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2011-08-15王佩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学风价值观

王佩连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王佩连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最本质的内核。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探讨高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高职学风建设的健康环境。正所谓“惟源清,方流清;惟风正,才学正”。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个体认知”进行有效改造,从而使高职学风建设达到预期最佳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学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纽带,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场所之一,必须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效形式;而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最本质的内核;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探讨高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环境的现状

古人云:“为学全在精神,精神不足未有能成者”。高校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从广义上讲,学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宗旨、治学制度和治学方式;二是指学生总体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素质。狭义的学风主要指学生在校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职大学生,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主体的培养和教化;而且要高度关注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的双重变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在面临“为何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时,这两个外在环境要素通过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构而影响高职学风建设的成效,从而构成了学风建设的外在系统。事实上,由于社会大环境是浮躁而功利的,在培训热、证书热、留学热等所谓知识经济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在高职院校中仍有很大的市场。这种汲取知识的工具化、利益获取的多元化以及就业模式的人情化态势都将使得学风建设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过于关注办学经济效益、若干教师身兼公私数职、专业设置投机化、学生“严进宽出”培养模式等不良现象,学风建设的小环境也必将是积重难返。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健康环境

正所谓“惟源清,方流清;惟风正,才学正”。只有外部给养系统是健康的,内部吸收的养分才是健康的。作为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包容性来逐渐引导全社会各群体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进一步为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营造健康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来讲,只有在全社会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2],养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治、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良好风气,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才会有健康的外部给养系统。从学校小环境来说,学风建设的成功与否,与学风建设的三大载体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学校管理体系、教学实践体系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学校管理体系主要围绕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来组建管理团队,并在管理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来实现;学校教学实践体系建设则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即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结合起来;二是以学生成才为本,实现“教中学”向“做中学”转化,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3];而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主要侧重于培育严谨、诚信、爱心、和谐的校园文化风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学风建设主体——学生“个体认知”——的有效改造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大一新生须了解本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治学方针,学习相关的校规、校纪,力求尽快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一所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学风调查数据显示,“在上课时间,5.0%的学生经常阅读与本科目无关的书报杂志,64.6%的学生偶尔阅读。……对于逃课的问题,将主要原因归结于缺乏学习动力或厌学的学生为蒙混过关者占21.6%,归结于不喜欢教师授课方式的学生占11.8%,归结于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占13.0%,另有12.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归因。”[4]上述数据表明,一些高职院校的学风教育在大一时就并不乐观。

究其原因,除了外在环境系统的影响,内因是关键。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内在的认知可以解释和预见行为,并构成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人类的认知活动不是单向的“‘刺激→反应’(S→R),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S→O→R’的模式运行的。”这里的S(stimulation)是指外来信息的刺激;O(organism)是指中介物,即个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系;R(reaction)是指个体对外来刺激做出的反应。这个模式主要想说明:当一个行为者接收到外来信息或环境中刺激因素刺激的时候,会形成对这一信息或刺激因素的基本认知,即对信息或刺激因素进行选择、组织和判断;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进一步反应。根据这一认知模式,学生接受学风教育的过程,即是接收外来信息输入的过程;学风教育结果的呈现过程,即是学生对学风教育的反应输出过程;在外在信息输入与学生内在反应输出之间,存在一个对学风教育的内在的认知过程。这个认知过程高度依赖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学生对学风建设的期待度越高,学风建设越容易搞好。值得一提的是,当高职大学生面临新的、较为复杂的认知情况时,比如“是否应该在大一就去做兼职”;由于时间、信息以及对这一问题分析能力的限制,往往可能不是在很严格理性地搜集所有信息之后才做出决定,而是在心理惰性的驱使下,尽可能的减少认知负担,试图尽快寻找出认知结果,从而也就不自觉地更加依赖原有的经验和知识。

所以,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时,要特别关注对这一认知策略的运用。要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自我特点,特别是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强化原有正确认知部分,修正已有错误认知部分,从而使原有个体认知发生积极地改变,促使学风建设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首先,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为何学。

“学习上懒于思索,不求进取,缺乏求知欲,结果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倒荒废了学业。课堂上,不少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有的采取‘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的态度,睡觉、看课外书籍、聊天、听音乐等现象屡见不鲜,课后作业相互抄袭,请人代做等。”[5]类似这样的描述,总是见诸于很多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风的理论文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实只是一种综合表象;虽然深层原因很复杂,但首要原因是学生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价值取向决定着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方向,也决定着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态度。据一份在2008年下半年对广东金融学院学风建设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占62%;报答父母、亲人,16.9%;证实和表现自己,9.8%;社会需求,7.2%;没有动力,4.1%。”[6]这虽然是一所学院学风状况调查的报告,但事实具有普遍性。

根据价值观的利益指向不同,价值观可以分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为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合理、合利、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是必然要求。从上述学习动力的分类来看,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前途的关心,对父母、亲人的感恩,证实和表现自己等学习动力占很大比例。在这里,不能轻易地、简单地将学生个人的功利想法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立面,因为学习动力的务实性和理想性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积极关注的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将个人理想情怀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成为“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要积极引导。

其次,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倡导高职学生积极了解、学习和吸收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学什么。

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热’一开始,事实上就一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西方文化的引进三者的相互交织和争论。”[7]今天,十六届六中全会完整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形象地描述为:中华民族怀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勉励着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不断前进;并时时刻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发挥着整合作用:强调以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为文化建设的宗旨;以复兴传统文化的精髓,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为依归,倡导大家学习儒家“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学习道家所宣扬的虽处逆境,仍能逍遥洒脱的精神境界,学习佛家无欲无求、“自度度人”的人生哲理;以西方文化所蕴含的民主、法治、科学、人权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建构为借鉴,特别是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权力制约制度建设和创新能力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明确整合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吸收多元文化的精髓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创新;正如已故哲学家张岱年教授所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8]

再次,利用实践来修正高职学生原有认知中的错误部分,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风——怎么学。

总的来说,高职大学生观念开放,适应能力也很强,但辨别能力较差,极易受到所处群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大学校园、班级、宿舍等生活群体空间,处于群体生活中的高职学生往往比较认同所处群体的价值取向,并以所处群体价值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生活群体空间之外,则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舆论一经形成通常会公开流传,并成为影响和调节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外在力量,由此而形成一定的社会风尚,一般而言,社会舆论以怎样的标准来评判事物,社会大众就会随之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并影响其行为选择。”[9]强大的舆论氛围,对高职大学生发挥权威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搞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除了要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除了要发挥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以外,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高度重视发挥实践对认识去伪存真的作用;利用实践来修正高职学生认知中的错误部分,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风。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10]在这里,毛泽东把学风问题上升到党的认识路线高度,实质是把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看作不当学风来反对。在今天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中,尤应注意和借鉴毛泽东对不当学风的认识。目前,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群体片面追捧西方文化,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来评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提倡普世价值,支持去意识形态化;而没有看到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本性,没有看到西方社会对中国从未停止的和平演变和渗透。另外,为了获取利益和提升社会地位的便利、快捷,也有一些高职大学生不加判断地效仿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宜耻为耻、不以荣为荣”,明知耻辱仍一意孤行,假恶丑取代了真善美,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悄然形成。可以说,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对中国目前社会中不良文化的盲目效仿,在学风问题上,犯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发生的时间跨度来划分,实践可以分为历史实践和现实实践。其一,历史实践是描述、评价历史活动的标准。在高职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培养,要求教师在面对历史实践,评价历史的时候,能从自己所属学科和专业方面多方位地向学生呈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要特别强调在“人口多、底子薄”国情下,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艰辛性和曲折性。其二,现实实践是检验当下认识和预测未来的基础和标准。在高职管理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培养,要求学生管理者积极创设“第二课堂”,让高职大学生去做社会调查;让他们亲身去经历社会变革,去归纳和总结社会中的美丑、善恶现象,去理性分析、评价社会状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虚心请教的态度、不做认真负责的调查,同样也没有发言权。只有在正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只有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高职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才会更加客观;对理论的学习和接受才会更加理性;对效仿对象的选择才会“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结: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包容精神。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创设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生活环境”,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努力学习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实践中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必然可行的。那么,广大莘莘学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在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熏陶下,成为具有高尚情操、锐意进取的青年也是必然可行的。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P33.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戴木材,黄士安.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3]吕秀美.高校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新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4]王涛等.从学风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5]蒋岚.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J].教育评论,206(3).

[6]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6).

[7]周兴茂.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8]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P356.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徐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9(2).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P81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P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To Construct the Better Learning Atmosphere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Sigh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ANG Pei-lia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The idea,belief,value and life education whic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uggests is also the core of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Therefore,it’s important to talk about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in the sigh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First,it can help us to construct the healthful atmosphere of learning.Second,it’s able to transform effectively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cognitive,and make it true that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reaches the expected best resul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perspectiv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G 717

A

1671-5004(2011)01-0096-03

2010-12-20

王佩连(1982-),男,江苏省徐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学风建设。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学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