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英语中的延喻及其语篇衔接功能

2011-08-15赵巧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喻体比喻隐喻

赵巧红

(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如亚里斯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由于是一种替换,因此隐喻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具,它只是增长语言表达力的一种工具。但随着隐喻研究在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现代西方隐喻研究已经突破了修辞学的界限。作为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隐喻式的语言表达频繁而且系统地出现在各种语篇之中,而且隐喻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语篇组织功能的语篇策略。隐喻不仅仅出现在词语和句子层面上,而且可以在语篇的层面上延伸。MoQuade&Atuan(1998)将隐喻分为文体隐喻 (stylistic metaphor)和延伸隐喻(extended metaphor)。文体隐喻指具有单纯的文体意义的隐喻表达。延伸隐喻则是被展开的贯穿于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即通过隐喻概念的延伸在语篇中形成一个语篇组织的脉络,隐喻具有建构语篇的功能。”(转引自苗兴伟廖美玲)[1]为此本文将在借鉴现代隐喻理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高级英语中出现的延伸隐喻概念进行阐释和语篇粘合功能的分析,从而为深刻理解语篇意义,提高教学效果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高级英语中延伸隐喻的概念界定

延伸隐喻 (extended metaphor)俗称进喻,是一种层层迭进的比喻,又称扩展比喻,大体上相当于汉语中的连续用喻或复喻,是比喻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句子层次以上较为常见。[2](P160-161)延伸隐喻中通常都有一个基本比喻,后面的句子都是由前面的基本比喻生发、引申而来。通过基本比喻句的延伸、扩展, “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安装起一串铰链(hinges),唤起一系列相关而不相同的意象,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巩固、加强既定的联想,使读者全面、持续地进入比喻的情景,取得了更完整的修辞效果。”[3](P91)延伸隐喻由一般的明喻 (Simile) 隐喻 (Metaphor) 类比 (Analogy)等复合引申而成。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设喻,用几个喻体说明同一个主体,使语境层层加深,使读者在接受全面而又不间断的信息状态中进入比喻的情景,从而使比喻产生的意境和谐自然,使语篇结构严密、浑然一体。

1.延喻与博喻 (Sustained Metaphor)

隐喻的变式包括由隐喻的基本格式扩展延伸而成的Sustained Metaphor(博喻)和 Extended Metaphor(延喻),二者都属于多层隐喻 (Multi-aspect Metaphor),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博喻是同时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和纬度反复设喻,去说明、描绘同一本体。各喻体之间属并列型,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而延喻则是由一个或几个一般的隐喻多方面连续引申或复合而成的,其中有一个隐喻是主导的 (controlling metaphor),其余的则是引申派生的,其结构特点是:喻体+延伸体 (extending part,即引申扩展部分)。实际上,延伸体仍属喻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辅助喻体描绘说明主体。延伸体可以是词组、从句,甚至可以是一段话。例1:Cool was I and logical.Keen,calculating,perspicacious,acute and astute—I was all of these.My brain was as powerful as a dynamo,as precise as a chemist's scales,as penetrating as a scalpel. (Max Shulman:Love Is a Fallacy).

我这个人头脑冷静、逻辑性强。敏锐、精明、聪颖、深刻、机智——我集所有这些品质于一身。我的大脑像发电机一样发达,像化学家的天平一样精确,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样锐利。

这是一个典型的博喻手段。叙事者多比·吉尔斯 (Dobie G illis)把自己的大脑比作三种不同东西:发电机、天平、手术刀。他们的特征分别为:发达 (powerful)、精确 (precise)、锐利 (penetrating)。作者马克斯·舒尔曼 (M.Shulman)在句中利用排比句式通过夸张的手段从“powerful”、“precise”、“penetrating”三个方面取三个喻体对本体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语段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把语境推向高潮。

例2:Maybe somewhere in the extinct crater of her mind,a few embers still smoldered,Maybe somehow I could fan them into flame。(Max Shulman:Love is a Fallacy)

也许她脑子里的死火山口中某个地方还有火星在燃烧。也许我能把这些火星燎原成烈焰。

这是一个延伸隐喻的典例。Polly无知的大脑被比作“死火山口”(extinct crater),后面的比喻都是由此延伸的。延伸喻体“残余的火星”(embers)在“燃烧酝酿”(smoldered)刻画出一个形象的意象:在作者的“精心努力下” (fan them into flame),Polly可能会有一天被改造成功,出现“智慧的火花”。

2.延喻与混杂隐喻 (Mixed Metaphor)

比喻在语篇中的粘合作用全部是由将比喻进行引申、扩展或重复而实现的。这种引申、扩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或效果是:使语篇结构严密、浑然一体。

例3:The Elizabethans blewon it ason a dandelion clock,and its seeds multiplied,and floated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Henry Fairlie: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犹如吹蒲公英一般,不费吹灰之力就使“标准英语”遍及全球。

这里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延伸隐喻。这里的核心比喻是“blew on it as on a dandelion clock”,而后面延伸出来的暗喻“multiplied”、“floated”都是用跟核心喻体密切相关的特征对它加以延续,延伸体和核心喻体前后衔接吻合,给人以统一的多方面的印象,形象地再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标准英语”迅猛发展之势。

在使用延喻时,应特别注意隐喻概念前后一致,确保隐喻连贯性,否则就会产生“混杂隐喻”(Mixed metaphor),即“在一个比喻句中故意采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协调或互不相容,前后矛盾的比喻形象,造成比喻形象与画面的不和谐,致使句子表面上形象不统一,意义不明晰。但仔细分析、解读,这一语言现象并没有违背交际原则,反而可以达到一种出奇制胜 滑稽可笑的艺术效果,有“美人鱼”之称”[4](P25)。请看下面例释:

例4:The charm of conversation is that it does not really start from anywhere,and no one has any idea where it will go as it meandersor leaps and sparkles or just glows. (Henry Fairlie: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

聊天没有事先约定的话题,这就是聊天的魅力;它时而似小溪蜿蜒流淌,时而似江河急速奔腾;有时火花迸射,有时炽热燃烧,谁也无法预料话题最终会转到哪里。

在句中,作者把“meanders or leaps”和“sparkles or just glows”这两个形象不统一 “水火不容”的比喻放置在一起,故意违背常理、故弄玄虚,传递了这样一种滑稽幽默的信息:作者并不是在正儿八经写一篇有待发表的文章嘛,混杂隐喻的使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洒肆闲聊自有乐趣,而事实上,整篇课文就像是一段闲聊,无拘无束、漂移不定。

例5:My brain,that precision instrument,slipped into high gear.

(Max Shulman:Love is a Fallacy)

我的大脑——这件精密的仪器——即刻运转起来。

这是一个经典的混杂隐喻 (Mixed metaphor)。把主人公的大脑同时比作一台精密的仪器和一辆高速运转的小汽车,并不是作者缺乏想像力或头脑里没有统一的比喻形象与和谐的画面,而是故意违背常理,故弄玄虚,把这两个互不一致的比喻拼凑在一起,以极其幽默夸张的笔调突出强调主人公的思维敏捷以及自命不凡 年少轻狂,也为后面主人公以逻辑会女友惨遭谬误埋下了伏笔。

在名家笔下,“混杂隐喻”也时有出现。有时候为了反映人物说话或写作时的混乱心情,作者往往故意把一些彼此矛盾的比喻混用在一起。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识的运用混杂隐喻,不但不会影响文章的整体风格,反而可利用矛盾,出奇制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达到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但是在我们实际使用隐喻时,还是应特别注意隐喻概念前后一致,确保隐喻的连贯性。若不恰当地将属于不同隐喻概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前后矛盾的隐喻在同一语篇中混用,就会破坏隐喻的连贯性,导致“譬喻不伦”,乃修辞大忌。

二、延喻的语篇衔接作用

延喻是修辞手段在语篇水平上的运用,往往以一个核心比喻支配若干引申比喻或由一个中心意象引申出若干相关的次要意象。这里的衔接关系就像是树干与树枝或河干与河汊的关系。树干或河干是核心比喻或中心意象,树枝或河汊是引申比喻或次要意象。

例 6:She says consumers would be a little like information“cowboys”,rounding up data from computer-based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T o prevent getting trampled by a stampede of data,viewers will rely on programmed electronic selectors that could go out into the info corral and rope in the subjects the viewer wants.(Newsweek:An Interactive life)

她说,消费者像是信息“牛仔”,因为他们像牛仔一样从电脑档案和信息服务中搜集信息…为避免被大量信息弄得晕头转向,消费者必须使用电子信息搜集器来从大量适配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的内容。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延伸明喻 (extended simile)。这里的核心比喻是“consumers would be a little like information cowboys”,他把消费者 (consumers)比作西部牛仔 (cowboys)。“赶拢牛群”(round up)、“践踏” (trampled)、“畜群的惊跑、乱窜”(stampede)、“围栏” (corral)和“圈入” (rope in)是喻体“cowboys”的延伸体。作者不仅利用本体和本体延伸体,喻体和喻体延伸体在语义保持的一致关系即特征的相互契合使语篇的上下文紧密衔接,同时通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达到语篇粘和的目的。读者不难想像,未来交互式生活中的消费者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就如同牛仔们娴熟地驯服、驾驭牛群的干练。

在语篇层面上,隐喻延伸可以以源点域为出发点,使语篇紧紧围绕隐喻蕴涵展开,从而在语篇中形成以源点域为中心的词汇衔接关系。

例7:The oratorical storm that Clarence Darrow and Dudley Field Malone blew up in the little Dayton swept like a fresh wind through the schools and legislative off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bringing in the wake a new climate of intellectual and academic freedom that has grown with the passing years. (John Scopes: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

由克拉伦斯·达罗和达德雷·费尔德·马隆在戴顿小镇的法庭上掀起的那场辩论风暴宛如一股清风吹遍了美国的学校和立法机关,带来的是日益增长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新风貌。

在上例中,作者把法庭上双方的这场辩论比作“风暴”(storm),作者提取“风暴”的隐喻蕴涵并以此烘托这场辩论给小镇带来的深远影响及震撼力。由于“风暴”的隐喻蕴涵包括“刮起” (blew up)、“扫荡” (swept)、“清风” (fresh wind)、“新气象”(new climate)等概念,因此语篇通过类比转移,将“风暴”的部分隐喻蕴涵映射到“这场辩论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一目标域上,使语篇按照“风暴”的隐喻框架展开,因而在语篇中形成一个以“风暴”为中心的词汇衔接链,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设喻,构成了持续完整的意象。总的来说,延喻是喻体的一部分,能够进一步描绘喻体发出的动作或产生的状态,对喻体特性进行扩展,解释喻体的功用。它使喻体由单一性变化为多样性,通过隐喻的延伸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

例8:for eight months he flirted with the colossal wealth availed to the lucky and persistent,and was rebuffed. (Noel Grove: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

只有既幸运而又锲而不舍的追求者才能取得那笔巨大财富,他心不在焉地与之打了八个月交道之后遭到了失败。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设立一个最初的比喻,然后扩展它,在这当中展开自己的思想。先把“黄金”比喻成一个马克·吐温追求的女人,延伸体“flirt,lucky,persistent和rebuff”都是与爱情love有关的词汇,形象逼真的延伸体语言成功地实现了语篇意义的连贯,旨在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只有那些孜孜不倦 (persistent)、幸运的 (lucky)淘金者 (这里比作爱情专一的少男少女)才能淘到黄金。像马克·吐温这样在淘金热的大潮中三心二意,只是与之调情 (flirt),“混混日子”而已,所以“没有得到美人的垂青”(was rebuffed),淘不到金子就像调情者得不到真正爱情,马克·吐温只好退出“情场”

例9:It was like digging a tunnel.At first everything was work,sweat and darkness,I had no idea when I would reach the light,or even if Iwould.But Ipersisted,Ipounded and clawed and scraped,and finally I was rewarded.I saw a chink of light.And then the chink got bigger and the sun came pouring in and all was bright.(Max Shulman:Love is a Fallacy).

这就像挖一条隧道,开始只有劳累、汗水和黑暗。我不知啥时候能见到光明,甚至是否可见到光明。但我坚持不懈。我凿啊,挖啊,刮啊,最后终于得到报答。我看到了一线亮光。这亮光逐渐变大,接着阳光洒了进来,一切豁然开朗。

这则延伸隐喻的呼应,靠的是多个联想点的支撑。语段的开始,彻底改造Polly,使之成为聪明的律师太太这一艰巨的使命被形象地比作“挖隧道”(digging a tunnel),于是借助特定情景中的联想,读者得知一开始的“造星”工作就出师不利,这里“work”、 “sweat”比喻改造工作的艰辛,“darkness”、“can't reach the light”挑明前景黯淡 ,“pounded”“clawed”“scraped”这三个并列动词形象地烘托出作者的执着、坚持不懈。终于,希望的曙光出现了——从“saw a chink of light”直到“all was bright”——作者最终如愿以偿,Polly学会了思考,变得聪明起来。就此完成隐喻的延伸,语篇粘和一气呵成。

结语

从上面分析的所有例子中,我们看到,比喻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全部是由将比喻进行引申、扩展或重复而实现的,延喻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苗兴伟,廖美珍.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 [J].外语学刊,2007,(6):52

[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范家材.英语修辞欣赏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曾庆茂.英语修辞鉴赏与写作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喻体比喻隐喻
比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比喻最爱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