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2011-08-15陈忠生王小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信力公众行政

陈忠生,王小明

(1.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漳平团市委,福建 漳平 364400)

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陈忠生1,王小明2

(1.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漳平团市委,福建 漳平 364400)

政府的合法性是由宪法规定的,政府公信力却要靠政府在行政活动中自身的塑造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和支持的一种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民众支持和信任的重要途径。

政府公信力;现状;提升途径

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在于获得公众的认同和信任。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建立两者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能够增强政府抵御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社会资本。但是,信任关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反思政府公信力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表现

建国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府刚刚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公众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民主会也确实为公众话语权提供了表达的途径和渠道,公众对党和政府怀有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信任。这使得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整合能力,以有限的社会资源解决了很多突出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凭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带来的“绩效合法性”,加上法治建设所赋予的政府行为的合法形式,获得了较高的政府公信力。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失信于民的现象,政府公信力出现了下降的态势,政府的权威遭受质疑。

(一)政府行政作为方面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尤其是在如何约束行政权力方面。在一些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管理。在缺乏相应法律监督的情况下,这些行政行为有时表现出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与社会的分工还不是很明确,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没有国家法律支持或者行政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介入与自身无关的事务中去,对社会、经济事务进行非法干预,妨碍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行使自主权。此外,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细,办事程序过于繁琐,政府行为存在大量的错位、越位现象,所有这些弊病都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二)政府政策制定方面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展的契约经济,而政府政策是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一个重要变量,要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和预见性。由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缺乏必要的民主和公开,一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做出违背民众意愿的决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民众利益相背离。公共政策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稳定性,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损害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信息沟通方面

“报喜不报忧”的新闻管制、消息封锁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很多地方政府在公共事件发生时总是极力封锁消息,不及时公开实情,致使谣言到处传播,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信息公开没有法律和制度保障,信息公开变成一句空话。政府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瞒报等行为使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持怀疑态度,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二、政府公信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政府自身因素看: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政府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效率的状况。管理理念缺乏民本意识、信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管理行为中存在的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政府政绩异化、行政信息不公开、行政绩效评估失效、危机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削弱了政府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影响了行政效率,并最终侵蚀了政府的信用基础。管理效率低下也是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机构林立的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行政程序过于繁杂,经常在处理同一件事情上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管理效率有待提高。[1]

从外部环境因素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还取决于政府对公众期望的满足程度。公众对政府期望的程度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政府没能很好地适应公众需求的变化,没有改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公众和政府之间的隔阂就会使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大大降低。[2]另外,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环境,客观上加大了政府的治理难度,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再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一系列变化对政府公信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致使诚信缺失、社会公德水准下降,其中不乏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官员侵犯个人财产、侵害公众利益的现象,公众对政府的认同程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3]

三、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

1.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

诚信政府的建设根植于政府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首先,要完善政府内部结构,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在行政权力体系上,要改变我国行政权力配置的模式,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变“万能政府”为“有限政府”,从“干预政府”转变为“服务政府”,实现新的组织功能的配置,政府职能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4]

2.转变执政理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政府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公共政策问题时,应将社会公众视为顾客,坚持顾客导向,追求顾客满意,以最终实现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政府官员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人民的服务者,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人民的需要,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3.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并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积极作用。让政府的行为完全按照法治的轨道运行,有助于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和公开性,从而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打造诚信政府。此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努力健全行政责任机制,强化政府责任。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行为。

4.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提高官员的“知民度”,保证政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现代政府的有序运作离不开公众话语权的积极表达。广泛的公民参与可以使制定的政策体现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也可以为实施政策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保证公民的话语权。[6]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构建无缝隙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互动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只有逐步完善各项措施,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5.增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如果政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行动致力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那么,一些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成为阻碍公信力发展的因素,而且还能让公众看到政府的诚心、决心和能力,反而有利于公信力的维系和提高。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政府的响应时间及其采取的对策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7]如果政府带领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战胜危机,则会取得公众的认同,赢得良好的政府信誉。反之,危机面前,政府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则容易使政府失去公众信任。各级政府要在吸收借鉴其它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本地区实际,建立一个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建设,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并做好相应的后续跟踪服务,从而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6.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律水平

政府信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执政者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政府诚信的理念及其工作人员信用道德规范的强化。政府工作人员应当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在各项工作中把诚实守信放在重要位置。对于政府而言,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建立与人民群众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以身作则,那么就容易赢得群众的信赖,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反之,为政不诚,言而无信或轻诺寡信,虽有可能哗众取宠于一时,但最终必将失去民心。[11]因此,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选任和考核机制,要从严把关,提高公务员道德准入门槛,增强政府公务员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1]柳朴方,等.浅析中国政府公信力现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邹东升.地方政府行政诚信检视:传统、失范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5(8).

[3]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

[4]刘新梅.建设诚信政府 提高政府公信力[J].南华大学学报,2008(8).

[5]贺培育,等.提升政府公信力:问题、意义与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1).

[6]陈希.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提高探究[J].领导与科学,2007(14).

[7]王福鑫.试论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行政与法,2006(3)

D63-3

A

1671-8275(2011)04-0009-02

2011-06-02

陈忠生(1984-),男,福建永定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石柏胜

猜你喜欢

公信力公众行政
行政学人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