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管理理论在企业 HSE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1-08-15张金安

关键词:管理者考核管理

张金安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精细管理理论在企业 HSE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张金安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HSE工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是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精细管理是改进和加强 HSE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 HSE工作引进精细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精细管理在企业 HSE工作中应用的途径和措施。

精细管理理论; 企业 HSE工作; 应用研究

HSE是健康 (Health)、安全 (Safety)和环境 (Envi2 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HSE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近年来,企业都建立了 HSE管理体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精细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来自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综合学科,其本质就是对目标的分解、细化、落实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以达到管理的最优化。对此,笔者认为,运用精细管理理论,可以解决 HSE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 HSE工作效率。

一、HSE工作引入精细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管理适用于 HSE工作

精细管理是相对于常规管理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理念。精细管理以“五精四细”为内涵,“五精”:一是文化、技术、智慧方面的精华;二是管理的精髓及其管理者的精华;三是在质量、品牌上追求精品;四是精通管理和精通技术,成为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五是精密,就是各种管理、生产关系连接有序、精准。“四细”:一是细分对象,二是细分职能和岗位,三是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四是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放在 HSE工作中,“精”可以理解为 HSE管理更好、更优,安全生产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 HSE工作更加具体,细针密线,不留瑕疵。HSE工作的精细管理就是从细节入手,注重过程控制,夯实基础,把握具体,注重落实,注重质量,确保效果最优,讲究专注,做好安全工作的每一件事,在 HSE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达到最佳。

2.精细管理方法能够诊断 HSE工作

HSE管理体系是企业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它的运行效果如何,是否处于最佳状态,仅靠 HSE管理体系本身不能够准确无误地发现问题,这就需要用另一种管理方法或手段去进行诊断、比较和检验[1]。根据精细管理的方法和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企业在 HSE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局限和不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一,有些单位 HSE体系文件的编写多粗少精,造成被动执行,使得基层 HSE工作仍然以粗放型、经验型管理为主;第二,HSE培训不到位,管理层对 HSE掌握不系统,知识相对缺乏;第三,由于受长期推行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单位仍片面强调产量和成本,HSE监管力度不够;第四,部分单位在对一线员工进行 HSE培训时,重 HSE管理理念灌输,忽视 HSE技能培训和提高,造成操作者的 HSE素质低下。总之,对比“五精四细”的内涵,企业在 HSE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 HSE工作中还存在着“两大两少”现象,“两大”:一是大而空,二是大而虚。“两少”:一是量化落实少、二是量化考核少,导致 HSE工作的每一个细分措施落实不到位。

3.精细管理是 HSE工作的一贯追求

解决上述 HSE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文化,改进 HSE工作的管理方式。精细管理又可认为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手段。从精细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它符合 HSE工作的管理需要,对于改进和完善 HSE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精细管理注重人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这正是 HSE工作的根本。二是精细管理注重强化细节控制和过程管理,体现在 HSE工作中,就是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工作无小事”。三是精细管理讲究过细工作,重视每一个环节创最佳,争一流,这是 HSE工作的一贯追求。四是精细管理重具体,重落实,重成效,有利于改进 HSE工作过于空泛,考核难以量化等现实问题。

二、HSE工作实施精细管理的途径

相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精细管理是一种企业战术管理方式,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诸多管理要素的注入,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因而,为使 HSE工作引入精细管理并且有效,就应当从观念、思路、考核入手,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或措施。

第一,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一是管理层方面,管理者在规划、部署 HSE工作时,要深入基层,扎实调研,做到精益求精,充分考虑到执行人员的能力,HSE工作的各项实施措施或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量化、分解和考核。特别是在职责的分配上能够坚持上下的一致性,真正把管理者的要求和执行人员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本单位具体清晰的而不是复杂难辨的落实措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才有可能使 HSE工作更加精细,更加具体可行。尤其是对基层单位,管理者制定的规划、意见等,只要建立在充分调研的扎实基础上,就不要再次让基层单位研究如何落实,而是明确地交给他们应该如何去执行。也就是说,管理者最关注的是基层单位的执行情况。如果一个好的 HSE工作方案得不到执行,精细管理就无从谈起。二是执行层方面,执行者要能够准确领会和精确地贯彻上级的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应酬,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要克服那种“执行就是应付”、“执行就是做秀”的陈旧观念,切实树立起“执行就是尽责”、“执行就是创效”的新观念,把 HSE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2]。

第二,创新思路,明确责任主体。HSE工作目标是需要依靠责任主体来实现的,在 HSE工作中实施精细管理,就是要对 HSE工作目标的细化、量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目标凡是能够细化、量化到具体岗位的,就落实到具体岗位,不能空岗;能够分解落实到个人的,就具体落实到个人,不能无人问津;能落实到一个人身上的,就不由两个人承担,防止相互扯皮。

第三,创新制度,精确考核。考核是 HSE工作的难题和重点。要依靠精细管理,对 HSE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随时随地,都能运用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和考核,包括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制度要到位。如果考核制度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会直接降低 HSE工作的精细管理程度。

第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精细”变为一种理念。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安全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次轻微事故和 300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起事故隐患。按照海恩的理论,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我们只要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就能杜绝 1%失误的出现。为此,要大力营造精细生产、精细管理的氛围,培养追求极致、不断超越的精神,使精细思想深深植根于每个员工的头脑,把“精细”变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成为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HSE工作实施精细管理的重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把精细管理看成是改进和加强 HSE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HSE工作引入精细管理,应当有重点和一般之分。其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 HSE工作的责任主体落实。如果 HSE工作的责任主体没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不符合精细管理的基本内涵。二是着眼于 HSE工作的落实措施。如果是“照抄照搬”、“文山会海”、“你好我好”等老样子,这就不是精细管理。三是着眼于执行力的提高。HSE工作中的执行力包括两方面,一是管理者的执行力是否得以提高,二是员工的执行力是否得以提高。在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执行力上,精细管理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都要精益求精地抓落实。两方面执行力的共同提高,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细管理环境,在此情况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在执行分工上都应当争做执行制度的模范。三是着眼于 HSE工作的评价考核。

如果忽略了对体系的检查考核,就会导致在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因此,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机制,按照 HSE职责的履行情况,严格做到奖惩兑现,要认真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签字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单位、个人的 HSE业绩表现,对照年度 HSE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考核,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把握工作方向,确保 HSE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目前,在国内一些企业中,精细管理在经营管理特别是成本控制中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在 HSE工作中也应大胆尝试引用和实施精细管理,用精细管理去检验 HSE工作。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需要管理上的精雕细刻,要把 HSE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使上下环节、不同专业能够有效沟通与衔接,做到既相互支持、配合,又互相监督、制约,形成上下“重细节、重基础、重过程”的 HSE工作风气,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 HSE工作的有效性。

[1] 宁金成,张安毅.社会责任、营利与公司本质——对公司社会责任观念的理性审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2] 任乐春.关于安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F 270.7

A

1672-6219(2011)03-0063-02

2011-04-15

张金安,男,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马建平]

猜你喜欢

管理者考核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