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合唱队训练策略探析

2011-08-24张伟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半月 2011年8期
关键词:领唱合唱队共性

张伟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要在音乐教学中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合唱这一音乐形式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是童声合唱。”合唱不仅是提高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一个全面、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合唱艺术在平衡、和谐的氛围中,使孩子们体会到美和快乐,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使孩子们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就在合唱方面有所要求,这是很必要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时,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往往搞得教师“事倍功半”。那么,如何造就一支较好的合唱队呢?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只要遵循科学的、简而易行的、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去教学,还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人和”:为什么而合唱

其一,为团队精神的塑造而合唱。稍懂合唱的人都知道,合唱的关键是合。即便整个团队人人个性特别、音色优美,但最后都得合,还必须合成和谐、优美、动听的整体声音,为了这个声音——或整个团队的声音,无论哪个人的声音多么动听,都得顾及整个团队声音的需要。否则各唱各的,整个团队发出的就是刺耳的吵闹声。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顾及团队,忽略个性。但忽略个性并不等于抛弃个性,为了团队的发展,还得请个性独特的个体发出更优美的、和谐的、团队发展所需要的声音。以达到团队整体的、美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利益每时每刻都是最高利益,而团队精神也使艺术效果一次次的得到强化。

其二,为优秀人格的塑造而合唱。在当下的中国,由于独生子女现象突出,很多人不健康地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很多孩子都或轻或重地粘上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疾病。而合唱恰恰是医治这种人格缺陷的良方。在日本著名的NHK合唱团的排练室里,每个参观者都会见到这样的标语: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这条标语给世界上所有去参观的各国专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合唱里首先应该是“我们”,而不是“我”。如果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首先想到的是“我们”,那么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美好。

其三,为培养合作意识而合唱。合唱是一个不需要说教的群体教育,这个群体教育里有广泛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功能。

合唱里通常都有几个声部的分工,有领唱、伴唱的分工,有群体演唱、伴奏、指挥的分工。有时为了艺术处理的需要,很多人甚至要克服自己的反感情绪,为自己也许不喜欢的领唱去伴唱,这里不能顾及个性心理,只能强调艺术需要的合作。所以,合唱离不开精诚、愉悦的合作。当然,在现在、将来的诸多工作领域中,没有合作将一事无成。

其四,为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而合唱。无论多么强调共性的钢铁般的团队里,都会有鲜明的个性的光芒时时在闪耀。 在合唱队里,共性被得到最大化的呵护,大家必须为了整个团队的声音而修正自己的声音,大家首先必须发展共性。但同时,也得更加科学地尊重个性的声音。比如合唱中的高低声部、领唱等个性化的声音,这个时候的个性如果没得到好的发展,那么团队的特色、竞争力将大打折扣。所以,个性与共性充分和谐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声和”:以轻声的唱法来培养合唱的音色

轻声训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即:用聆听、对比的方式进行轻声训练。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两种不同的声音和经常播放优美的儿童歌曲,让学生凭着直觉选择自己爱听的声音,进而模仿具有美感的声音。这种教学措施,一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声音的美感,从而加强克服自身喊唱的毛病,达到轻声唱歌的效果。二是在营造正确歌唱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模仿正确的歌唱方法,犹如润物细无声来培养学生的声音观念。如: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来问候:“同学们好!”一种是大声喊叫,一种是轻声细语,然后要求学生回答:“你们爱听哪一种声音的问候?”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听第二种声音。”我马上追问:“为什么?”学生分别回答:“温柔”、“很亲切”、“声音很好听”、“听得很舒服”……我立刻要求学生用他们爱听的声音来问候老师,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学生喊唱的毛病总是重复出现,尤其是遇到他们爱唱的歌曲时,更是扯着嗓子喊叫,这时老师不要大声制止,要尊重学生,小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静静地等待他们唱完,然后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再以老师范唱或者是播放录音歌曲的形式,让他们比较哪种声音美。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喊唱的毛病。教师要在学生体验和模仿的学习过程中,巧妙地点拨发声技巧,学生定会感悟出其中之奥妙。总之,要在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声音训练,才会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声音的新概念。当然要改变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里,玩性大、忘性大,他们的错误会反复出现,老师要有耐心,同时也要不厌其烦地纠正错误。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建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学生的声音就会自然地加以控制,将轻声流畅的歌唱方法变为一种自然的歌唱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逐步进行共鸣腔体的训练,为合唱歌曲的教学奠定声音基础。

三、“情和”: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一个合唱团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在组织合唱活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蕴藏着许多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社会的教育时机。教师如果能够适时而主动地给予引导和强化,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乃至将来融入社会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正确认识自己——自我定位。古人云:“人贵自知”,是说只有对自己有着正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一个合唱队,有指挥,有领唱,有不同的声部,有着多种各不相同的“角色”,而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自愿选择,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承认差异、合理定位。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学生的“智囊”,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音乐素质、音乐表现等方面的优缺点,从而校正学生的自我心理定位。对于多人选择同一“角色”(如指挥、领唱等)的时候,则可以通过“PK”进行竞争,并由学生们共同裁决,这无疑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服从统一指挥——尊重规则。“角色”确定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明确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大家要共同遵循的处事规则,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意气用事。比如,要养成集体活动中应有的组织纪律性,自觉遵守合唱队的行为准则;歌唱时要服从指挥、听口令(当然,前提是不能“瞎指挥”),要主动地融入自己的声部,而不能突出表现自己,等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头脑中树立“规则”意识,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融入团队——团结合作。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合唱艺术最需要集体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最能体现协作精神和团队力量。在合唱队里,个人的表现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必须最小限度地发挥个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共性。为此,个人甚至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否则如果各行其唱,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一部成功的合唱作品,必须要依靠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和心灵与感觉的默契,任何一位队员的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在感情、旋律、力度的和谐与声部的平衡方面,都必须从团队出发,通过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声部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以及声部与集体之间的配合来达到要求。因此,要教育队员牢固树立合作共赢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唯有服从指挥、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把个人融入集体,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真正达到“和谐”的境界。

总之,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去探索。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小学的合唱教学活动,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领唱合唱队共性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献辞
洋葱合唱队
洋葱合唱队
利用线段图解决分数问题的策略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一共几只猫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