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害虫的标准化综合防治方法
2011-08-15高智辉王云果翟梅枝唐光辉宋晓斌
高智辉,王云果,翟梅枝,唐光辉,宋晓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核桃(Juglansregia)以其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易管理,丰产稳产的特点,深受广大果农的欢迎。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退耕还林政策的延续,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使核桃栽培向规模化、良种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核桃栽培向规模化、良种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其虫害的危害严重的影响核桃的正常发育,使之商品性降低、产量下降;树势削弱、寿命缩短、甚至整株死亡;这些害虫严重的影响着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核桃产业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给核桃产品提质增效,有效的抑制核桃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因地、因树、因虫制定出且切合实际的核桃害虫防治方法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多年来,虽然各地在核桃害虫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都是各地的具体方法,对病害的防治并没有标准化,综合化,它已不能适应现代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某种具体虫害或某些害虫在核桃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一个统一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防治标准和综合防治方法就非常迫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参考相关资料,制定出核桃害虫标准化综合防治技术,为广大果农和林业技术人员在核桃病害防治工作中提供依据。现将核桃主要虫害症状、生活史和习性和防治标准及综合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1 核桃主要害虫
1.1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uhei Yang
1.1.1 症状 以幼虫钻入核桃果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而凹陷皱缩,常称为“黑核桃”、“核桃黑”,又叫“核桃黑蛋”。
1.1.2 生活史和习性 北京地区及陕西、四川每年发生1~2代,河南每年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2 cm深的土内,以及杂草、枯叶、树根枯皮、石块与土壤间结茧越冬。四川绵阳地区,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为盛期。蛹期7~10 d。越冬代成虫最早出现于4月下旬(核桃果径6~8 mm),盛期为5月中、下旬,末期在6月上、中旬。成虫略有趋光性,白天较少见,一般多栖息于草丛、石块或核桃叶背面。后足上举,并常作划船状摇动,行走用前、中足,故称举肢蛾。飞翔、交尾、产卵均在傍晚。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散产于两果的接缝处、果柄基部凹陷处和果实端部残存柱头处。一般每果上产1~4粒,后期数量较多,每果上可产7~8粒。一雌虫能产卵35~40粒。卵期4~6 d。5月中旬,核桃果拇指大时(果径20~25 mm),孵出第1代幼虫,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1~3 h后,再蛀入果实,不转果为害。第1代幼虫为害时,正值果实生长期,内果皮(核桃壳)未硬化,幼虫可蛀食内果皮和种仁。因蛀入孔很小,且随果实的增大而不明显,被害果面无明显为害状。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引起早期落果30%~70%,严重时果实全部脱落(一般常误认是核桃长足象为害)。幼虫在果内为害30~40 d,6月中、下旬咬穿果皮,脱果入土结茧化蛹。蛹期12~14 d,初为黄褐色,近羽化时蛹体与翅均变为黑色,复眼呈暗朱红色。7月中旬羽化出第1代成虫,交尾、产卵、孵化出第2代(越冬代)幼虫,蛀入果内,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为害时,值果实发育期,内果皮已硬化,幼虫大量蛀食中果皮。经过第1代繁殖后,虫口密度增加,每果多达10~20头幼虫,果内充满黑色排泄物,果面变黑并向内凹陷皱缩,被害果仁率及含油量均下降30%左右。8月下旬至9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先后老熟,大部分钻出果皮作茧越冬,少数幼虫直到9月中旬核桃果采收被带入晒场。
核桃举肢蛾每年发生期及世代,因海拔高度和气候不同,有所差异,据四川平武调查,海拔700~900 m的南坝等地每年发生2代,而海拔1 900 mm的白马地区,5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6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中旬至于7月为幼虫入果为害期,8月底至9月初,幼虫脱果入土越冬,每年发生1代。一般深山山沟虫害重于低洼阴坡,更重于平原地带,川边河谷受害最轻,老林受害重于幼林,荒山纯林重于农林间种地。羽化期降雨多的年份发生为害重,干旱年份发生轻。
1.1.3 化学防治指标 在5月中、下旬即核桃果径6~8 mm时可以用黑光灯诱集成虫;或此时期黄昏时间,在核桃园的草丛、石块或核桃叶背面对举肢蛾成虫人工进行调查;如果每天诱到核桃举肢蛾成虫2~3只,或发现每次每亩有核桃举肢蛾成虫5~10只,即可进行防治。
1.2 核桃长足象(又称核桃果实象、山核桃黑象)Alcidodes juglns Chao
1.2.1 症状 以成虫为害泡核桃、铁核桃、夹核桃等的果实、嫩枝、幼芽。幼虫为害果实,植株被害率达80%,青果被害率达50.6%,是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害虫。
1.2.2 生活史和习性 陕西、湖北、四川每年均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在四川,次年4月上旬(核桃始花),日平均气温10℃左右时,开始上树继续为害,补充营养。5月上旬(核桃果拇指大时)为越冬成虫出蛰盛期。随气温上升,活动增强。随海拔升高,出现期推迟,为害减轻。受害果被蛀成3~4 mm近圆形的孔,深达内果皮,孔口流出黑褐色汁液,严重时一果上虫孔多达40~50个,内果皮部分外露,果面变黑,致种仁干缩或霉烂。还普遍为害芽、嫩枝及叶柄,被啮食成黑色虫疤或蛀孔,枯萎脱落,影响树势及来年开花结果。
成虫飞翔力弱,有假死性。常停息在小枝上,很象芽苞。喜光,多在阳面取食。受害程度:树冠阳面重于阴面;上部重于下部;果实重于芽、嫩枝、叶柄;果实阳面蛀食孔比阴面多2~5倍;晴天取食量大于阴雨天,白天大于夜间。越冬成虫能多次交尾。5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16℃左右时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盛期,8月下旬为末期,80%的卵于6月上旬以前产下。产卵前在果面咬成约3 mm大的椭圆形孔,产卵于孔内,再用淡黄色的果屑封闭孔口,每果上产卵1粒,极少产2粒,雌虫产卵量105~183粒,平均产124粒。成虫产卵后,于9~10月落地死亡。寿命为497~505 d。
卵在5月中旬开始孵化,6月上旬(核桃果径25~35 mm)为盛期,卵期3~8 d。初孵幼虫,次日开始取食,食果皮,3~5日蛀入果内,不转果为害。幼虫期16~26 d,平均21 d。幼虫发生期长达3~4个月,直到9月核桃采收时,仍有部分幼虫带入晒场。在5~6月发生的幼虫,内果皮硬化前主要取食种仁。向外排出黑褐色粪便时,果内即充满虫粪。6月上旬前后,造成30%左右早期落果,常称为“虫落果”(幼虫可继续在落果内取食发育,老熟化蛹)。在7~8月发生的幼虫,内果皮硬化后主要取食中果皮,以致果面留有条状下凹呈水浸状的黑褐色虫疤,种仁瘦小,品质下降,果面变黑,常称为“核桃黑”,并误认是举肢蛾为害。6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树上和落地虫果中开始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6~7 d,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用头管端部的口器咬成直径6~7 mm的羽化孔,出果上树为害,但不交尾、产卵,直至11月,才在树干下部粗皮缝中或杂草、表土内越冬。
1.2.3 化学防治指标 5~6月调查成虫,发现亩有成虫10~15只时,即可进行防治。
1.3 桃蛀暝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
1.3.1 症状 桃蛀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核桃果实,引起早期落果,或将种仁吃空,使果实不能食用。
1.3.2 生活史和习性 桃蛀暝在北方每年发生2代。在南方的湖北、四川、江西等地每年发生4~5代。据四川平武观察,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皮缝、落果以及树下的玉米秆内等处,吐少数丝围绕身体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趋性强,对糖醋液也有趋性;白天及阴天不常活动,停伏于叶背面,夜间活动、交尾、产卵。越冬代成虫将卵散产在核桃果上,一般多产在两果的接缝处,每果上可产2~3粒,多则产20余粒。卵期6~8 d,6月上旬(农林间作地开始收割小麦时)孵化出第1代幼虫。初孵幼虫作短距离爬行后,即蛀入果内危害,从蛀孔排出黑褐色粪便。核桃果受害后,还会从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汁,与排出的粪便混杂在一起,附贴在果面上,十分明显,严重时,幼虫可将果仁吃光,仅留种壳,果内也充满虫粪,成“虫粪果”。幼虫期15~20 d,老熟后,在果内或在两果接缝处化蛹。蛹期8~10 d,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成虫,转换寄主,为害其它农林作物及果树,产卵于梨、苹果、柿、向日葵、玉米等作物及果实上。以后大约每相隔1个月时间发生1代,直到9月幼虫先后老熟越冬。
1.3.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桃蛀螟成虫,每天诱集成虫5~10只,即可进行防治。
1.4 核桃横沟象(又名核桃根象、核桃黄斑象)Dyscerus juglaus Chao
1.4.1 症状 以幼虫在核桃根际皮层为害,株虫口最多达110头,根皮被环剥,阻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输导,削弱树势,重者整株枯死(常与芳香木蠹蛾混合发生)。此外,成虫还为害果实、嫩枝、幼芽及叶片,常与核桃长足象混合为害,被害果仁干缩,嫩枝、幼芽受害后也能影响来年结果。
1.4.2 生活史和习性 在陕西、四川均为2年1代,前后经历的时间跨3年,以成虫及幼虫越冬。越冬成虫次年3年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0℃左右时上树取食叶片、嫩枝等,补充营养,5月为活动盛期。受害叶被吃成8~17 mm长椭圆形孔,一个成虫一天可吃鲜叶217.8 mm2,还普遍为害果、芽及嫩枝皮,将果实吃成9 mm左右的椭圆形孔,深达内果皮,孔口流出黑褐色汁液(误认是核桃长足象成虫为害)。越冬成虫能多次交尾,6月上、中旬,将部分余卵散在根际3~10 mm深皮层内(陕西5月中旬产卵)。产卵前咬成1~1.5 mm大的圆孔,产卵于孔内,再用树皮碎屑封闭孔口。9月产卵结束,成虫逐渐死亡。一雌虫一生最多产卵111粒,平均60余粒。
卵在6月上旬(核桃果径4 cm左右)开始孵化,卵期7~11天。孵化时需适宜的温、湿度,在裸露干燥的环境下不能孵化,2~3天后干瘪。初孵幼虫次日开始取食,随后蛀入皮层。90%的幼虫集中在表土下5~20cm深根际皮层内为害,个别沿主根向下深达45 cm;距树干基部140 cm远的侧根也普遍受害;少数幼虫在表土的上面沿皮层为害,多被寄生蝇寄生,寄生率约18%。虫道弯曲,纵横交叉,虫道内充满黑褐色粪粒及木屑,被害树皮纵裂,并流出褐色汁液。严重时,将根际皮层蛀成许多虫道,随后虫道与虫道相连,根际树皮被环剥,木质部亦受其害。幼虫为害期长,每年3~11月均能蛀食。12月至次年2月为越冬期。当年以幼龄幼虫在虫道末端越冬,第2年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生活期长达20~22个月。经越冬的老熟幼虫,翌年4月下旬在虫道末端蛀成长20 mm,宽9 mm蛹室化蛹,5月下旬为盛期,末期在7月下旬。蛹期为17~29 d,平均25 d。5月中旬(陕西在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盛期在6月上旬,8月中、下旬羽化结束。初羽化的成虫不食不动,在蛹室内停留10~15天,然后咬成6~9 mm的羽化孔,出蛹室上树补充营养。交尾多次,6月开始产卵,90%的卵集中产在当年6~9月,10月上旬停息产卵。11月成虫常成对或数个一堆,在核桃树根际皮缝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越冬成虫出蛰,继续上树取食,产完部分余卵,逐渐死亡。
此虫食性单一,除为害核桃外,尚未发现为害其它树种。一般在土壤贫瘠、干燥环境生长衰弱的树木受害轻,在土层肥厚处生长健壮的树反而受害严重;幼树、老树受害轻,中龄树受害重。
1.4.3 化学防治指标 在核桃的根际调查,发现有核桃横沟象幼虫,或在5~6月发现核桃横沟象成虫,即可进行防治。
1.5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afieldi Hope
1.5.1 症状 以成虫啃食新枝嫩皮,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部,还会导致木蠹蛾为害和木腐菌寄生。核桃树干受害者,大部分整株枯死,是核桃树的毁灭性害虫。
1.5.2 生活史和习性 在陕西、贵州、四川均为2年发生1代,前后经历的时间跨3年,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蛀道和蛹室内越冬。在贵州,越冬成虫次年4月中旬(核桃雌花开放)咬成1~1.5cm大的圆形羽化孔外出。5月份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爬出羽化孔后,要在虫口附近停留一会,再上树取食枝皮及叶片,补充营养。多夜间活动,白天喜栖息在树干及大枝上,有受惊落地的假死性。能多次交尾。5月成虫开始产卵,产卵前将树皮咬成一指头大圆形或半月牙形破口刻槽,然后产卵其中。通常每个刻槽内产卵1粒(有时不产),雌虫产卵量约40粒。一般产在树干离地面2 m以下,胸径10~20 cm的树干上,也有在粗枝上产卵的。6月为产卵盛期,成虫寿命约为9个月。卵期10~15 d,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在皮层内危害,被害处变黑,树皮逐渐胀裂,流出褐色树液,20~30 d后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不断向上蛀食,随虫龄增大,为害加剧,虫道弯曲,长达25 cm左右,不断向个排出木丝虫粪,堆积在树干附近。第1年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次春继续为害,幼虫期长达12~14个月。第2年8月老熟幼虫在虫道顶端作椭圆形蛹室化蛹,蛹期1个月左右。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留在蛹室内越冬。第3年核桃发新枝时,成虫从羽化孔爬出上树为害。
1.5.3 化学防治指标 核桃园中调查,发现株有1头幼虫时,即可进行防治。
1.6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
1.6.1 症状 以成虫啃食嫩枝皮层,幼虫蛀干,造成许多孔洞,使树势早衰、叶色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
1.6.2 生活史和习性 桑天牛在广东每年1代,江西、浙江2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在南昌,幼虫经过两个冬天后,第3年6~7月,老熟幼虫在排粪孔的上方,咬一个雏形羽化孔,树皮肿起或破裂,常见树液外流,在羽化孔下70~120 mm处作蛹室,以蛀屑堵塞两端,然后在其中化蛹,蛹期26~29 d。6月上旬成虫羽化后,在蛹室静伏5~7 d,自羽化孔爬出,上树为害,啃食枝干树皮、叶片和嫩芽。被害枝干伤疤呈不规则条块状,边缘线留绒毛状纤维物。成虫有假死性,取食10~15 d后,交配产卵。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产卵前,先咬破皮层和木质部呈“U”字形刻槽,卵产于刻槽中。每处产1~5粒,每雌虫可产卵100余粒,成虫寿命约40 d。卵多产在径粗10~15 mm枝条上。卵期8~15天。6月下旬孵化出幼虫,幼虫先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0 mm,然后向下蛀食,随后蛀入木质部。每蛀食5~6 cm向外蛀一排粪孔,排出粪便,堆积地面,排粪孔均在同一方位。随虫龄增大,排粪孔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幼虫期达22~23个月,一生所蛀虫孔道全长可达915~2141 mm,虫道直,无粪便。
1.6.3 化学防治指标 核桃园中调查,发现株有1头幼虫时,即可进行防治。
1.7 核桃小吉丁虫Agrilus lewisiellus Kere
1.7.1 症状 以幼虫蛀入枝干皮层,成螺旋形串圈为害(故称“串皮虫”)。受害枝皮黑褐色,被害处膨大成瘤状,直接破坏输导组织,致枝梢干枯,造成大量“回梢”,树冠逐年缩小。幼树主干受害严重时,树势减弱,往往形成生长缓慢的“小老头树”,甚至整株枯死。
1.7.2 生活史和习性 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部越冬。在陕西,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16~39 d,平均28 d。5月上旬羽化出成虫,6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需要在蛹室停留15 d左右,然后咬穿皮层为直径约3 mm的羽化孔外出。经10~15 d补充营养后,才能交尾产卵。卵多散产在生长衰弱的的2~3年生树枝条的向阳面叶痕附近,以及幼树干及大树光皮上。成虫寿命平均35 d,有假死性,喜光,故树冠外围枝条上产卵多,受害重。卵期8~10 d,6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孵化后,直接蛀入皮层为害`。随虫龄增大,逐渐深入皮层和木质部之间蛀成螺旋形隧道,蛀道内留有褐色虫粪。被害枝梢外面呈黑褐色,隔一段距离有指甲状翘皮半月牙形通气孔,并有褐色粘液流出,干后孔口呈白色。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幼虫严重危害期,被害枝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叶和落叶特征,冬季后枝条逐渐枯干。幼虫多在大树的2~3年生枝上为害(约占72%),当年生枝受害很少(仅占4%)。幼虫为害至8月底,在被害枝条内筑虫室,10月起开始越冬。该虫发生为害一般阳坡重于阴坡,山脊重于山脚、平川、坡面;粘质土重于砾质黄褐土和深厚肥沃的沉积黄褐土。在海拔800 m以上山地,海拔越高,虫害越轻。树势衰弱的植株,易遭此虫为害。此外,为害核桃的还有核桃双波小吉丁虫,核桃绿绒小吉丁虫,核桃褐纹吉丁虫等。
1.7.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或在6下旬~7月上旬果园调查核桃小吉丁虫成虫,发现每天诱虫3~5头,亩有核桃小吉丁虫5~10头、株有核桃小吉丁虫一头,即可进行防治。
1.8 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 Stebb.
1.8.1 症状 以成虫和幼虫蛀食核桃枝梢和芽,常与核桃黑小吉丁虫同时危害,加速了枝梢和芽的枯死,造成“回梢”,树冠逐年缩小。严重发生为害地区核桃2~3年无收成。
1.8.2 生活史和习性 黄须球小蠹在陕西、河北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顶芽或叶芽基部蛀孔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多在健康枝条(也有在半枯死枝条)芽基部咬筑补充营养坑道,取食为害坑道深约2~5 mm。一般为害至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前雌成虫选择半枯死枝条(特别是小吉丁虫为害衰弱枝),筑交配室,在雄虫进入交尾后,雌虫一边蛀食母坑道(蛀道时,雌虫挖掘坑道,雄虫运送木屑),一边产卵于母坑道两侧。母坑道沿皮层向上蛀食,成单纵坑,长约18~44 mm。雌虫产卵量约30粒。产完卵,雄虫离开坑道,多在当年新梢与当年生枝交界处蛀孔1~2处,即死亡。雌虫仍留在母坑道内,至幼虫化蛹时才死亡,寿命长达360 d。卵期约15 d,4月下旬孵化出幼虫,5月上旬为盛期。幼虫孵化后,分别在母抗道两侧筑横向子坑道,取食伸长。子坑道排列整齐,似“非”字形,待两侧的子坑道相接,枝条被环剥,就出现枯梢。幼虫期40~45 d,6月上、中旬在子坑道末端筑蛹室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为末期,蛹期15~20 d。6月下旬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初羽化成虫在蛹室内停留4~5天,咬破皮层成圆形羽化孔,再停留1~2天才出孔上树危害。成虫飞翔力弱,食性单一,现只见为害核桃。多在白天(特别是下午炎热时)活动,蛀食新芽基部,尤其顶芽受害最重(占63%)。1头成虫危害3~5个芽,为害期到10月份冬为止。黄须球小蠹虫常与核桃木小蠹、核桃梢小蠹、核桃小吉丁虫混合发生为害,造成枯梢。一般生长在坡地或土层瘠薄、长势衰弱的树受害重。同一树冠的上部枝、芽比下部受害重;树冠外缘枝、芽比内膛受害严重。
1.8.2 化学防治指标 在6~7月上旬调查黄须球小蠹成虫,发现亩有成虫5~10头,即可进行防治。
1.9 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 Linnaeus
1.9.1 症状 以幼虫群集为害核桃树干及根部皮层,使干基呈环状剥皮,木质部外露腐朽,严重破坏树干基部及根系的输导组织,致树势逐年减弱,产量下降,甚至整枝枯死。
1.9.2 生活史和习性 芳香木蠹蛾在陕西、山西、北京2年1代,跨经3个年度,以幼虫在被害木的蛀道内和干基附近深约10cm的土内越冬。经越冬的老熟幼虫翌年4~5月化蛹。5~6月羽化出成虫,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夜间活动。卵产于树皮裂缝或根际处,产卵量245粒左右,卵成块状,每块一般有卵50~60粒,或几粒乃至百粒以上。6~7月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常10余头,甚至几十头群聚钻入树皮为害,在树皮裂缝处排出细而均匀松碎的褐色木屑。幼虫先在皮层下蛀食,把木部表面蛀成槽状蛀坑,致使木质部与皮层分离,极易剥落。虫体长大后,便蛀入木质部,在树干内成上下蛀成粗大而不规则的遂道,9~10月在蛀道内越冬。次年4月继续为害,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老熟,爬出遂道,在核桃树附近根际处,或离树干几米外的土埂、土坡等向阳干燥的土壤里结茧越冬。老熟幼虫爬行速度较快。当触及虫体时,幼虫能分泌出具有麝香气味的液体,故乐芳香木蠹蛾。一般多在树干基部为害,也有为害根部的,极少为害树干中部。受害严重的树木遍体虫伤,树皮易脱落,树干基部呈环状剥皮,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木材失去使用价值。
1.9.3 化学防治指标 发现株有一头幼虫时,即可进行防治。
1.10 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1.10.1 症状 以幼虫蛀害枝、干皮层和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枝条枯萎,树冠逐年缩小,或形成偏冠,为害严重时,可引起全株死亡。
1.10.2 生活史和习性 每年发生1代,在陕西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次年核桃春梢抽出后,再转梢继续为害。4月中旬幼虫老熟,在蛀道内吐丝与木屑作薄茧化蛹。化蛹前老熟幼虫用虫粪和木屑堵塞虫道两端,并向外咬一直径5~6 mm圆形羽化孔,孔口仅留薄薄一层皮层封闭,然后化蛹。5月中旬(果径2~2.5 cm时)羽化出成虫。羽化后将半截蛹壳带出羽化孔,插于孔口,露出孔外,较长时间不掉,这是检查羽化的明显标记。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并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成堆产在核桃枝干的芽腋或皮缝里,每堆约100~300粒。卵经10~20 d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蛀入韧皮部和浅边材为害。随虫龄增大,农渐蛀入木质部,在蛀道内,间隔10~20 cm,向外咬一排粪孔,经常把粪粒排出孔外,蛀道光滑,内无粪便。正在发叶的枝条若被蛀害,新叶及嫩梢很快枯萎,症状非常明显,不久枝条即枯死,幼虫亦转移,重新蛀入枝内为害。直到秋后,幼虫在蛀道内越冬。发生严重时每株树有数十头幼枝、干上多次转蛀为害,可使当年新抽枝梢大部分枯死,树势极度衰弱。还会引起核桃小吉丁虫、黄须球小蠹蛾等蛀干害虫的为害。
1.10.3 化学防治指标 发现株有一头幼虫时,即可进行防治。
1.11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ria Bremer et Grey
1.11.1 症状 以幼虫对木橑、核桃为害十分严重,大发生时,一棵大树的叶片几天内就被吃光。同时,还危害农作物及桑科、榆科林木叶片,严重威胁核桃及农林生产。
1.11.2 生活史和习性 在陕西、河北、河南、山西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石堰根、梯田石缝内,树干周围土内3 cm深处越冬,也有在杂草、碎石堆下越冬的。次年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25℃左右)羽化为成虫,7月中、下旬为盛期,8月底为末期。成虫趋光性强。羽化后即行交配,1~2 d后产卵。卵成块状产在寄生植物的皮缝内或石块上。雌虫产卵量1 000~1 500粒,多者达3 000粒以上。卵期9~10 d。7月上旬孵化出幼虫,幼虫爬行很快,并能吐丝下垂借风力转移为害。喜食木橑、核桃叶片,先食叶尖叶肉,然后将全叶食尽。2龄以后,尾足攀缘能力强,在静止时直立在小枝上,或者以尾足和胸足分别攀缘在分杈处的两个小枝上,很象枝条,不易发现。幼虫期40 d左右,8月中旬老熟幼虫坠地上,少数幼虫顺树干下爬或吐丝下垂着地化蛹。大发生年份,往往有几十或几百头幼虫聚在一起化蛹成“蛹巢”。蛹期230~250 d。越冬蛹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以土壤含水量10%最为适宜,低于10%则不利于生存。所以,在冬季少雪,春季干旱的年份,蛹的死亡率阳坡比阴坡高;植被稀少的地方比灌木丛中、乱石堆下高;蛹的自然死亡率高。5月份降雨较多,成虫羽化率高,幼虫发生量大。
1.11.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木橑尺蠖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幼虫5~10头,即可进行防治。
1.12 大袋蛾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
1.12.1 症状 以幼虫在树上吐丝粘叶形成袋囊,虫体藏于袋囊内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圆孔,还咀食叶柄、嫩枝、树皮、果皮。
大袋蛾与茶袋蛾Cryptothelea minuscula Butler褐袋蛾Mahasena colna Sonan同时发生为害,核桃受害后,树势极度衰弱,影响产量,甚至整株枯死。
1.12.2 生活史和习性 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2代,在长江中、下游,如四川每年以发生1代为主,少数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附着在核桃树枝上越冬,如一年发生2代,则以中龄幼虫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化蛹(老熟幼虫越冬后不经取食可行化蛹)。化蛹前在囊内吐丝做成疏松丝絮,然后虫体倒转,头部向下,虫体系于丝絮间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21 d。4月下旬羽化成虫,5月上旬为盛期。雌成虫羽化仍在袋囊中。雄成虫羽化后多在傍晚飞到雌虫袋囊上,以尾部伸入囊下端孔口内与雌虫交尾,产卵于袋囊内,卵堆覆盖有腹部脱下的茸毛。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雌虫产卵量一般6389粒,最多产10621粒。雌成虫寿命一般为26 d,雄成虫3~4 d。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初孵幼虫由袋囊排泄孔爬出,吐丝下垂,随风扩散至核桃树上咬食叶片、树皮等,2 h后,即可在枝叶上吐丝做袋囊以自护,从此居于囊内,随虫体长大,袋囊亦增大,幼虫取食或移动时,头、胸伸出袋囊外,北囊移动,如遇外界惊动时,则吐丝将袋囊粘固在枝叶上,虫体龟缩于袋囊内,静止不动,过几分钟后,又负囊爬行活动取食。幼虫为害至10月中、下旬,陆续停止取食,封袋囊于枝上越冬(一年发生1代)。少数幼虫于8月中旬以后化蛹,羽化,交尾产卵,至9月中旬发生第2代。
1.12.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大袋蛾雄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大袋蛾雌虫袋囊5~10个,即可进行防治。
1.13 核桃瘤蛾NoladistributaWalker
1.13.1 症状 以幼虫为害核桃树叶的一种暴食性害虫。受害重的树,一个复叶有数十头虫。尤其在7~8月为害最重,能将树叶吃光,造成枝条2次发芽,使树势极度衰弱,导致次年大批枝条枯死,大大影响核桃树的寿命和产量。
1.13.2 生活史和习性 每年发生2代(第1代和越冬代)。以蛹在石堰缝中越冬,也有在树皮裂缝、树干周围杂草、落叶或土坡裂缝中越冬的。在北京门头沟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盛期在6月上旬。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经交尾,于5月下旬产第1代卵,盛期在6月中旬,卵散产在叶背景主、侧叶脉交叉处,每处产1粒,也有产2~4粒。越冬代雌虫产卵量约70粒,卵期6~7 d,6月上旬孵化出幼虫。初龄幼虫仅在叶背的主、侧脉交叉处取食叶肉,留下网状叶脉。3龄后活动增强,能转移为害,将全叶吃光,仅留主、侧脉,严重时也吃果皮。夜间比白天取食量大,有暴食性,一般树冠外围的叶片受害比内膛重。幼虫期18~27 d,老熟幼虫在7月上旬,顺树干下树寻找石缝、土缝及石块下等地方作茧化蛹(也有少数幼虫不下树,而在枯卷叶中结茧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末期。蛹期9~14 d,7月中旬羽化出第1代成虫,交尾、产卵,第1代雌虫产卵量264粒。越冬代卵发生于7月下旬,卵期5~6天,孵化出幼虫。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全部下树化蛹越冬,越冬蛹期9个月左右。
1.13.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幼虫5~10个,即可进行防治。
1.14 水青蛾ActiasseleneningpoanaFelder
又名绿尾大蚕蛾、长尾月蛾、燕尾水青蛾。
1.14.1 症状 以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影响树势及产量。
1.14.2 生活史和习性 每年发生2代,少数地区发生3代,在树上作茧化蛹越冬。在四川,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出成虫、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核桃叶背面,雌虫产卵量250~300粒。卵期10~15 d,5月上旬孵化出第1代幼虫。初龄幼虫有群集性,3龄以后分散为害,蚕食叶片,只留叶柄,一叶吃完,再吃一叶,一个枝叶片吃完,再转移另一枝。幼虫期36~44天(共5龄)。6月上旬老熟幼虫在树上作茧化蛹,6月中旬为盛期,蛹期15~20 d。6月下旬羽化出第1代成虫,在7~9月发生第2代(越冬代)。幼虫为害至10月老熟,在树干下部分叉处作茧越冬,茧外包裹核桃叶片。
1.14.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幼虫5~10个,即可进行防治。
1.15 核桃缀叶螟LocastramuscosalisWalker又名木撩粘虫、核桃卷叶虫
1.15.1 症状 以幼虫卷叶取食为害。在河北有些地方发生严重时,往往把叶片吃光,影响树势和产量。
1.15.2 生活史和习性 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根颈部及距树干1 m范围内的树冠下,10 cm左右深的土中结茧越冬。翌年6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蛹期10~20 d,6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于叶面,密集排列成鱼鳞状,每块有卵100~200余粒。7月上旬孵化出幼虫,初龄幼虫有群集性,常几十头或几百头在一起,在叶面吐丝结网取食,把叶片缀成筒形,幼虫在其中取食,粪便也排在其中。随虫龄增大,(虫体长约20 mm时),转移分散为害,多在树冠上部及外围枝叶上缠卷2~4个复叶在一起,成团状或筒状,幼虫在其中取食为害。幼虫近老熟时,一般一个叶筒内只有1头幼虫。幼虫白天静伏在被害叶筒内,很少取食,夜间取食,活动,转移为害。直到老熟下地作茧越冬。
1.15.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幼虫5~10个,即可进行防治。
1.16 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depressaBepressa Baly
1.16.1 症状 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为害状成网状或缺刻,有时全叶吃光,仅留主脉,似如火烧,严重影响树势及产量,有的甚至全株枯死。
1.16.2 生活史和习性 核桃扁叶甲以成虫在地被物中或树干基部皮缝内越冬。在四川,翌年4月上、中旬(核桃果径6~8 mm)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常群集在叶上取食为害。成虫有假死性,食量大,有时腹部膨胀成鼓囊状,仍不停地取食,将叶片吃成网状或缺刻。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交尾产卵,卵成块状产在叶背面,每块约20~30粒。5月中旬孵出幼虫,初孵幼虫群集取食,被害叶呈一片枯黄,2龄以后分散到全树为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尾端粘附在叶背面,脱皮化蛹,蛹的腹末又粘附于幼虫的蜕皮上,倒悬在叶的背面,触动时能曲伸活动。蛹期4~5天,羽化出成虫,经短期取食下树,潜伏越冬。5~6月是越冬成虫及幼虫同时出现为害的盛期,大发生时,将全树叶片吃光,仅留主脉,似火烧。连续2~3年受害,会引起全株枯死。
‘1.16.3 化学防治指标 核桃园株有3~5头时,即可进行防治。
1.17 栗黄枯叶蛾TrabalavishnouLefebure又名栎黄枯叶蛾,绿黄毛虫
1.17.1 症状 以幼虫群集或分散为害,蚕食叶片成网状或缺刻,为害严重时能将整株叶片吃光。
1.17.2 生活史和习性 在陕西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盛期,末期在5月下旬,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有取食卵壳的习性,一天之后,取食叶肉,群集为害,受惊后即吐丝下垂,随风飘迁。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逐渐增大,为害亦严重,受惊时迅速昂头,左右摆动。每天上午5~8点和下午8点钟以后爬上树冠取食,中午高温时离开树冠,爬到树干背荫处休息。幼虫期80~90 d,7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核桃树小枝、灌杂木上吐丝结茧化蛹,蛹期20 d左右。8月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下午多在5~8点钟时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核桃枝条和树干上,排成两行,上覆有灰白色的细毛,形似“毛虫”。雌虫产卵量200~300粒,卵期约250 d。
1.17.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幼虫5~10个,即可进行防治。
1.18 刺蛾、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Hampson、绿刺蛾ParasaconsociaWalker、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俗称痒辣子、活辣子、毛八角、刺毛虫等
1.18.1 症状 初龄幼虫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表皮层,叶面出现透明斑。3龄以后幼虫食量增大,把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影响树势和翌年结果,是核桃叶部重要害虫。幼虫体上有毒毛,触及人体,会刺激皮肤发痒发痛。
1.18.2 生活史和习性 黄刺蛾在陕西、辽宁每年发生1代。江苏、安徽、四川灌县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分叉处结茧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为第1代成虫发生期。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产在一起,多产在叶背面的叶尖部位。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8月上、中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期。初龄幼虫群栖为害,舐食叶肉,幼虫稍长大,就从叶尖向下吃,仅剩叶柄和主脉。褐刺蛾又名桑褐刺蛾、红绿刺蛾。生活史和习性基本上和黄刺蛾相同。老熟幼虫下树在浅土层中或草丛、石砾缝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出成虫,交尾产卵。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发生,第2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绿刺蛾与扁刺蛾发生经过大致与褐刺蛾相似。
1.18.3 化学防治指标 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发现每天有成虫2~3头,或发现株有幼虫5~10个,即可进行防治。
1.19 核桃鞍象NeomyllocerushediniMarshall 1.19.1 症状 以成虫啃食核桃幼芽和叶片,严重为害时把全叶吃光,只剩主脉,不仅直接影响核桃树抽梢和生长,还能影响来年开花结果。
1.19.2 生活史和习性 核桃鞍象一般是每年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2月开始活动取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蛹期20~30 d。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3~5 d,5月上旬出土为害,6~7月是成虫为害的盛期。初出土的成虫多在草丛、灌木林活动,啃食蕨类、大叶泡、青冈的叶和花,以后转移为害核桃,啮食幼芽及叶片,有的将叶肉吃光,只剩主脉。为害期长达2~3月,被害株有的要到秋季才能长出新叶和秋梢。成虫在晴天活跃,常在叶面取食,受惊时连飞带跳地逃走。雨天或晚上常躲在叶背面,不食不动。初羽化的成虫,经15~25 d补充营养后,进行多次交尾,6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时成虫沿草茎钻入土内,将卵散产在离地表3~10 cm的土中,有时也有2粒粘附在一起的,雌虫产卵量18~27粒。卵期15~20 d,6月下旬至7月初旬出现幼虫,以细小草根和土壤中腐殖质为食。10月以后,在距地面6~13 cm处,筑蛹室越冬,蛹室长6~8.5 mm,宽2~3 mm。
1.19.3 化学防治指标 在6~7月是成虫为害的盛期调查,株有成虫2~3头时,即可进行防治。
1.20 铜绿金龟子AnomalacorpulentaMotsch又名铜绿丽金龟子、青铜金龟子
1.20.1 症状 幼虫是杂食性地下害虫,为害核桃及其它植物的根系。成虫取食核桃叶片、嫩枝、嫩芽和花柄等。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全叶吃光,只剩主脉,影响树势和产量。
此外,为害核的还有大黑鳃角金龟、黑绒金龟、棕色金龟等。
1.20.2 生活史和习性 铜绿金龟每年发生1代。在广东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在土中20~30 mm深处作蛹室化蛹(如蛹室被破坏,可导致大多数蛹的死亡),蛹期9~21天。4~5月羽化出成虫,出土上树为害,昼夜取食核桃树叶、嫩枝、幼芽和花,5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为害盛期。严重时全树叶片被吃光,只剩叶脉,似火烧。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经一个月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成虫产卵期,白天潜伏在土中产卵,夜晚出土上树为害。卵散产在离地面3~5 cm的土层中,产卵量60~80粒。卵经11~16 d孵化出幼虫,在土中为害林木和农作物根系。11月以后越冬。幼虫期1龄30~40 d,2龄40~60 d,3龄200~230 d。
1.20.3 化学防治指标 在4~5月份,用黑光灯诱集金龟子成虫,每天有5~8头,后株有3~5头时,即可进行防治。
1.21 桃 介 壳 虫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
1.21.1 症状 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核桃树枝干上,以针状口器刺入树干皮层内吸食养分。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覆满枝干,成一层白粉。被害树枝干表面凹凸不平,不能正常放叶生长,削弱树势,以致整枝、整株萎缩,干枯,逐渐死亡。
1.21.2 生活史和习性 在陕西及北方各省每年发生2代,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每年发生3代,广东、台湾每年发生5代。以受精的雌虫在枝干上越冬。四川是翌年3年上、中旬(核桃树开始萌动)开始吸食为害。4月上、中旬产卵于介壳内,雌虫产卵量50~153粒。产完卵后,虫体腹部缩短,体色变深,不久干缩死于介壳内。卵期7~15 d,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新梢生长期),第1代若虫出现。初孵出的若虫爬出介壳,在树枝的新皮上用口针插入皮层吸食汁液,并分泌蜡质形成介壳覆盖于体上。随虫龄增大,覆盖虫体的介壳也逐渐增大,不久便蜕皮。经第1次脱皮后,成群固定在枝干上为害,不再移动。雌若虫脱皮3次后变为成虫;雄若虫脱皮2次后变为蛹,蛹期约7天,于6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羽化的雄虫能飞行爬动,经交尾后很快死亡,寿命仅1天左右。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9月上旬,直到11月以受精雌成虫越冬。核桃树以主干和2~3年生枝条受害最重,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枝干上似挂一层棉絮。被害植株枝干表面凹凸不平,春、秋发芽迟缓,生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一般新感染的植株雌虫数量较大,感染已久的植株雄虫数量逐渐增大。气候和天敌是影响桃介壳虫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阴湿的林地有利于桃介的发生。夏、秋高温干旱,不仅能抑制介壳虫的发生,而且对寄生桃介雌虫的桑介蚜小蜂繁殖有利,从而能进一步抑制桃介的发生。
1.21.3 化学防治指标 在田间发现枝条有虫50~100头时,即可进行防治。
1.22 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viridisLinnaeus 1.22.1 症状 成虫在晚秋群集于核桃苗木和枝上产卵,产卵时将产卵管刺入枝条皮层,上下活动,刺成月牙形伤口,然后产卵其中。产卵比较多的苗木或幼树的枝条逐渐枯干死亡,或冬季易受冻害。
1.22.2 生活史和习性 在北京及江苏均每年发生3代,以卵在核桃树或其它树枝条的皮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若虫,转移为害农作物、杂草等。5月下旬发生第1代成虫,7月上旬发生第2代成虫,第3代成虫发生在8月下旬。10月份“霜降”以后,农作物已收割,大多数植物枯萎,成虫向核桃树及其它林木上迁移。大批成虫群集在枝条上产卵越冬。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产卵时用产卵管刺入枝条表皮,将卵产在表皮层下,一次产卵7~8粒,整齐地排列在表皮下。表皮层被刺成月牙形缝隙,因此,产卵多的枝条抗寒力弱,易受冻害或枯死。
1.22.3 化学防治指标 发现枝条或干上有“半月形”的产卵状10~20个时,即可进行防治。
2 核桃害虫标准化综合防治方法
核桃害虫综合防治,就是结合平时核桃的经营管理、整形修剪、垦复、扩盘、施肥、灌水等工作,抓住害虫防治的有利时期和时机,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人力、物力的消耗,有效地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利用行政手段以及政策法规的形式,严禁检疫性害虫传入新区;同时,要以当地主要害虫防治为中心,积极采取人工、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承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最大功效,使核桃害虫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达到不造成为害的程度;在防治时期上,应根据核桃的物候期及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综合防治。由于核桃害虫种类多,各地不尽相同,同种害虫各地发生时间和防治适期也有出入,具体到某一核桃产区,不一定要将各项措施全部用上,首先应作好当地主要害虫预测预报工作,调查清楚害虫的发生规律、成虫羽化期、幼虫孵化期、为害盛期等,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主要害虫进行防治,由此带动一般害虫防治,以达到事半功陪的效果,逐步提高综合防治效力。
2.1 核桃休眠期病虫的防治
核桃休眠期指的是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该时期主要是防治越冬害虫,减少来年害虫源基数,这是防治核桃害虫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害虫在越冬期间均处于休眠状态,活动性小,且较集中,易于防治。
2.1.1 清洁核桃林地 将核桃林地的虫枝、虫叶,虫落果及杂草全部清除,集中烧毁或沤埋作肥,可以消灭蛰伏在枯枝落叶、杂草中越冬的桃蛀暝、核桃长足象甲以等。并摘除树上的大袋蛾、黄刺蛾的袋囊和茧。
2.1.2 刮除树干粗皮 冬季刮除根颈及树干粗皮,可杀死在树皮下越冬的核桃横沟象甲、长足象甲、芳香木蠹蛾、核桃扁叶甲等,刮下的树皮必须及时烧毁或深埋。
2.1.3 扩树盘、垦复林地 山坡地上的核桃树,任其荒芜,生长衰弱,结实不良,易遭虫害。在深秋或冬季,对荒芜的核桃林地,进行扩盘、垦复、翻耕,可杀死在地下越冬的金龟子、举肢蛾、木燎尺蠖、核桃缀叶暝、鞍象等。同时还可消除杂草,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核桃树势和抗病虫能力。经垦复的林地,核桃病虫为害普遍较轻。
2.1.4 “寒九”灌尿、灌水 冬季在土壤结冻前,于核桃树根颈周围,挖深20~40 cm,宽60~90 cm的环状沟。每株灌入人尿一担(约35 kg),然后覆土。在灌尿前还可以在根颈周围的坑内放杂草、树叶、秸秆等物,点火燎烧。但以不烧着根茎皮层和烤伤韧皮部为准。火燎高温、燃烧后的灰分碱性物质、人尿都可致死为害根颈部的木蠹蛾、横沟象甲和腐朽病菌等多种病虫害,同时还起到施肥的作用。土壤封冻前灌水,不但能有效的提高树势,还能增强核桃树的抗寒、抗旱能力,有效的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2.1.5 喷药和涂干 核桃发芽前3月中、下旬,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可以防治桃介壳虫、红蜘蛛等。在草覆介、山楂红蜘蛛严重的地方,树干涂粘虫胶,粘杀并防治成虫上树,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2 核桃生长期病虫的防治
核桃生长期指的是4~10月的时期。越冬的害虫陆续出蛰,由越冬场所转移到萌发的芽、嫩叶及新梢上滋生蔓延为害。若越冬期未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的地区,春末应根据当地主要害虫发生为害情况,积极进行防治补课。一但春暖害虫出蛰为害,在害虫严重的地区,必须抓住关键时期,环环紧扣,及时测报,及时防治,以将害虫“控制到经济阈值的最低限”。
2.2.1 林粮间种、以种代管 春季在核桃树下间种农作物或药类、绿肥等,既可扩大耕种面积、增加收入又兼治了地下害虫。同时由于翻耕、松土、除草和施肥,加强了核桃树抚育管理,促进了核桃树生长。林粮间种、以种代管的核桃树比未间种或荒芜的核桃树产量高,病虫为害轻。
2.2.2 防治介壳虫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草履介、桃介壳虫等为害严重的地区,喷布铜大师600~800倍液或波美1度的石硫合剂。或在5月上旬,掌握第1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喷洒合成洗衣粉300倍液,傲成(40%毒死蜱)1000倍液,拔跳(40%马拉·毒死蜱)1000~1500倍液,或氟虎(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1500倍液,或金刚(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10%吡虫啉3000~5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剂6000~8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若虫,还可兼治叶甲、蚜虫、刺蛾、鞍象等害虫。
2.2.3 化学防治 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防治核桃长足象、举肢蛾、桃蛀螟为主,分别用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喷雾或喷烟;或2.5%功夫、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灭扫利等2000~3000倍液树上喷雾或喷烟,以杀死成虫、幼虫和卵,每隔10~15 d喷一次,药剂交替使用,连续喷2~3次。
2.2.4 施效烟剂 对于有些集中成片的核桃林,如核桃扁叶甲、木燎尺蠖、大青叶蝉等害虫大发生期,选无风(或有微风)的晴天早晨或傍晚,用喷烟机用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或2.5%功夫、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灭扫利等喷烟防治,防治效果良好,并能兼治多种害虫。
2.2.5 用自流式注干剂防治 在果径长到1~2 cm开始在树干上插入自流式注干剂,根据树的大小,每树干插药剂1~4支,可以防治核桃举肢蛾、天牛、核桃横沟象等。
2.2.6 灯光诱杀 设置黑光灯、高压电网灭虫器等,诱杀有较强趋光性害虫,如大青叶蝉,金龟子、尺蠖、刺蛾、木蠹蛾等。
2.2.7 人工防治 钻蛀性害虫(天牛等)在成虫盛发期,可用人工捕杀。卵期可用锤击卵刻槽及初孵幼虫。幼虫期,发现新鲜虫粪孔,可在虫孔注射敌敌畏液、氧化乐果等或插毒签毒杀幼虫。
2.3 核桃采果后病虫的防治
核桃采果到休眠期指的是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各种害虫若在春、夏雨季未彻底防治,仍会继续为害,如核桃长足象成虫可蛀食芽苞等,影响树势和来年开花结实。在此期间正是核桃树整形修剪的良好时期,结合修剪,应抓好以下工作。
2.3.1 剪除病虫枝 结合核桃树整形修剪,根据各种病虫为害症状特征,剪除桑寄生枝、病虫枝。防治核桃小吉丁虫、六星黑点蠹蛾、枯枝病等枝干病虫害,均有良好效果。
2.3.2 帮诱虫带或束草诱杀 在树干基部周围帮诱虫带或束扎草把或麻袋片、诱集下树越冬害虫(如核桃长足象等),集中杀死。
2.3.3 树干涂白涂剂 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树干涂白涂剂,可防冻伤,同时兼治在树干内越冬的病虫。
3 讨论
以上综合防治措施都要根据各地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和预测预报结果及时进行变更,或采取某些有效措施,绝不可单纯依靠化学药物防治或人工防治措施,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应结合核桃园的科学管理,整形修剪、垦复、林良间作、果蔬间作等工作,尽量抓住有利的病害防治时期,减少用药的次数,保护天敌,严禁检疫性害虫传入新区。在防治时,要以当地的主要害虫为防治中心,依据预测预报或物候期,在核桃害虫发生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承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最大效力,将核桃害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危害水平,即使核桃害虫的危害在经济阈值一下,甚至不造成危害的程度。这里要强调的是某一个害虫虽然达不到防治的经济阈值,但是,几个害虫危害程度合起来超过了经济阈值,也要进行防治。在化学防治时,切记不可单一使用用药防治害虫,一定要交替用药防治,最好是选择3~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交替使用。由于核桃害虫种类多,各地尽不相同,同种害虫的发生时期也各不相同,防治时期也有一定的出入,具体到某一核桃产区,不一定要将各项防治措施全部用上,因此,综合防治时,首先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防治方案,仅仅抓住主要的害虫防治,带动次要的害虫防治,逐步提高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和防治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129-139.
[2]景河铭.核桃病虫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94-120.
[3]张炳炎.核桃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36.
[4]乐国富,粟安全,陈跃均,等.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探[J].四川林业科技,2001,22(3):24-26.
[5]王维霞,郝艳斌.王克建,等.核桃生产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5,(3):16-17.
[6]郝艳斌,王维霞,王克建,等.核桃生产中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土肥植保,2005,(5):10-11.
[7]甘 宁,潘李媛.核桃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J].陕西林业,2008,(5):35.
[8]耿艾青.核桃生产中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197-198.
[9]王会娟,朱素梅,刘玉祥.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监测与生态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2(3):14-16.
[10]卢根良.洛南县核桃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4,(1):48-49.
[11]肖银波,周建华,肖育贵,等.四川核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6):70-72.
[12]李如飞.核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07,(4):51-52.
[13]陶志锐.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甘肃科技,2004,20(11):183-185.
[14]张玉君,彭兴龙,张明绍,等.三门峡市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09,(4):31-32.
[15]张玉君,彭兴龙,张明绍,等.三门峡市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09,(4):31-32.
[16]牛亚胜.天水市核桃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5,(8):64-65.
[17]丁 磊,郑 敏.绿色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7,(12):223-234.
[18]贾丽萍.核桃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J].加工技术,200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