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湟源县退耕还林区鼠害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分析*

2011-08-15马玲秀余顺奎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鼢鼠鼠类鼠害

马玲秀,余顺奎

(湟源县林业站,青海湟源 812100)

湟源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9310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3510 hm2,荒山配套造林5467 hm2,封山育林333 hm2,涉及全县9个乡镇、126个行政村的1.7万农户,7万人参与了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在构筑“中华水塔”生态安全屏障,遏制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退耕还林农户生活质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由于退耕地内鼠害危害日益加剧,危害范围扩大,面积逐年增加,对退耕地还林的保存率、成林率及广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退耕还林区内鼠害的有效防治措施,有助于巩固和保护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果,进一步为退耕还林区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林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 鼠害危害现状

1.1 退耕还林区鼠害发生现状

目前,全县退耕地还林3510 hm2,鼠害发生面积2459 hm2。根据对各乡实地调查,鼠害严重的脑山区每公顷鼠害土丘数高达826堆,植株被害率40%,植株死亡率高达35%;鼠害较重的中浅山区每公顷鼠害土丘数多达280~570堆,植株被害率25%,植株死亡率高达20%。

1.2 鼠类危害的树种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域大,树种设置比较丰富,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主要涉及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L.、油松PinustabuliformisL.、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L.、中国沙棘H.r.subsp.SinensisL.、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Lam、白榆UlmuspumilaL.、山杏PrunusarmeniacaL.、青杨P.cathayanaL.、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等[1],由于树种不同,造林区域不同,鼠类危害的程度不尽相同。鼢鼠类危害以中国沙棘、青海云杉和小叶锦鸡儿为主,鼠兔类及其它地上鼠则以山杏、白桦、白榆、青杨、中国沙棘、青海云杉[2]等为危害对象。

1.3 鼠害种类

1.3.1 地面危害的鼠类 据调查,地面危害的鼠类主要有:根田鼠MicrotusoeconmusPallas、松田鼠PitymyslreneThome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Hodgson、甘肃鼠兔OchotonacansusLyon、达乌尔鼠兔OchotonacurzoniaeHodgson、高原兔LepusoiostolusHodgson和草兔Lepus capensisLinnaeus等[3-5]。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挖掘能力,洞穴星罗棋布,洞道纵横交错,主要取食苗木的地上部分与根系,特别是在冬季及初春环剥、啃食苗木、幼树、灌木的根茎部,咬断林木的幼树及顶梢,对树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1.3.2 地下危害的鼠类 指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俗称瞎老鼠),其食性杂,食量大,适应性强,易暴发成灾。主要有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tThomias和甘肃鼢鼠MyospalaxcaususLyon。鼢鼠挖掘活动以春秋季最为频繁,经过漫长冬季,体能消耗巨大,急需补充大量营养物质以维持其自身生存、繁殖、哺乳等活动,所以,初春地表解冻后,它就立即进入频繁的挖掘和取食活动,大量取食苗木根系,造成苗木成片死亡[5-6],严重影响退耕还林的保存率和成林率。

2 退耕还林地鼠害发生的原因

2.1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农田反复耕作和春季大量使用农药,破坏了鼠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滥捕乱猎鼠类天敌和灭鼠药的使用,使鼠类天敌数量急剧下降,原有的生物链遭到破坏,鼠类失去天敌的有效制约而繁殖迅猛,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以致泛滥成害[5-6]。

2.2 适生环境巨变

退耕前是农田,食物充足,鼠类种群密度大。退耕后,鼠类食物链被破坏,食物来源匮乏,植被稀少,鼠类被迫改变食物链。大面积退耕区栽植的中国沙棘、山杏、白桦、小叶锦鸡儿、青杨等树种,成为鼠类取食的对象,鼠类食物也由原来的庄稼转变为植物的根系、枝叶,从而造成新造林及多年幼林大面积的毁坏和死亡。

2.3 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控制认识不到位

退耕还林政策是“谁退耕、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于农户只退不管,尤其是西部干旱山区,在只有生态效益的情况下,农户把退耕还林的经营管理等责任,全部推给了林业部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林业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综合防治措施不能全面开展,缺乏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理念,使鼠类危害进一步扩大化。

2.4 森防部门不健全,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森防体系建设滞后,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低,缺少必要的预测预报和防治仪器设备,不能科学有效的运用先进的防治技术。自2000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防治经费未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得不到有效应用,造成有费用则防,没费用则停,致使退耕地鼠害防治时断时续,形成恶性循环。

3 防治措施

3.1 建立健全鼠情预测预报和监测调查机制

按照《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森林鼠害监测、预报办法(试行)》的标准进行鼠害发生的预测预报,选取全省具有典型立地条件的区域,根据鼠害危害的程度,由脑山、浅山依次设立鼠类测报点,使村、乡镇、县、省形成鼠害测报网络化。同时,各监测点实行定点定人、定期监测、定期分析、定期处理测报结果,全面掌握退耕还林地鼠害发生的范围、程度、危害高发期等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综合灭鼠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3.2 营林技术措施

首先针对鼢鼠类的生活习性,加大造林整地力度,如水平沟、反坡梯田,开挖防鼠沟[7-8],破坏鼢鼠类适宜的生活环境,限制其活动空间,可有效降低鼢鼠类对林木的危害。其次改变造林树种结构,多栽植混交林,多栽鼠类厌食树种,减少纯林面积,通过树种的合理搭配,阻断鼠类的食物链。

3.3 生物防治措施

积极保护鼠类天敌,如蛇、狐狸、黄鼬、鹰等,人为为鼠类天敌创造生存条件,禁止捕猎猫科和鼬科动物,设立招鹰架[9],从而实现以“虫”治“虫”、以“物”治“物”的目的。

3.4 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对于鼠类危害严重,鼠类天敌少的退耕地,可采用人工物理防治的办法,成立捕鼠专业队,利用自制地箭捕捉,效果显著。据统计,有经验的捕鼠队员日均捕鼠量30-50只,可短期内有效降低鼠密度;采用灭鼠雷、鼠夹、捕兔钢丝扣等[10-11],亦有良好的效果;通过设置招鹰架等招致鼠类天敌的措施来防治鼠害。

3.5 化学防治措施

主要采用化学药物进行灭鼠,如利用小麦、土豆、萝卜制成毒饵;使用第二代抗凝血剂的杀鼠剂溴敌隆、植物杀鼠剂等,对非靶动物安全,二次中毒现象少,不易产生抗药性[10-11],对投放人员无毒害,既能保证人畜安全,又可“随制作随投放”,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防治效果良好。

3.6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群防机制

要做好退耕还林鼠害防治工作,就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来进行。在严格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退耕农户防鼠积极性,彻底转变“等靠要”观念,多渠道筹集资金,群防群治。努力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鼠害防治经费的全方位投入,全面实现退耕还林地鼠害综合治理。

[1]赵丰钰,冯俊义.青藏高原退耕还林(草)地鼠害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5):17-19.

[2]韩祟选,杨 林.鼠类的危害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1):49-52.

[3]项亚平.害鼠猖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1999,(6):23-25.

[4]杨学军,韩崇选,王明春,等.林区鼠害的无公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3(3):54-57.

[5]李英武,竺学伟,李永桂.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现状及综合治理探析[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61-64.

[6]张同作,苏建平,冯俊义,等.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J].草业科学,2005,(4):83-87.

[7]杨学军,韩祟选,王明春.林业生态措施在鼠害治理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3):76-79.

[8]韩崇选,张 放,李惠萍,等.退耕还林不同整地方式油松林地鼢鼠种群动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120-126.

[9]杨学军,韩崇选,王明春,等.生物措施在林业鼠害治理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3):67-70.

[10]韩崇选,杨林.鼠类的危害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49-52.

[11]韩崇选,杨学军,王明春,等.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3):53-57.

猜你喜欢

鼢鼠鼠类鼠害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探析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