成效。我们在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初步实现了从新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示范、贮藏加工、质量检测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科技服务,培训了一批农业科技人员,提高了农牧民的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解决了农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共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4项,投入资金4.9亿元,转化作物新品种33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66项;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试验示范区(基地)283个、中试生产线68条、生产线51条、转化中心获得专利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累计实现生产总值4.7亿元,出口创汇182万美元,实现利润3.1亿元。自治区共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4项(包括纯农业和涉农农业企业承担的项目),经费4640万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的实施,加快了自治区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速度,提升了自治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专项的实施,已成为促进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记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新疆这方面科技工作的进展状况如何?

张小雷: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新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总结: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活动。目前,全区十三个地州的86个县、市、区都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全区有个人科技特派员3840名,约85%的乡镇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辐射带动150余万户农民。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企业,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拓展了发展领域,增强了科技特派员的创业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了推动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着力把伊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立足伊犁河谷,面向中亚的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科技示范基地,把喀什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立足南疆三地州,面向中亚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目前伊犁农业科技园区已经科技部批复,开始为期三年的建设期。

三是实施四大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星火学校,“三下乡”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科普基地及各类科技资源,在自治区各县、市实施农村适用技术应用、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普能力建设等四大科技示范工程。每年推广100项适用技术,编译维、哈农业科技适用技术丛书;完善科技信息采集、加工、编译、传播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疆是如何谋划“十二五”新疆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

张小雷:“十二五”期间,新疆科技厅将再接再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农产品流通业的科技进步,我们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为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支撑现代特色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六大产业”发展的瓶颈性与紧迫性的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力争在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等具有良好基础的农业应用基础与高技术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高地。围绕干旱脆弱区存在的盐碱、环境恶化、草地退化、生态灾害等农业生态问题,加强绿洲农业持续高效利用配套技术和农牧生态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绿洲生态农业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加强农业产业技术集成示范,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围绕新疆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产业技术需求,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开发为主线,以良种选育、高效种养、疫病防治、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熟化核心技术,组装集成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丰富农民增收致富手段,拓展农业功能,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

三是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创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大力培育科技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创新资源、技术成果和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建设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将全面落实《新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营造育才、引才、用才、励才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大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新疆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是构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高效协作机制。根据自治区特色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围绕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全国对口援疆实施为契机,建立形成科学、条件完备、开放的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综合试验基地和科学观测站点,适应农业科技特点和发展规律要求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区域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储备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新疆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六是加快农村民生科技发展,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固边。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入手,以“富民、惠民”为核心,通过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促进县、市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是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面向特色农业发展,建立3~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7~10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猜你喜欢

自治区新疆科技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