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2011-08-15许之屏廖理连
许之屏, 廖理连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一、前言
有关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讨论,国内学者一直存在争论。有研究认为,体育大国主要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宏大,在国际上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而体育强国,则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超群,总体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的国家。[1]另有研究认为,体育强国是指在以社会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先导的体育事业发展各个领域的总体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和前列的国家。这些领域不仅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还包括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场地、体育产业等方面。[2]其实,体育强国并不是一个具体、确切的概念,它只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3]因此,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其内涵和所包含的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目前来看,我国只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4]这一观念已得到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且焦点多集中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
8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教授韦克里提出SWOT分析法,常用于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分析。SWOT分别代表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通过SWOT分析,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把目标集中于企业的强项和最有机会获利的方面。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发展战略,旨在为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的SWOT分析
1.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存在的优势
(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以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增长了77倍。此外,通过《世界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整理发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主要指标位居世界的位次逐年攀升,到2008年,中国已经由1978年的第10位跃居到第3位;同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递增,到2008年,中国已经从1978年的1.75%增加至6.16%。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其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而群众体育的发展程度则与人均经济实力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5]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未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2)举国体制带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 新中国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众多因素,其中举国体制功不可没。举国体制以获取奥运奖牌为指向、以政府权力扶持为前提、以锻造体育精英为要务、以全国综合资源为后盾的发展模式带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15枚金牌。此后金牌数和奖牌总数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一跃跻身于世界各国金牌榜首。举国体制对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推动力。
(3)人们的体育锻炼热情空前高涨 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使中国国民体育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人们的体育锻炼热情空前高涨,运动健身和休闲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重心倾向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这为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竞技体育的项目优势明显 从历届奥运会的获奖项目可以看出,在所有28个大项38个分项302个小项的比赛中,中国在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柔道和羽毛球等项目上优势较为明显。这些优势项目为我国竞技体育奠定了大国的地位,同时也是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强大动力。
2.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存在的劣势
(1)国民人均总收入水平不高 近年来,我国国民人均总收入比较其他国家的位次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到2008年为止,排名仍然处于世界各国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与我国人口基数大有密切关系。体育大国凭的是综合国力,而体育强国靠的是人均总收入。[6]很显然,提高国民人均总收入将成为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之一。
(2)举国体制的弊端 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兼具管办职能的行政机构。一直以来,我国的体育组织管理都是以政府职能为主,由于统管过严,导致宏观调控力度势微,间接致使社会体育组织和企业参与不足。同时,由于竞技体育训练、竞赛管理制度的缺陷,容易出现以权寻租、虚假比赛、暗箱操作等问题。此外,体育资源存在严重的地域分割,体育人才交流的渠道不畅,人力资本存在内耗。由此可见,要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3)竞技体育发展结构失衡 在第24届奥运会中,中国远远低于美、俄两国的奖牌总数,但在第29届奥运会中,中国与美、俄两国的奖牌总数基本抗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尽管美、俄两国金牌数少于我国,但美、俄两国的金、银、铜牌分布均衡,银、铜牌的数量较多,说明争夺金牌的潜力很大。例如,美国银牌与铜牌总和是74枚,中国是49枚,我国的争金潜力远落后于美国。此外,从获奖项目分析,中国的奖牌主要分布在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柔道和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但游泳、田径、水上项目和三大球类等基础项目仍然处于低迷状态。以上事实说明,虽然中国竞技体育的夺金面不断扩大,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基础薄弱、各个项目发展失衡的现实。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结构失衡将成为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绊脚石。
(4)群众体育的开展不容乐观 尽管我国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凯歌高奏,但它只是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赶超”的有效工具,并没有带来群众体育的全面普及。主要表现在,体育人口不多、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锻炼质量不高、城乡差异显著、区域不平衡和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
(5)学校体育的开展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老年病在我国青少年中频繁发生,患病年龄甚至提前了10~20年;近视的比例也随年龄的增加而攀升,肥胖的发生率大幅提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除了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足、饮食不科学的原因外,运动严重不足是引起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学校体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存在的机会
(1)体育的全球化 20世纪,体育的影响在全球得到迅速的提升,通过国际体育组织、体育竞赛、运动员流动、媒体、网络等形式,体育真正实现了全球化。这主要表现为由商业与体育的结合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为把体育当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活动。体育的全球化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有利于扩大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实现体育强国梦想的最佳时机。
(2)经济体制的转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不仅有利于群众体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而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都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方面。
(3)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展示了体育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开展,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开发。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可以利用奥运会带来的后期效应,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创造更大的机遇。
4.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存在的威胁
(1)体育法制 我国目前的体育法律体系建设仍是不健全的,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空白的地方。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原有的体育法律体系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6]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产权制度还很不完善。[7]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由此可见,要与国际接轨,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应有健全的和完善的体育法制做保障。
(2)体育软实力 体育软实力包括体育文化和体育话语权。近年来,我国体育文化的研究较多,但是,仍然相对贫乏。所谓体育文化贫乏,是指群体或个人在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行为趋势、体育教育的程度、体育思想道德、体育科学技术修养、体育价值观念上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体育事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8]同时,中国还缺乏应有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主要表现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要职的人少,修改比赛规则总是西方人说了算,能公平为中国说话的人少。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都以抓有形的硬实力为主,对无形的软实力重视不够,导致国际体育话语权的缺失。体育权力才是体育强国的真实表征。[9]
(3)体育市场 经济体制的转轨,新旧体制的更迭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使体育市场出现不规范现象。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体育需求与体育供给之间缺乏体育市场的有效对接,导致体育供需之间发生断裂;2)从地域的角度看,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和内陆大城市的体育发展较快,而经济落后地区特别农村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3)体育市场缺乏规范化。
三、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1.完善举国体制
体育强国以竞技体育为先导,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是体育强国的主要方面。[2]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竞技体育应始终保持先导地位,才能彰显体育强国的本质特征。[10]一直以来,我国体育管理都是以政府职能为主导,因此,多数学者主张继续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唯一出路。
2.拓展体育市场
目前,我国的体育资源非常有限,而良好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调节市场主体,有效地配置有限的体育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现阶段完全依靠市场的调节,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要,只有充分地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如制定各体育经济行为主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采用财政投入等手段,进而达到统筹兼顾的目的。由此可见,只有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同时结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即政府社会结合管理型才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和当前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3.发展学校体育
有研究发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体育人口,由在校的88.7%到参加工作后下降为27.2%,体育人口流失高达61.5%。[2]这说明知识分子体育人口的流失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可见,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体育不仅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是培养并确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体育不但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产地,同时也是开展群众体育的基石,是实现强国之梦的重要一环。
4.重视弱势群体
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其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截止到2009年10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超过总人口的10%,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11]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等特征。因此,老年人体育的发展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另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残疾人口规模大,而且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中国,残疾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可以从历届残奥会的举办看出。但是,妨碍残疾人开展健身体育锻炼的因素仍然存在,如缺少经费、缺少适合残疾人锻炼的场地、缺少适合残疾人锻炼的专用设备和器材、缺乏辅导书籍和专人的指导等。农村人口众多,建议加大对农村的体育知识、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体育活动实践的指导,把他们吸引到对健康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研究表明,重视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可以扩大我国体育人口规模,促进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
5.增强体育软实力
悉尼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作出一项决议:“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应该由西方文化长期一元化主导,而应该是更加多种的文化之间的大融合。”近年来,欧美澳洲等有关机构、团体和大学,每年都要主办多达数十次的会议或专题讲坛,请中国学者介绍中国体育文化。以上事实,均在呼吁中国体育文化应顺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努力争取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机会,如精品讲坛、书面刊登、媒体传播等;鼓励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宣传活动,如近年来的中国武术宣传就取得了一些成效;建议加强国内外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各类体育人才的交换和派遣。另外,中国要争取更大的国际体育话语权。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向全社会招募懂体育、会外语、善交际、具有领导能力的高级人才参加国际体育组织联合会的竞选攻关,以增加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重要任职;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章程和规则的制定,以促进世界体育事业公平、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1]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J].体育科学,2009,(3):1-8.
[2]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98.
[3]邱雪.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 [J].中国体育科技,2010,(1):10-14.
[4]杨海龙.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发展的思考 [J].中国体育科技,2010,(1):42-53.
[5]田麦久.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领引作用于辐射功能 [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2.
[6]卢元镇,张新萍,周传志.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 [J].体育学刊,2008,(2):1-6.
[7]郭轶群,苏明理.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路径探讨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266-269.
[8]周丽萍,田雨普.“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研究探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03-105.
[9]柏慧敏.体育强国的文化解读 [J].体育科研,2009,(4):28-30.
[10]董德龙,范安辉,梁建平.中国作为体育强国的现实差距与路径选择 [J].中国体育科技,2010,(1):37-41.
[11]葛庆敏.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J].齐鲁学刊,2010,(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