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视角下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

2011-08-15黄年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特教以人为本儿童

黄年春

(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湖南衡阳 421001)

浅谈“以人为本”视角下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

黄年春

(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湖南衡阳 421001)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深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某些管理环节越来越显示出与新课改的不适应性。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在认清工作特殊性的前提下,树立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作能动性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应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使管理对象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能的同时,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人为本;特殊教育学校;管理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权的重要保障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各地特教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活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综合效应不好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1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问题

1.1 经费严重不足

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无论校舍还是校园环境,无论学校设备还是办公条件,与普通学校相比都有极大差距。一些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公用经费,举步维艰,不能维持正常运转,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1.2 办学设备严重缺乏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学校应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康复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要创造条件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但目前,有许多学校的应有设备还相当缺乏甚至处于空白。

1.3 专业教师短缺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北师大特殊教育系主任、特殊教育专家谢非教授在谈到我国特殊教育现状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医院里最危重的病人需要医术最精湛的医生去救治,而特教儿童是最难调教的一个学生群体,却由众多技术并不精湛的教师去任教,这合理吗?”谢非教授的话发人深省。反思以前的特殊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改变特殊教育现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快特殊教育发展,必须要调整师资配备,充实师资力量,将学校的精兵强将配备到资源室辅导点和特教生就读班。

1.4 特殊教育学校行政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

特殊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目的是为教师和教学服务,为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提供支持,而不应是行政管理者以居高临下的管理者的面目出现,更不能凌驾于教师和特殊儿童之上[1]。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突出的表现是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行政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恶劣,甚至许多部门对自己的职能不甚了解,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的身份示人,把自己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运转的中心,这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官本位”意识过强导致。尽管在学校已经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但是由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变身为教学的服务者,不能改变原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加上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往往不能达到从事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能从全局出发,做好统筹协调的工作。师生如果办一件事,需要跑很多趟,多次周转,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资源,降低了办公的效率。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只注重对师资的引进和管理,不重视人才的使用,不注意预防人才的流失。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不能把目光着眼于产出和成就,而是必须给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把他们培养成能独立生活的人,能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就必须激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辞艰苦、不计成本地投入教学。

2 树立新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2.1 以教师为本

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使教师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爱业、敬业、乐业、创业呢?学校的管理者在健全教师的各项规范制度外,更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这样才能使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以学生为本

在学生的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特殊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特殊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育改革实验,立足于特殊人群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另外,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的管理:

(1)定期对特教儿童就读班的教师进行特教专业培训,了解有关特教知识。

(2)了解特教儿童就读班教师与资源室教师沟通、联系情况,定期检查特教儿童学习联系单填写与落实情况。

(3)定期组织开展特教儿童就读班教师献课活动。

(4)举办特教生作业展及作品展。

(5)深入课堂,调查、了解特教儿童随班就读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2.3 以个性凸显特色

个性意味着“个别性”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校工作也同样如此。另外,“个性”意味着“完整性”,把人的智力、身体、情感、价值分割开来“培养”的任何行为,都是会伤害到个性的,要以个性凸显特色。

(1)根据学生特点,发展学生个性。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把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作为办学的特色。特殊儿童虽然在身体方面有了障碍,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仍有各种潜力。如聋哑学生听觉有障碍,但视力优于常人,对事物的形状和色彩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这是他们学习美术和书法的潜能。

(2)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推出个性化的教学能手。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传统观念过分地强调应当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制订详细周密的培训、业务交流等教科研计划,制定统一格式的教案、作业、考试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规范、严谨。现代教育理论则与此有显著的不同。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同样一节课,相同的教学方法、辅助用具、教育对象 (学生),由两位个性不同的教师去上,可能得到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的个性差异造成的结果。

2.4 建立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全面性、规范性、操作性强的学校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加强情感沟通、政治学习、思想交流,广泛联系,缩短领导和群众的心理距离,密切干群关系。

2.5 开放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开放的环境是孕育创新的良好土壤,能给学校注入无穷的活力。学校只有与外界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与发展。

(1)向相关的上级部门开放。向相关联的上级部门的开放,即向所属地区的政府,所属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开放。因为学校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如相关政策、师资、资金、校建、内配、科研资源等都由上级相关部门输入学校,这对于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加强与上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分管特教的领导的沟通、联系是很重要的[2]。

(2)向家长开放。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会促进学校教育,反之,则会影响学校教育,降低学校教育效果。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不愿意多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圈子主要在家庭和学校,交往的主要对象也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因此,要培养特殊孩子的良好素质,学校一定要密切联系家长,让学校教育走进家庭,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问卷调查,建立家长联系卡或教师家访等方式和家长加强联系,从而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的特长、潜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政府有关弱势群体的教育政策法规,了解家庭和学校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从而使学校管理的相关政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把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训练工作做得更好[3]。

(3)向社会开放。特殊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关怀,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利用相关的节日和各种活动,将自身推向社会,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力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扶残助教的风气和氛围。如:主动与社会企业、慈善机构及兄弟学校联系,为困难的特殊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上的资助;与广播、电视、报业部门等新闻媒体联系,及时把学校的管理、发展状况和感人事迹传播出去,让社会了解学校,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与民政局、残联、社会慈善机构密切联系,争取他们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资助和智力支持;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积极与当地企业协作,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只要我们努力发扬特教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广泛宣传特殊人事业,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各部门的诸多帮助和支持。

[1]罗方.特殊少年儿童随班就读“零”拒绝 [N].现代教育报,2002-10-18(AOZ).

[2]郝良霞.十堰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调查报告 [G]∥柳树森.中国一体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572.

[3]顾六荣,赵爱琴.聋童随班就读的困难及其对策 [G]∥柳树森.中国一体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759.

G760

A

1001-7836(2011)05-004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18

2010-11-16

黄年春 (1965-),男,湖南衡南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特教以人为本儿童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