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皂矾丸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2011-10-09李四强左立辉韩红满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障碍性骨髓贫血

李四强,宫 超,秦 伟,左立辉,韩红满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到目前为止CAA的治疗仍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本文总结了复方皂矾丸对部分复发难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其病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6例均为2000-01~2008-12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男28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8岁,中位年龄29岁。所有患者经血象、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象及骨髓活检等检查,按国内诊断标准确诊[1]。46例既往采用由康力龙、环孢素A、再障生血片三种药物单独或联合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无效或复发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复方皂矾丸 (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Z61020457)5~9 粒,3 次/d,少数患者同时继续既往治疗,如无特殊不适复查血象1次/2周,复查肝肾功能1次/月,复方皂矾丸治疗前均行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至少治疗6个月以上根据血象复查骨髓象及同一部位骨髓活组织检查疗效。

1.3 疗效标准 按国内疗效标准判断疗效[1],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 g/L、女达100 g/L,白细胞达4.0×109/L,血小板达10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男达120 g/L,女达100 g/L,白细胞达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增长30 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判定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以上者。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基本治愈6例(13.0%),缓解8例(17.3%),明显进步 10例 (21.7%),无效22例 (47.8%);总有效率52.1%。

2.2 治疗前后骨髓象有核细胞变化 有效患者24例,全部患者非造血细胞,主要是指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30%,均存在三系造血低下,粒系、红系以中晚幼阶段为主,巨核细胞减少。治疗后非造血细胞比例下降,治愈组及缓解组明显(P<0.05),而进步组均不明显(P>0.05);粒、红系、巨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愈组三系均明显(P<0.05),缓解组粒、红系明显(P<0.05),而进步组三系均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象有核细胞(±s)

表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象有核细胞(±s)

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巨核细胞(个)治愈组 6治疗前 17±4 18±3 38±5 1.0±0.3治疗后 31±5* 32±6* 20±3* 3.5±0.4*缓解组 8治疗前 20±4 19±5 39±4 1.0±0.3治疗后 33±5* 29±3* 23±5* 2.1±0.8#进步组 10治疗前 25±4 17±3 34±5 1.2±0.4治疗后 29±5# 25±4# 26±5# 1.6±0.5#分组 n 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

2.3 治疗前后骨髓活检的组织形态变化 有效的三组患者骨髓造血面积均增加,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比例上升,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血窦及小血管数明显升高,其中治愈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除巨核细胞数升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步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主要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包括胸性类激素(如康力龙)、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及中药(如再障生血片、益血生胶囊),还有其它一些如造血细胞因子配合治疗,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上述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的治疗仍是临床治疗难题。

复方皂矾丸对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已经得到临床有效验证,但是诸多文献报道重点观察了临床指标变化,而笔者除观察了复方皂矾丸单独或联合用药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从骨髓组织病理变化来探讨其作用机制。临床结果发现,既往治疗无效的CAA患者仍有52.1%有效,并对14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及生效后骨髓涂片及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方皂矾丸治疗前骨髓涂片中造血细胞比例下降,非造血细胞增加,而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减少,脂肪面积增加,小血管、血窦减少,粒细胞及红细胞比例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2],治疗生效后再复查,骨髓有核细胞的比例失调得到部分纠正,淋巴细胞比值降低,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比例升高,造血组织面积增加,脂肪组织面积缩小,骨髓血窦及小血管数目也增加,提示复方皂矾丸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增加造血组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的病变,或由于免疫作用的异常有关,而复方皂矾丸通过促进骨髓微循环增生来改善造血微环境,最终达到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复方皂矾丸由皂矾、海马、西洋参等药组成,皂矾含有10余种微量元素,其中铁、铜和钴等都是造血必需之原料,对于临床其它药物治疗失败或无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复方皂矾丸单独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仍会有一定的效果[3],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微循环的调节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23.

[2]闵 捷,王家跃,孔宪云.慢性再障病人骨髓活检的观察及探讨[J]. 山东医药,1994,39(4):20-21.

[3]赛音其木格,韩丽萍,刘秀兰.环孢菌素A、康力龙与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50):436.

表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组织形态学变化(±s)

表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组织形态学变化(±s)

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分组 n 造血面积(%) 粒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巨核细(个/LPF) 血窦(个/HPF) 小血管(个/HPF)治愈 6治疗前 10±2 19±3 18±7 42±8 1.2±0.5 1.3±0.3 0.4±0.1治疗后 42±6* 35±6* 33±3* 22±5* 4.1±0.9* 2.9±0.5* 1.1±0.4*缓解 8治疗前 18±4 19±6 20±5 39±3 0.9±0.2 1.1±0.2 1.0±0.3治疗后 31±5* 30±6* 31±4* 24±4* 1.2±0.5# 2.3±0.8* 2.1±0.4*进步 10治疗前 18±4 19±6 23±4 37±7 0.9±0.2 1.2±0.3 1.0±0.3治疗后 24±5# 23±6# 29±9# 31±2# 1.1±0.4# 1.8±0.7# 1.5±0.4#

猜你喜欢

障碍性骨髓贫血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你对贫血知多少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