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繁华话“郎窑”
2011-08-22刘英杰
刘英杰
在景德镇烧制珍宝瓷器的记载中,“郎窑”始终是一部盛世辉煌的瓷器断代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不仅在瓷都景德镇留下一段无法超越的精湛技艺,即便放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是一抹璀璨的亮光。在今江西省景德镇的御窑厂,世人因以督选官郎廷极之名而称其为郎窑,郎窑是官窑,为宫廷烧造瓷器。品种繁多,且多珍品,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郎窑红釉、绿郎窑。器型有樽、瓶、觚、斗、洗、炉、合、盂、碗、盘等。郎窑仿烧明代宣德、成化年间的器物也非常成功,有“与真无二”之说。还开创了在素胎上施黄、绿、茄紫三色的素三彩而外不罩釉的神奇技艺。
祭红:一个凄美的楔子
古人铸剑,煅烧不成,便以身殉剑。万般一理,每一件传世的瓷器,都凝聚了烧瓷人无数的心血与汗水,甚至生命。相传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的太监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并且把一部分人关进监狱,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一位老窑工的女儿翠兰,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跑到了御窑厂,发现她的父亲也被督窑官投入了大牢。悲愤的翠兰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当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翠兰焚身的窑炉时,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器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红色的祭器烧成了,人们说这是翠兰的血染红了陶坯,于是就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为了纪念以身祭窑的翠兰,窑工们后来在封窑门时,用砖砌成少女的形象,这个习俗直延续到今天。从那以后,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财力烧制祭红,但是这种殷红色的瓷器,如同神话中的宝物一样,非常难得。多少来到景德镇的人,都想见识一下这有羞神奇色彩的祭红。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一睹祭红的芳容。建于1953年的景德镇陶瓷馆,在各个年代的陶瓷精品近一万件收藏中,祭红只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祭红,收藏时只剩下了残缺的一半。
郎廷极:因缘际会的督窑官
朝代更迭,弹指一挥,到了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景德镇来了一位勤劳的督窑官,江西巡抚郎廷极。笔者查阅了《清史稿》,其中《列传六十》有其家世记载,以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来评判,郎廷极可谓根正苗红,忠君爱国,父子兄弟荣华富贵于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再加上为民请命,学问一流,确实是难得的好官。历代御窑的烧制都是以强大的国家财力为后盾,当时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势的康熙自然不会放过彰显国力的机会,命郎廷极督造最为烧钱的祭红。这下可难坏了这位前途无量的巡抚大人,好在其性坚忍,又肩负皇命,自己也酷爱古玩,对瓷器有相当造诣。虽贵为封疆大吏,整天却不顾斯文,泥灰满面,和窑工一起没日没夜干了起来。也不知是其诚心感动了上苍,或是千敲百打的技艺终于炉火纯青,在用遍所有珍宝玉石都不管用的情况下,一次小小的灵机微颤,郎廷极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别具一格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叫郎窑红。郎廷极赶快向康熙皇帝汇报,盛世出珍品,臣幸不辱使命。于是从康熙四十四年至康熙五十一年,郎廷极一直担任督窑官。期间苦心孤诣,又出了很多难得一见的上品。直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康熙再废太子,剿其党羽,启用老臣坐镇要津,郎廷极才官升一级,做了两江巡抚,自此离开了景德镇。
郎窑红绿:引无数风流品鉴
珍物通灵,人死物灭。郎廷极上任两江巡抚没多久,即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卒于任上,其曾经督造的郎窑珍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次不如一次,成品越来越少,最后也失传了。郎廷极七年督造留下的神品却惹得世人无数评论,和他同时代一个叫徐谨斋的人曾作诗称赞郎窑的瓷器:“比视成宣欲乱真,乾隆万象归陶甄。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钩”。盛赞制作精美,色彩亮丽,釉色匀称。清人刘廷玑《在园杂记》谈及郎窑诸品,称其瓷器仿古暗合,摹仿明永乐、宣德红釉烧制,釉水颜色、桔皮砂眼几可乱真,款字也酷肖,极难辨识。由于记载时间距郎廷极督造瓷器时间很近,极可能系刘所目睹。那么被这么多大家品鉴的郎窑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一是它的颜色特别鲜艳,正由于郎红、郎绿色泽鲜艳,受皇家的推崇,成为祭祀时使用的珍贵器具。二是它光洁度特别强,这是因为其配方和温度控制十分复杂精妙,呈现独特的玻璃质感。第三它是有碎纹的,细看其纹片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极富层次感。第四它的颜色是有变化的,一件作品从上到下的颜色逐渐加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即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这样郎窑就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绿如碧”的特征,为当时及后世无数人倾倒。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