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物流业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探析
——以淮北市物流业发展为例

2011-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企业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经济管理研究·

发展现代物流业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探析
——以淮北市物流业发展为例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现代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因素,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具有很强的后劲。物流业的发展应当注重构建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淮北市物流业发展要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周边市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商企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水陆、航空干线、港口等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建以淮北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时域商圈,使淮北成为淮海经济区和皖北地区的物流基地。

物流;物流管理;物流配送;地方经济;管理机制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二)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及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有效地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四)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制定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物流行业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物流园区和物流平台的建设成效显著,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同时,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茁壮成长,中远、中海、中外运等传统大型国有物流企业经过改制重组,已初步发展成为具备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宝供、大田、远成等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迅猛。随着2005年底物流业进一步开放后,外资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和并购等形式快速扩展,联邦快递、联合包裹、荷兰天地、敦豪、总统轮船、马士基等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呈现“扎堆”现象,如太仓市的德资企业、昆山市的台资企业、山东省的韩资企业、天津市的意资企业、大连市的日资企业都在相应的工业物流园区聚集。企业物流的转移外包速度加快,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重点制造企业的物流市场调查显示,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速度增长。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升级转型的行业由生活消费品向生产资料扩展,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回收物流环节延伸。

(六)物流行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企业增加了高层立体货架和拆零商品拣选货架相结合的仓储系统:电动高位叉车、低位拣货车和托盘的使用提高了装卸、搬运、拣货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二是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水平不断提高。统一配送率已经达到50%,日均配送的商品数量增长27.09%,配送差错率降低了0.42个百分点。三是生鲜物流发展初见成效。连锁企业纷纷投资兴建低温供应链及生鲜食品配送系统,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立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连锁企业约占总数的8%,有个别企业已经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四是积极推行供应链管理。近年来,国内连锁零售业迅猛发展,使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优化供应链管理。尽管目前国内零售商供应链管理的水平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并将其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性问题予以推进。

(七)物流园区的集聚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在全国已经规划、建设、运营的300多个规模化物流园区内聚集着一流的物流企业,其中北京空港物流园、上海洋山临港物流园、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多个物流园等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物流企业。一般国内的大型物流枢纽城市都规划了3~5个物流园区,其中天津市规划了9个、成都市规划了3个、深圳市规划了6个,南昌市规划了5个,广西规划了8个。同时,一些专业物流园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汽车物流园、塑料物流园、工业品物流园、农产品农资物流园、货运中转中心等,把商贸、交易信息与物流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企业运行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设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国家政策给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机遇

(一)“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2004年,中央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6〕38号)等文件,提出要“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促进商贸流通旅游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中部地区发展物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政策环境的优化为物流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004年,国务院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5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各部门充分沟通,密切配合,积极出台有关措施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部门调整了现行管理方式,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完善物流企业的税收管理,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规范统一缴纳所得税程序;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和“区港联动”试点工作,开展电子口岸建设,通关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7〕70号)。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扶持措施。淮北市政府出台了《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政〔2009〕4号),并决定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和激励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针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沿淮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对皖北地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发展环境、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等方面政策更加明确、项目和资金支持更为具体有力,对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四)市场空间拓展机遇。近年来,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量的生产消费需求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随着宁淮、徐淮合作框架搭建,融入长三角、南京经济圈、徐州都市圈,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市转型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的机遇在我市相互叠加,我市对外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大,有助于迅速融入国内外物流和采购营销体系。

(五)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发展是硬道理,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比,按照“十一五”规划,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这将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轨,决定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将带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给中国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大的物流市场。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必然吸引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物流产业,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给中国传统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中国在物流运作机制和方式上与国际接轨,推动其加速向现代物流转化。

(七)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强调“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系列战略构想既确立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又明确了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与条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

(八)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物流业发展注入了内在动力。过去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物流,对提高物流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使一些企业的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经开始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追逐降低流通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现代物流理念的树立,将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推进淮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为实现使现代流通业成为淮北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目标,必须做到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为此,提出“六个注重”的对策:

(一)注重舆论引导,形成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力。淮北市的物流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但同发达地区比,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每创造1万元GDP,需要的运输周转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只有870吨公里,日本为700吨公里。在综合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美国只有8.7%,日本为10.5%,而我国为14.5%,我市为17.5%。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如果能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该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淮北市就可降低4000万元以上的物流成本。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进一步优化我市招商引资环境。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现代物流业,通过政府推动和舆论宣传,使全市上下真正创新理念,形成共识,密切合作,将政府的宏观指导变为部门和企业的自觉行动,形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合力。

(二)注重政策扶持,营造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淮北市的物流业发展处于追赶先进的起步阶段,物流业发展想要迎头赶上,必须弯道超车。建议市政府快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的“淮北地方粮票”,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主要包括: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秩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各项地方性税费征收标准,鼓励外挂车辆返回原籍;对重点物流项目,在税收、规费和建设用地上给予倾斜;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对新办的物流企业和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入现代物流业的实行适当的税收和规费扶持政策;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等。要使这些政策具有催化和磁力作用,不仅能够刺激本地企业的快速成长,而且能够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我市的集聚发展。

(三)注重规划落实,形成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大开放格局。围绕《淮北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2020年)》中提出的“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目标,要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主动迎接其经济辐射,利用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逐步使我市成为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产业基地、科技成果应用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强与淮海经济区的合作,依托徐州、连云港,充分利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合作打造和发展中部出海通道,发挥距离出海港口最近的优势,打通我市对外贸易的直接出口通道;抓住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以区位筑优势,以市场换技术、以资源引资本,实现与发达地区的生产分工对接和市场供需对接;结盟浙江、上海、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的优势物流企业,构造一个整合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实现物流业“增值服务”,形成物流业发展的大开放格局。

(四)注重产业提升,构建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体系。一是培育物流骨干企业。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大力支持民营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培育蓝宇、百路等具有一定实力和竞争优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培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二是加强资源整合。从目前来看,我市公路运输压力依然过大,而水路、铁路运输潜力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掘。这既与我市本地产业结构、产品特点有关,也与综合交通体系没有协调合理发展有关。一方面要整合铁路资源。至2008年底,我市已有烈山、相城、沈庄、毛郢孜4对国有矿井关井闭坑,朔里、石台、岱河3对矿井进入政策性关闭破产程序,大量的铁路专线闲置。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整合铁路货站和编组站资源,争取形成一类铁路口岸。另一方面,要有效整合运输资源。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等方式,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开发使用专用车辆,加强公路、水路、铁路各种交通设施建设的衔接配合,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议市政府依托“数字淮北”建设,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物物流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增值业务。四是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和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采购中心、配送中心或设立分支机构,促进物流企业融入国际国内物流网络。五是实施物流企业再造工程。引导企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变传统物流为现代物流,变物流自理为物流代理,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优化物流供给,培育物流需求和物流市场,使企业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六是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健全现代化大型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连锁配送中心、信息服务等物流服务网络,构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产业物流中心和连锁配送系统,逐步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

(五)注重协调管理,加强对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目前,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的条块分割管理之中,与现代物流必须跨地域、跨行业,形成一条供应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要成立发展协调小组。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发改委、商务局、公安、财政、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并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二要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建议由市工商联牵头,商务、交通等部门配合,组建物流行业商会,强化行业自律和服务,加快引导推进,不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三要明确责任主体。政府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市场建设与物流业发展相协调,同步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行业组织引导帮助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则和市场秩序;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物流管理系统操作模块。形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物流企业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格局。

(六)注重人才培育,提升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鼓励市内高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吸引省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创造条件引导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流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

[1]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物流业·Logisistics[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张亦弛.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4]张立红.物流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马丁·克里斯托弗,何明珂,崔连厂,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何黎明.中国物流园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y——Taking logistics industry of Huaibei as an example

LIU M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most active growth factor in modern economy,and it has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an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y with strong potential.The development logistics industry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new mechanism of building the concept,government promotion,industry coordination,business following-up,interac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joint management.The development of Huaibei’s logistics indust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of surrounding market,businesses and the wholesale,take the logistics center as the core and the railway,highway,water and land,air lines,ports and other integrated transport network as the backbone,so as to build a business district of logistics services with Huaibei city as the central,and make Huaibei become a logistics base of Huaihai economic zone and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

logistics;logistics management;logistics distribution;local economy;management mechanism

F250

A

1671-8275(2011)04-0015-04

2011-06-05

刘明(1970-),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任编辑:贾敬全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