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2011-08-15汤维才杨子红刘玉芬
汤维才,杨子红,刘玉芬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汤维才,杨子红,刘玉芬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衡量和影响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被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合力不强、队伍不齐、制度不全、激励不够、创新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以共同成长为方向,建立思想政治队伍的素质提升机制;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以面向实际问题为方向,建立思政工作理论研究机制。
思想政治; 思想教育; 长效机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是衡量和影响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不断改进和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就成为高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迅速崛起的一个领域,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很多院校处于发展初期,再加上高职院校构成复杂,大多是通过合并重组、中职升格的方式组建成立,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这种发展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软指标,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被弱化的现象,重点表现在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整体谋划,长效机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力不强。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专业场所,高校的办学要求是“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育人”的实质就是要做到全员育人。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育人”之间往往是不平衡和不协调的,“三个育人”之间缺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的认同感,可能导致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性分歧。如有些教职工可能在学生面前赞扬学校,而有的教职工在学生面前贬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是一种分歧性的价值影响;“三个育人”之间缺少必要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的约束,往往会出现思想教育职能的交叉重复或留有空白的现象[2]。因此,“三个育人”的不平衡或不协调造成了思想教育的合力不强。
2.队伍不齐。高职院校在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来源复杂、水平不高、素质不齐的问题,重点体现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为了适应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高职院校几乎无一例外聘请了大量兼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人员一部分来自高校新近毕业的学生,一部分来自学校内部的教职工,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这些人缺少专业的培训,没有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学生的生活保姆,难以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3.制度不全。任何教育行为如果没有制度作保证,都不可能发挥长效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很难以量化的软指标,也往往难以提升到制度层面。比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何考核?一个辅导员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作用如何评价?一个管理部门的“育人”职能如何界定?正是因为没有制度来明确规定这些软指标,所以才导致全员育人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往往是脱节的。
4.激励不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待遇。激励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应该包括经济待遇上的奖优罚劣,工作机制的有效保证、工作条件的优化改进、相关制度上的相对倾斜等。然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往往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激励不够的现象。
5.创新不足。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他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与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我们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重点。”在高校里迫切需要创新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我们这个开放时代最活跃的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唯有不断创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大脑,然而受制于队伍的素质不高、管理上的懈怠和制度上的缺失,我们的创新明显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高职院校当前规模发展过快,管理水平与硬件投入滞后分不开的。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除了提高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外,必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一,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运行机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操作层、基础层。决策层主要指学院党委、专门负责思想工作的相关部门;操作层指专门负责思想工作的下属部门及工作人员、其它承担思想工作职能的相关部门;基础层是全体的从事一线思想工作的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状态应是实现三个层次的“合力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着眼:一是校园文化角度,必须树立具有统一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精神,协调全院上下的文化倾向性。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实验室、道路边、操场上、食堂、寝室都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文化对学生的育人效果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另一个是工作机制的角度,三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观念意识中的一致性外,还必须有教育行为上的协调性,这就要求有配套的工作机制作支撑[3]。比如,当学生中出现重大事件后,怎么才能在处理事件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获得最佳的平衡点。只有三个层次所涉及的部门、人员都具有明确的定位和相应的职能,“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以共同成长为方向,建立思想政治队伍的素质提升机制。一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整体思想政治队伍的素质提升也必须依赖于团队的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短板效应”。对高职院校来讲,思想政治队伍素质提升机制应有以下特点:一是经常性。时代在飞速发展,学生思想在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想较好地适应学生的思想变化,思政队伍的素质也必须经常性的提高;二是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有共性的规律,但人的个性化特点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另外,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也具有个性化的差异,因此,对思政队伍的素质提升也必须注重其针对性;三是全面性。思政队伍的素质提升,除了包含对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外,还应包含对其他非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
第三,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必须有规范系统的制度为保障,对于思想工作从激励对象来讲,激励机制应涵盖两大领域,即对教育者的激励和对受教育者的激励。这种激励机制具体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制度上倾斜,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先表彰等方面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出一定的倾斜;工作条件的改善,如值班条件、网络条件、沟通条件等;工作机制上的改进,如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机制等。只有从这些方面实现激励,才能给思想政治工作者营造良好的事业平台,才能稳定思想政治队伍并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四,以面向实际应用为方向,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机制。唯有理论上的突破才会引发实践中的创新。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理论研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但高职院校的长处在于应用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应树立面向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向。从理论上探讨现实问题的化解之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观点上突破。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应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对师生思想的动态调查研究;二是相关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探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观点上的突破。针对集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应集中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只有不断从理论上进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活力、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发挥长效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众多的高职院校经过了发展初期的规模扩张之后,势必要探寻内涵发展的创新之路,寻求兼顾规模与质量的科学发展之道。那么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也就成了我们不能回避的研究课题。然而,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校情,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上所述观点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思考,希望对广大致力于研究该课题的同仁们有一点参考价值。
[1] 王利华.论民间信仰影响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2] 杨爱华.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 徐柏才.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G 41
A
1672-6219(2011)03-0101-03
2011-04-25
汤维才,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杨子红,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玉芬,女,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马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