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011-08-16沈朝建孙向东刘拥军黄保续
沈朝建,孙向东,刘拥军,黄保续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与流行,不仅受疫病病原体本身毒力、致病特点、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宿主种类和易感性、营养和免疫状态、流动范围、相互接触的程度等因素影响,还是环境、地理、气候、易感动物所在地区的家畜或野生动物种类和密度等自然因素,以及病例报告时间、动物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国家对疫情暴发的准备状态、采取的控制措施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加大,畜牧业养殖方式、流通调运模式等发生了改变,动物疫病发生、传播流行也随之呈现了相应的特征。
1 外来动物疫病不断传入,当前流行严重的疫病种类多
建国以来,由于大量引进各类动物、胚胎、精液及进口动物产品,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管理与技术研发滞后,同时边境线长边境防堵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导致至少有31种畜禽疫病传入我国,其中法定动物疫病25种。按动物种类分,禽病传入种类最多,达16种,占传入外来动物疫病总数的51.6%,其次是猪病,传入7种,占22.6%(见表1)。
表1 1949-2009年我国传入的外来动物疫病种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当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疫病有42种之多,其中病毒性疫病29种,占70%。我国当前流行广泛、危害或潜在危害严重的疫病名录(见表2)。
表2 我国当前流行广泛、危害或潜在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名录
2 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污染面广,临床表现非典型化
当前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污染面广,如河北省为了解本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隐性感染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2006—2009年采自全省11个地市228个县级屠宰场1 565份商品猪的肺或肺门淋巴结样品进行了PRRSV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PRRSV场总体阳性率为45.18%;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样品总阳性检出率为12.08%[1]。有实验室对四川省13个规模化猪场猪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随机采集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公猪以及仔猪的扁桃体样品862份,进行猪瘟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3个猪场猪瘟抗原阳性率从1.78%到14.5%不等,平均为6.62%,说明猪瘟带毒现象规模化猪场内普遍存在[2]。当前,在普遍实施免疫措施的情况下,病原毒力常发生变异,有些病原毒力出现减弱,加上畜禽群体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猪瘟、鸡新城疫等传统疫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即出现临床症状不典型、死亡率不高、病理变化不明显的流行态势。
3 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普遍,免疫抑制病危害加重
当前动物疫病发病形式以混合感染为主。有实验室对猪瘟病原检测阳性的30个规模场病料进行了PRV、PRRSV和PCV-2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8个呈多病原混合感染,占60% ,其中以二重和三重感染为主(见表 3)[3]。
表3 河北省规模猪场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
当前免疫抑制性疫病不容忽视,如对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185只病鸡986份组织样品进行5种常见免疫抑制性疾病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较高(见表4)[4]。免疫抑制病混合感染的现象亦十分普遍,二重、三重、四重感染群阳性率合计达63.08%(见表5)[5]。
表4 5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感染情况
表5 5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情况
4 病原变异加快,控制难度明显加大
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不断出现变异,加大了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如2005年我国实行禽流感强制性免疫,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2006年,山西长子、宁夏中卫仍然大面积发生疫情,扑杀家禽1 100多万只。后经实验室检测表明,病毒发生了变异,即目前常说的北方变异株。2005年以来,在GenBank中公布的中国H5毒株至少可以分成3个分支。第一分支为“北方变异株”,分布广;第二分支为“青海野禽毒”,来源不明,后来在西亚、非洲和欧洲流行,我国仅发现于野禽及青海湖附近家禽中;第三分支为“南方水禽毒”,分为四个小分支,其中第四个小分支分布广泛,2005年以来我国人间感染的H5禽流感病毒均属于这个小分支。
2006年9月,我国分离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截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发生过疫情。2005-2007年间,有实验室对我国部分地区分离到的36株PRRS病毒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与欧洲型代表株和美洲型代表株及相互间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将其中21株Nsp2基因缺失株与强毒株VR-2332和JXA1进行Nsp2同源性分析[6],表明PRRSV变异性明显(见表6、7)。
表6 2005-2007年间,36株PRRSV分离株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表7 21株PRRSV分离株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5 人兽共患病明显抬头,公共卫生危害持续加大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模式相对落后,人与动物接触密切;动物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频率不断加快;人类居住和生活领域扩大,使野生动物与人类的距离不断缩小,以及伴侣动物饲养量不断增加等原因,使得当前我国人兽共患传染病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如近年来人间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见图1),2008年发病人数达29 440余例,2009发病人数超过3.5万例;人间狂犬病几年来上升趋势亦非常明显(见图2),犬狂犬病带毒率比较高,如广东省2007年1—4月对10个地市的犬进行狂犬病毒感染带毒抽样检测,经FAT和MIT检测阳性率为0.33%,并分离出4个流行毒株[7]。
6 细菌性疫病危害日益严重,持续性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细菌性疫病耐药性不断增强。由于大量不规范滥用抗菌药物,使得多数常见细菌性疫病菌株耐药性逐步严重,耐药种数不断增加,耐药率不断升高,如有报道表明,鸡白痢耐药种数60年代以二耐、三耐为主,70年代以四耐、五耐为主,到90年代以八耐、九耐为主[8],见表8。有学者对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发现当前猪源大肠杆菌以9~12耐为主(见图3),耐药种类以常见的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和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为主,耐药率均超过70%[9],见表9。
表8 不同年代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多重耐药性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表9 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
二是细菌性疫病病原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环境致病微生物环境污染越加严重,并且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已成为养殖场常在菌并引起发病。2008年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定点调查检测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场的空气、饮用水、饲料和土壤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严重(见表10)。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90.9%、沙门氏菌100%具有致病性,其中56.8%的大肠杆菌和85.2%的沙门氏菌菌株可在36小时内至小白鼠死亡[10]。
表10 饲养场环境微生物分离结果
[1]韩庆安,许玉静,刘红,等.河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的调查[J].中国兽医科学,2011,41(3):314-319.
[2]徐凯,徐志文,郭万柱,等.四川省规模化猪场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J].养猪,2010(2):65-67.
[3]韩庆安,许玉静,郑丽,等.河北省规模猪场猪瘟病毒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的调查[J].中国兽医科学,2009,39(1):89-94.
[4]杨克礼,韦平,潘玲.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2005,35(8):665-670.
[5]杨克礼,韦平,潘玲.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2005,35(8):665-670.
[6]薛青红,张彦明,刘湘涛,等.中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ORF5基因和Nsp2基因遗传变异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805-1812.
[7]涂长春.我国动物狂犬病防制工作现状与思考[R].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2007.
[8]潘志明,焦新安,刘秀梵.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4):305-307.
[9]刘立.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复方抗菌制剂筛选及药效研究[R].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10]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08年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定点调查报告[R].青岛: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