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治理对策*

2011-08-15姚文强李守明王小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飞播三北防护林

姚文强,李守明,王小军

(1.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2.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太白 721600)

1 建设范围

陕西省三北地区,北接内蒙古,东邻山西,西与甘肃、宁夏接壤,南以秦岭北坡为界。地处东经106°28′~111°14′和北纬34°14′~39°33′之间。基本上包括了渭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和渭河以南秦岭北麓的一部分。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榆林、延安、铜川、咸阳、杨凌、渭南、宝鸡、西安等8市(区),土地总面积12.19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2%。

2 工程建设情况

陕西省三北地区涵盖了全省近60%的土地、70%的水土流失面积、100%的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年入黄泥沙量占黄河流域年泥沙输入总量的50%,是陕西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地区。同时,也是我省森林资源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30多年来,我省累计完成三北工程造林面积306.8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42.1万hm2,封山(沙)育林18.7万hm2,飞播造林46.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0.95%。生态状况实现了由过去“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据省水保局统计,三北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607万hm2,减少入黄泥沙约4.1亿t。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显示,沙区累计保存造林面积124.6万hm2,固定流沙47万hm2。与1999年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出现双减少、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12.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2.08万hm2;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比例已由54.8%下降到13.4%;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净减少20.66万hm2,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已由29.9%下降到15.9%;年沙尘暴日由66 d减为24 d。同时初步建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主干河道为主的防护林带900多km,在渭北旱塬、关中平原形成以公路、乡村道路、河渠为骨架的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速丰林和经济林建设并举的格局,农业生产环境和人 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出现了环境状况向良性方向转变的可喜局面。

3 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3.1 受投资总量限制,工程投资标准偏低

2008年以前,三北防护林造林每亩中央投资100元,2008年以后每亩造林增加到200元,而造林实际投资需600多元。受目前的投资总量限制,现行的工程投资标准明显偏低,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已得到了有效治理,工程建设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造林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大造林投入,提高投资标准。

3.2 工程建设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只有造林投资,经营、管护等经费不足,建设内容单一,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一是随着三北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北地区森林资源不断增加,资源管护任务不断加大,需要增加必要的管护经费,从根本上扭转重造轻管现象。二是三北地区干旱少雨,可选择的树种少,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营造了大面积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且工程建设初期营造的防护林一部分已进入成过熟林阶段,亟待更新改造。需要增加森林资源经营经费,以有效地保护和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3.3 工程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工程建设管理、科技推广等经费,使得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相对弱化,管理方式、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对工程建设的动态监测和量化评价,与工程建设的地位和影响很不适应;许多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治理模式没有很好地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和效益。

4 五期工程治理对策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从2011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工程建设期10年。根据我省三北地区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林业发展功能定位确定治理对策。

4.1 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区

(1)范围:本区范围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6县(区)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

(2)自然特征:本区域的主要是流沙横亘、土壤贫瘠、植被稀少、风沙危害严重;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少;土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地下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价格高。

(3)主要威胁:植被覆盖率低,抵御土地荒漠化、沙化能力弱;放牧、樵采、非法占用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严重。

(4)主攻方向:以防沙治沙为重点,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等多种措施结合的办法,恢复风沙区森林植被,增强抵御风沙危害的能力。

(5)主要措施: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管护;对宜林沙荒地、直观坡面采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方式营造防护风固沙林和地方特色经济林,建设以樟子松为主,乔灌草结合、针阔叶结合的长城沿线和环城防风固沙林带。

(6)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造林、封沙育林、飞播造林、退化林分修复、中幼林抚育。

4.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

(1)范围:本区范围为长城沿线防护风固沙林区以南,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以北。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的南部丘陵沟壑区和佳县、吴堡、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起、子长、延长、延川的全部,志丹、安塞、宝塔、宜川的部分地区。

(2)自然特征:本区域的主要是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土壤侵蚀模数大、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凉冷干燥、光照充足;水资源贫乏、干旱威胁严重;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高。

(3)主要威胁: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鼠兔危害严重,造林保存率不高;重造轻管比较普遍,林分质量差;农林、林牧争地现象比较突出,局部植被破坏严重。

(4)主攻方向: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等多种措施结合的办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塬边、丘陵、沟壑和河流两岸营造水土保护林和地方特色经济林,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5)主要措施: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小流域、直观坡面实施人工造林,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人工造林有一定难度的小流域实施飞播造林,对通过人为干预有希望成林的小流域实施封山育林。西、中部以营造水土保护林、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为重点,东部黄河沿岸以发展枣树、花椒地方特色经济林为重点。

(6)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造林、封沙育林、飞播造林、退化林分修复、中幼林抚育。

4.3 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

(1)范围:本区范围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以南,渭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包括甘泉(包括劳山林业局)、黄龙(包括黄龙山林业局)的全部和志丹、安塞、宝塔、富县(包括桥北林业局)、洛川、黄陵(包括桥山林业局)、宜君、耀州、王益、印台、旬邑、淳化、澄城、韩城、合阳、宜川的一部分。

(2)自然特征: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梁脊明显,黄土覆盖面积大;气候温凉,水分条件较好。

(3)主要威胁:林分结构不尽合理;矿产资源开发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引起局部生态环境恶化;区内农户居住分散、野外用火不甚规范,存大较大的火灾隐患。

(4)主攻方向:以水源涵养林建设为重点,实行森林分类经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分修复,提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5)主要措施: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方针,确定区内公益林与商品林面积,实行分类经营;对区内的中幼林,根据林分质量确定抚育措施;对老残林带、低效林等退化林分,根据林分状况确定修复措施;对宜林荒山荒地、直观坡面采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结合的方式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对具备封山育林条件的区域实施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资源。

(6)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造林、封沙育林、飞播造林、退化林分修复、中幼林抚育。

4.4 渭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

(1)范围:本区范围为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以南,关中平原以北。西界至关山东麓,东界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包括千阳、长武、麟游、永寿、彬县、白水的全部和陇县、陈仓、凤翔、岐山、扶风、乾县、礼泉、淳化、泾阳、三原、富平、旬邑、耀州、富县、洛川、黄陵、宜君、印台、王益、澄城、韩城、合阳、蒲城等县一部分。

(2)自然特征:原面侵蚀轻微,溯源侵蚀严重;气候温暖,干旱缺水,自然灾害多;土层深厚,自然植被稀疏。

(3)主要威胁:自然条件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鼠兔危害严重,造林保存率低。

(4)主攻方向: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发展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和地方特色经济林,建立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质高产的地方特色经济林基地。

(5)主要措施:对地形破碎、坡度较陡、立地条件的侵蚀沟、直观坡面营造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对老残农田防护林带采用更新的办法进行修复;对地形完整、坡度较缓、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地、退耕地以及田埂地坎营造地方特色经济林。

(6)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造林、直观坡面绿化、封沙育林、飞播造林、退化林分修复、中幼林抚育。

4.5 关中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1)范围:本区范围包括关中平原的绝大部分和关山、秦岭北坡的一小部分。其北界与渭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相接,南部多以渭河为界(部分地段至秦岭北坡),西至陕甘省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为邻。包括陈仓、陇县、凤翔、岐山、扶风、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的一部分和眉县、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渭城、高陵、阎良、蓝田、临渭、大荔、华县、华阴、潼关的全部。

(2)自然特征:气候温和,光热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水资源比较丰富,灌溉条件较好。

(3)主要威胁:森林资源总量少且分布零散;农田防护林损失较多,破坏较严重;四旁树林木权属变动造成损失严重。

(4)主攻方向:以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为重点,修复农林防护林网和四旁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增加农民收入。

(5)主要措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省“三化一片林”建设,以主要交通干线、灌溉渠道为骨架,大力开展四旁绿化;对现有农田防护林网按照窄林带小网格建设模式,能利用充分利用,不能利用的进行改造修复;对宜林荒山荒地、直观坡面营造防护林;根据各县产业布局,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条件下,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和以杨树为主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

(6)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造林、直观坡面绿化、河流道路绿化、“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封沙育林、退化林分修复、中幼林抚育。

猜你喜欢

飞播三北防护林
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我的三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朝阳地区提高飞播成效技术措施
邯郸市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经验
我国飞播造林技术研究概述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