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对银行信贷业务转型的影响
2011-08-15王绍坤刘永昌
□文/王绍坤 刘永昌
供应链融资对银行信贷业务转型的影响
□文/王绍坤 刘永昌
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已成为国际性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供应链融资的出现是商业银行金融运作模式的一个突破,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供应链融资产生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产业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重要行业大都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格局。供应链通常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连接企业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
供应链格局的形成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课题,商业银行需要以新的服务形式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供应链融资就是银行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创新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具体是指商业银行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的上下游和货物动产,为企业在获取订单、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和销售货物等环节提供的,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等各种金融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为企业盘活资金流的同时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供应链融资与银行传统业务的区别
(一)由为单一企业的融资变为对整个行业供应链条的融资。传统的融资业务主要考虑行业地位、财务特征和担保方式,从财务、市场等角度对主体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针对基于财务报表的单一企业的授信,而供应链融资针对贸易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为产业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审贷标准变为信用记录、贸易背景、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以及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强调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连续性、核心厂商的规模与信用实力、授信上限与额度分散原则、封闭运作与贷款的自偿性等。
(二)由单一的融资产品变为各类产品的组合序列。贷款是融资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全部,还包括提供信用、智力等。供应链融资并不仅仅意味着银行提供一种产品,实际上是系列产品的组合,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融资产品,如订单融资、动产融资、仓单融资、保理、应收账款融资、保单融资、法人账户透支,以及现金管理服务等,银行通过有效组合能够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各种银行产品,设计出综合性的融资方案,进行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达到营销优质客户,提升自身营销收益的目的。
(三)信用风险降低,操作风险上升。供应链融资强调要基于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向配套企业提供融资,由于配套企业与核心厂商的真实交易背景难以伪造,核心厂商的规模实力能基本保证交易环节和付款环节的潜在风险,采取资金封闭运作方式,由银行直接按交易链条将资金直接付给客户的上下游核心企业,决定了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银行信贷资金可因优势核心厂商的履约而安全。供应链融资因其业务特性而降低了信用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整体风险下降,因为供应链融资需要银行对贸易项下的货物、应收账款、业务流程进行密切监控,需要银行从业人员对贸易项下的商品的经营规律有深刻的了解,操作方面的要求比传统融资业务大大提高,操作风险相对较大。
三、供应链融资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转型的影响
供应链融资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授信障碍的一种全新综合化金融服务模式,具有优化银行客户结构、丰富产品体系、增加收入来源、有效控制风险、培育基础客户群体的重要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供应链融资,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信贷经营理念开始转变。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在各项贷款中资产质量相对比较差。总结原因:一是流动资金贷款的产品特征决定的,即流而不动,长期占用;二是企业挪用资金造成风险,银行对企业的识别、把握和判断,存在较大难度;三是一些企业因为在其他方面盲目扩张,导致其陷入困境,最终造成信贷风险。供应链融资针对这些特征和流动性问题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银行传统信贷产品经营理念上实现重要转变。
(二)市场开始面向“中小企业”转型。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只重视为那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很愿意为那些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有潜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银行服务对象的局限性。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拓展,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而是同时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实际上扩大了客户群体。
(三)风险监控向全流程管理转型。供应链融资不像传统贷款,有些项目贷款,最后做什么用了,银行很难全程跟踪它的用途。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每一笔资金用途都会严格对应购销双方和交易期限,不管出现什么立体、复杂的情形,银行面对的生意是清楚的、熟悉的和可靠的。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是远小于传统信贷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种自偿性贸易融资。银行可以通过封闭的授信环境和严格的监测贷出资金流向及整个贸易流程来控制风险。
四、目前制约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因素
(一)经营意识的制约。对现代经济供应链生态格局的认识不充分,没有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及时更新信贷经营理念。在工作中,商业银行仍然只重视大客户、垄断性客户,对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重视不足。大型企业市场地位高,往往要求下浮贷款利率,有多家合作银行,很难成为某一银行的核心客户,银行议价能力和市场地位不完全对等。从市场主流和银行发展趋向看,银行应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市场潜力,认识到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重要性。
(二)风险控制政策的制约。供应链融资依托的是真实的贸易背景、核心企业的市场地位及融资对象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关系,这与主体企业的授信要求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商业银行依托全新的风险评价体系对供应链融资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如存贷风险、单据风险、市场风险、内部操作风险等,如何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供应链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仍主要以主体授信、财务报告、担保方式等静态分析为主,信贷风险政策与业务发展不匹配,供应链融资尚未独立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控制体系运行,没有特别的审批通道,没有专业化的操作平台等,在供应链发展初期,以既有的风险管理政策指导业务开展,结果导致业务开展不利。
(三)业务流程的制约。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针对性、规范化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处理流程,决策链条长、环节多;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审查、审批团队,业务效率低,与市场的普适标准差距较远;没有建立专门的产品经理团队和客户经理团队,产品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货物管控能力不足,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风险经理职责不清。
(四)产品营销的制约。未形成全行上下一体化、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专业化营销体系,没有形成系统合力,全行没有形成一个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的识别形象,品牌建设无特色,对供应链产品挖掘整合不够,资源投入不足,宣传策略不佳,市场影响有限。目前,很多银行以营销大中型客户为主,针对中小企业的业务实践不多,具备供应链融资业务营销能力的客户经理人员严重不足。
五、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策略
面对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市场竞争策略。一是总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管理推进。在总行公司业务部设立二级部门,专门管理全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分行实行业务经营的专业化,集中专门的人员具体开展业务;二是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产品管理部门要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品牌,利用有关媒介进行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加强人员的更新与培养,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的力度,培养核心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风险防范策略。单一授信评估标准不能满足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需要,要改变现阶段银行授信评估标准趋同的现状,针对供应链融资等创新融资模式,建立多角度的授信评估标准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合理判断。一是通过对交易链各节点的授信覆盖,以及对源头企业的把握,将授信对象的交易对手资信捆绑进授信业务中,构造授信操作的封闭性和自偿性;二是以客户运营能力分析和现金流分析取代传统审贷的财务指标分析,不片面强调授信对象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简单地对授信对象进行孤立评价,而注重分析授信对象的现金流、违约成本以及在交易链条上的营运能力;三是突出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查,基本上只承接客户上下游有贸易关联的票据,着重把握资金的真实流向和企业的经营细节。
(三)战略合作策略。在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具体运作中,伴随着资金、货物(商品)、单证(仓单)等的流动,关系到银行、物流企业、客户多方利益,在给各方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各种潜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结合风险来源加强与第三方监管企业的战略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山东总审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