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变化
2011-08-15肖杰
肖杰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14)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变化
肖杰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14)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此时的西欧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开始逐步深入人心,中世纪粗俗、落后的人生观念逐步过渡到快乐、积极的人文主义快乐人生观。快乐的人生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时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变迁阶段的显著标志。本文以期通过简单论述,描绘一下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人文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代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变性。甚至史学家也很难严格区分它们的准确界限。彼得拉克相信,自己正在见证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一次思想和知识的新生。‘新生’的法语表达renaissance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文艺复兴’。历史上分期经常是很主观的,是历史学家为了工作的方便而划定的。实际上就当时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而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①但是新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世纪文化和人生价值观开始向近代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转变。具体来讲:“新文化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它同中世纪的宗教传统、文化规则和经院哲学拉开了距离;二是它的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实实在在的世俗生活。”②中世纪的文化总体上表现出的是保守、愚昧、等级观念严重、骑士精神以及教会禁欲主义的盛行。中世纪的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而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人们开始摒弃这些陈旧和落后的道德观,崇尚以人为本和注重人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发现了人和人类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重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力,反对那些消极无为的态度。注重现世的生活意义,放弃来世和进入天堂的那种虚假的幻想;追求物质利益和现实生活的情感,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这些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保留了部分宗教感情因素之外,逐步向理性和世俗性方面转变,对当时西欧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新的快乐人生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伟大的文化史家约翰·赫伊津哈在写到此时西欧人的人生态度时说:“中世纪末期,忧郁笼罩着人们的心灵。我们阅读这一时期的编年史、诗歌、布道文甚至法律文件,总感受到有一种阴郁的分量压在心头。这个时期看来似乎尤为不幸,似乎记忆中留下的只是暴力、贪婪和仇恨,而所知道的欢乐只是放纵、傲慢和残虐。对于15世纪的人们来说,公开赞誉世界和生命都是不妥的,就像浪漫主义时代的心理一样,时常所见只是受难与痛苦,只是寻觅衰颓之迹与未来之象,概而言之,即是谴责时代,藐视时代。”③
文艺复兴运动正是在15世纪这样一个谴责愚昧与陈腐、批判禁欲与暴力的时代里逐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渐渐禁欲、悲观主义向乐观主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跨越。随着人文主义者对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的提倡,人们逐渐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人生态度由禁欲主义、悲观主义向享受人生、寻求愉悦和幸福的乐观主义态度转变。
中世纪社会以等级占有制为基础,等级观念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人生观。“无视普遍民众的社会价值,这在十五世纪的几乎所有的作者看来都是正当的。这一现象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惯性,在历史上屡有发生,并自有其重要性。人们对第三等级的观念并未随变化的现实而改变、修正。这一观念简单而又概括,就像每日祈祷书上的小画像或大教堂中的浮雕一样,表现当年辛苦的劳工、勤勉的工匠或忙碌的商人劳作。”④在这种道德格局中,个性意识和个人价值被公然藐视,宗教上“社会高于个人”的原则使民众个人价值无足轻重地牺牲于教会控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之下。在教会看来,“人类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族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⑤这种观念泯灭和压制了个性,而以现代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特性。如果人失去了自己的特性,那么也就失去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文主义者为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价值,大声疾呼,要注重现世生活,追求个性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权力被削弱、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渐确立。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个人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人文主义者提倡以人为本、人性高于种性的时代主题,它们高扬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两面大旗,向宗教禁欲主义、保守主义和反动人性观挑战,同时也宣告着西欧社会人们新的人生观诞生。与人文主义相类似的“现世主义”——是文艺复兴时社会上一种显著的追求现世生活的观念。最早推崇“现世主义”的是那些从地理大发现以后富裕起来的商人和银行家,他们逐步放弃中世纪时代对宗教和灵魂的关注,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这种趋于直接现实利益和尘世享乐的倾向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个性自由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基本条件,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则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统治。人文主义的这种现世观念,在关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具体详实的例证和表述。人文主义者倡导的这种现世观念强调:宇宙的主宰是人而不是神,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人的自然欲望不是罪恶而是正当的需求。文艺复兴见证了大批具有个人现世观的人物,他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作为个人应有的独特性,不为自己异于周围人物而心生恐惧,都坚信自己有成就大事的潜力。正如蒙田说的:“我们为他人生活已经够多了······让我们的思虑和注意返回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安乐吧。”⑥作家、建筑师、数学家里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4)曾说:“人只要有愿望,就可以做成任何事情。”⑦佛罗伦萨的金匠和雕刻家贝温尤托·切里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4)在他的自传中用一首十四行诗做前言,诗中宣称:
命运残酷,无奈我安然自顾
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
身的美丽,心的优雅
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⑧
人文主义者开始注重现世的享受,坚持现世的幸福比来世缥缈的天国更加快乐和现实。
中世纪以来的基督教是否定个人幸福观念的,它阻止人们去追求物质,鼓励人们崇信宗教,去追逐虚幻的生活和渺茫的理想。这些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虚幻愿望忽视个人的真实价值。人文主义者扬起了个人主义的大旗,传播扬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呼吁和鼓励人们摆脱旧的教会控制,去追逐自身利益,实现个人理想。对个人价值的这种认识,为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后西欧殖民者纷纷踏上对外开拓征途做了思想准备。所以说,此时的地理大发现、殖民活动的盛行以及随后几个世纪的工业革命等,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欧社会对个人价值认可后的反应。
文艺复兴时期,拥有这种积极向上的快乐人生观的人文主义者很多,其中以意大利的米兰多纳、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西班牙的伊拉斯谟表现的最为明显。皮科·德拉·米兰多纳(Picco della Mirandola)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重要的人物主义者。他学术功底扎实,精通多种文字和语言。他关于人类尊严的思想以及真理的联合想法,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界的巨大进步。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正如他在那本著名的《人类尊严演讲》中提到:“他(人类)有权力拥有他所选择的任何东西,他有权利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任何人。”“你们(人类)都是天使,都是至高无上的神明的后裔。”“就让某种神圣的远大抱负进入我们的灵魂,这样一来我们将不会满足碌碌无为的生活,我们会奋力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并且(既然我们愿意我们就能实现愿望)我们会竭尽全力,勇往直前,实现这一最高生命目的。”⑨莫尔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他在1516年完成了一部著名的作品——《乌托邦》,他以一个旅客的身份描述假想岛屿国家乌托邦的政治制度。乌托邦将现实中的欧洲国家与完全有序合理的国家乌托邦进行对比。在乌托邦,私有财产不存在,存在着绝对的宗教宽容。作品的主要内容反映社会对秩序和纪律的需要,而不是自由。乌托邦能够容忍不同的宗教习俗,但不会容忍无神论者。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上帝或来世,他绝不能被信任的,因为,从逻辑上讲,他将不会得到任何部门的承认。莫尔用小说作为手段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国家,自由讨论现实中倍受争议的事务。乌托邦对宗教的自治来源于圣经自治。乌托邦作为乌托邦文学流派的先行者,详细介绍了理想的社会和完善的城市。虽然乌托邦是一个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但其结合了柏拉图古典完美社会的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古罗马修辞策略,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欧洲的启蒙运动。莫尔在《乌托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中幸福快乐观的构思。他认为人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人能够“赞叹宇宙的灿烂庄严,能欣赏芬芳的香味······这些是自然赋予人类,也是人类得天独厚的地方,作为使人类生活美好舒适的调节剂。”⑩他指出:“一个人在应该追求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这个问题上听从理性的吩咐,这就是追随自然的意向。”11当然,莫尔也指出,这种追求是不应违反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莫尔的个人主义人生观,虽然仅仅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但并不影响其人文主义思想家地位。时至今日,《乌托邦》里面的描绘的社会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作为西欧走向近代社会以来最有感染力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他颂扬在感性与理性和谐同一的原则下,追求人性合适自然的快乐。伊拉斯谟是个人文主义者,他认为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首先是要把曲解了几个世纪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传给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做准备的。他做的工作属于那种细水长流的、时而是默默的,然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地具有开拓前景之功的隐性工作,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1518年,他的一封书信体现出他对生命的看法,这封信也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快乐和幸福人生价值观。他写道,“对生命我并无太多眷爱;进入生命中第51个年头,我想我活得已经够长了;在这一生中我并未发现有什么美好卓然的事物,值得虔信的基督徒穷心向往,对于此等信徒,基督教义早已许以更为良善的生活。然而现在我却希望能重新拥有几年青春的时光,仅仅因为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即有黄金时代降临。”同时,他又写道:“我确信,道德风范与对基督虔敬会复兴,真正的艺术学识亦会光大。”12伊拉斯谟的人生观经历了划时代的转折,流露出来对生命的礼赞,深刻表现出由消极悲观主义向积极地追求幸福的乐观主义演变的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西欧社会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时期,陈旧的观念依旧很强势,但新生的观念也显示出勃勃生机。新旧观念长期相互排斥和依存,这也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在交锋与消融中渐渐蜕变。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在很大程度上鄙薄尘世烦恼;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中世纪的那种在枯燥的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倍的观念受到挑战;而对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崇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种种进步的社会观念说明:西欧社会已经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的社会迈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同中世纪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新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有两个方面值得深思:第一,人文主义者在斥责中世纪的神秘主义、禁欲主义和悲观主义生活观念同时,也反对和排斥正在滋长的新兴资产阶级个人绝对主义和极度享乐主义倾向。这种远见卓识在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如人文主义文学家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的代表作传奇叙事诗《疯狂的奥兰多》,就是反映批判文艺复兴后期新兴贵族一味追求肉欲情爱和猥亵浮艳的人生观和生活心态。第二,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新的价值观念更多的只是对财富、现世人生和理想未来的一味追求、宣扬和向往。实际上,在各国现实生活环境中,如赫伊津哈所言,“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主义倾向被人们夸大了。乌尔里希·封·胡腾曾欣悦的感叹道:呵,世界,呵。文学!这是生命之欢乐。这一感慨尽管因后人的屡屡引用而变得陈旧,但它所表达的与其说是一个普通人的惊叹,毋宁说是一个学者的热情。乐观主义还常为人文主义者思想中所含有的基督徒和斯多噶主义者的鄙弃现世的古老观念所冲淡。”所以说,这种乐观主义倾向有时是人为夸大了,在当时社会精神领域里还难免充斥和盛行着中世纪式的悲观主义色彩,“如果这个世界毫无改良与进步的希望,则那些挚爱这个世界、不愿放弃生活欢乐的人,那些憧憬着美好未来的人,面前所见的只能是无底的深渊。我们要等到十八世纪——即便是文艺复兴也未带来“进步”的意识——人们才拥有了坚定的对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只有到了这时,人类及社会的完善才上升到中心地位。”13赫氏是注重文艺复兴以来文化和思想进步的内涵,同时也写出了转型社会中现实生活行为方式落后于思想观念的现实。从今天的角度看,人文主义者在引导西欧社会人们树立新兴的人生观方面确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多数都在着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新兴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他们揭露教会和教皇的腐败、贪婪,但是在这个新旧时期的交替过程中,又注定他们不可能与旧时代决裂,与教会截然分开。一部分学者依然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庇护,对教会势力采取和解的态度,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抛弃宗教。尽管一部分人文主义学者也提到了民主、自由和进步的政治思想,但其思想解放程度和斗争精神远不及后来的启蒙思想那么激烈。这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就其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来说,依然有着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1.巴克勒、希尔、麦凯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M],学林出版社,1997年。
3.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周辅成,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M],商务印书馆,1996。
5.雅姆,西方人文史[M],张月、王宪生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6.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三联书店,1956年。
7.罗国杰,宋希红,西方伦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注释]
①巴克勒、希尔、麦凯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二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8页。
②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M],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221页。
③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M],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④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M],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⑤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25页。
⑥周辅成,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M],商务印书馆,1996版,第163页。
⑦Quotted by Buckhardt,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Phaidon Books,London,1951,p89.引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费盾书城,伦敦,1951年,第89页。
⑧Memoirs of Benvenuto Cellini;A Florentine Artist;Written by Himself, Everyman’s Library,J.M.Dent﹠Sons,London,1927,p.2贝温尤托·切里尼,贝温尤托·切里尼自传:一个佛罗伦萨的艺术家[M],大众图书馆,J.M丹特和桑斯,伦敦,1927,第2页。
⑨皮科·德拉·米兰多纳,论人类尊严的演讲[M],见雅姆,西方人文史[M],张月、王宪生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6—9页。
⑩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91页。
11 罗国杰,宋希红,西方伦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版,第422页。
12 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M],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13 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M],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0页。
Brief Analysis of Humanists’Changing on Life View in Renaissance Period
XIAO Jie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
It wa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that the feudal society changed its direction to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At this time of social culture and
values in western Europe is also in a period of change.Humanity were slowly filtering into people's minds,a view of life gradually went from vulgarity to
happy and positive humanism.A happy view of life wa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humanism,and also the sign of new stage of historical changes.This article?will b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hanging view of life in western European society of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humanism;view of Live;values
K2
A
1671-5004(2011)01-0044-03
2011-02-17
肖杰(1985—),男,陕西柞水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近代英国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