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高原抗震救灾应用X线野战方舱的体会
2011-08-15易锐
易 锐
野战方舱在汶川地震后首次投入使用,取得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全军战地救护的先进设备,此次在高原玉树抗震救灾中再次发挥其重要性。X线方舱在灾区使用6个月,共检诊患者4000余例次。本文就X线方舱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X线方舱的基本情况
1.1 X线方舱的设备 X线方舱为6 m长、2.4 m双侧扩展后为36 m2方舱,舱内原有设备:车载U型转臂X线机;野战车载X线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便携式野战X线机,野战洗片机,诊视床,4个避震箱,在车辆机动时可将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便携式X线机及野战洗片机装入箱内固定,此次去玉树高原,考虑到救灾时间久,患者量大,另从医院携带1台移动式DR,重约550 kg,展开方舱后可固定在中间承重区。
1.2 人员设置及管理 根据设计要求,此次方舱展开床位100张,昼夜通过伤员250~300名,展开手术4台,按此要求,放射人员配置人数为2人:1名放射技师,1名诊断医师,进行分工合作,1人负责机器操作和患者体位摆置,另1人负责X线片的阅读和报告诊断。
1.3 X线方舱的功能 X线方舱配置的500 mA西门子X线主机具有摄影和透视功能,在战役卫勤快速支援系统中负责伤员胸、腹、四肢、颅脑、脊柱的摄影、透视,主要完成骨折、肺部疾病、异物定位等,舱内X线影像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完成患者信息的载入、存储及图像加工处理,通过卫勤快速支援系统内部网络实行DICOM网络传输,与手术、急救方舱共享伤病员图像或进行远程会诊,为野战时检查资料提供了快速科学、便捷的方式,便携式野战X线机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野外或床边检查,野战洗片机无暗室条件下冲洗各种规格X线胶片,移动式DR除具有一般DR的特点:低能耗、低放射剂量、实现图像的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之外,还具有较良好的移动功能,占地面积、占用空间小等普通DR所没有的特点,可连接自动洗片机。
1.4 完成的任务 X线方舱在青海玉树灾区接诊伤病员4000多例次,是四川灾区的6倍多,摄片3000多例,透视1000多例,男女比例 1.2∶1,年龄 1~86岁,优质片达 90%以上,其中摄片中以四肢、脊柱和胸部为多。
2 X线方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设备效率低 原有车载U型转臂X线机工作效率不高、图像质量不够清晰,操作速度缓慢,不适合大批量外伤病员的检查,球管只能转动两个方向并且转动速度缓慢,重伤员或者复杂部位投照不便,野战洗片机洗片速度慢,需要显/定液,这种液体容易老化,不方便携带,影响X线片质量。
2.2 舱内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舱门及舱体密封条容易脱落或密封不严,隔板空隙大,不利于放射防护,这样造成工作人员和非伤员受到电离辐射损伤。
2.3 操作间狭小 操作间配有观片灯,桌子椅子数量少,诊断医师阅片时没有地方写诊断报告,并且技师和医师同时在操作间工作时,空间不够。
2.4 建议配备数字化X线摄影及相应设备 此次另携带移动式DR占地面积小,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清晰度高,可以连接任何外界设备,例如激光相机、U盘、打印机,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摄影时间[1],为患者早期有效治疗提供了准确指导,但由于不是舱内原有配置,所以难以适应车载需要。
[1]甘 泉,刘冬明,殷瑞根,等.CR与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