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1-08-15史丽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挫折

史丽颖

(大连市信息高级中学,辽宁大连 116021)

浅谈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史丽颖

(大连市信息高级中学,辽宁大连 116021)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在 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途径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培养途径

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机遇和挑战共存,现代中学生必须具有能适应社会、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这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更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

(一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等方面。

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发展,而且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也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很不稳定的活跃阶段,加上外在环境的影响及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二)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产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在高中阶段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狂傲、嫉妒、逆反、自卑、心理脆弱、缺乏自制、学习焦虑、没有自信等。从社会发展变化分析,就业制度的多元化,就业困难,影响着他们对未来择业的考虑;学校里,考试的紧张、作业的繁重、成绩的优劣及老师的评价、同学间的交往,使他们感到苦恼,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家庭中,父母的过高期望、家庭的破裂、生活水平的高低等也易使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同样,学生自身中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惯、依赖、孤傲、经不起挫折等心理问题。高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有:

(1)厌学心理,提起学习就头疼,不逼不学习,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的思想比较严重。

(2)自卑心理,在接连的比赛、考试失利以及其他种种挫折的打击下,逐渐丧失斗志,容易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而自叹自怨、自暴自弃,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和恶性循环。严重者,更是割脉自杀、跳楼轻生。

(3)自负心理,唯我独尊,目中无人,不谦虚,不谨慎,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4)自私心理,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同学在学习上超过自己,如不太愿意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问题,怕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

(5)攀比心理,有的学生以穿名牌服装为荣,见到别人穿,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买来,而不顾自己及家庭有没有实力。看到有的学生过生日上饭馆,自己也不能落后,一定要去比人家更高级的场所等等。经济条件欠佳的家庭由于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攀比心理,致使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三)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具有的特征[1]

(1)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如一个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理解一般同学所能理解的问题、记忆力下降、发呆等,很可能是产生了心理疾病。

(2)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能够互相认识、互相理解、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能得到同学的尊重与悦纳。师生相处,能够尊重师长,虚心求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具有健全的人格。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谦虚好学、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意志坚强。

(4)有正常的感情、心理意向。在欢喜的场合能高兴,在伤感的场合会难过。

(5)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够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

(6)有一定的安全感、有信心和自立性,对外部事物不无端猜测、杞人忧天。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复杂性,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样是复杂多样的,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

二、培养高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充分、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不自卑、不自负[2]

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进取心强,但受年龄特点和人生经历等因素所限,他们的期望有时并不符合社会需要。比如,很多人想挣大钱、出国,当政治家、企业家。一旦这种期望失落,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理想与自我实现、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保持心态健康。高中学生由于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再加上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尚未发育健全,易受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干扰和不良环境及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往往思想偏激,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作为教师,要努力找到原因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看待问题,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自负是不可取的,自卑同样是学生的大忌。自负和自卑的共同之处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都想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的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妨碍一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注意防止自卑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除了对自身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总结外,还要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心里有数。

(二)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历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大有作为。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消极悲观、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锻炼而提高的。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见缝插针,把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帮助学生认识挫折心理;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参与者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培养他们驾驭挫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在挫折和不幸面前,如果我们轻易放弃,就将一事无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公平竞争,战胜挫折,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引导学生调控学习压力,正确对待高考[3]

高中学生所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高考。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谆谆教导,同学间的你追我赶,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使很多高中学生对学习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妒忌、虚荣、冷漠、厌学等。例如,没有进入年级排榜名次,在考试中得了低分,他们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或妒忌心理,教师给予优生一些肯定和表扬时,他们会不以为然,十分反感。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局面延续一段时间仍未有所改观时,他们会失去信心和学习兴趣,甚至会故意违反纪律发泄内心的压抑。对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高中学生了解所谓好学生的概念,减轻学习压力,使他们明白学习过程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并不总是充满兴趣和乐观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并不是第一名或前十名才是好学生,所有在自己既有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不断地追求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学好知识,不仅是为了考大学,以后走入社会也有用。因此,作为老师,不应要求他们的成绩要达到多少分、要达到第几名,而是让学生每日都自省、自问,我今天努力了吗?我今天学会了什么?我这一次考试比上一次有没有进步?等等。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四)教育学生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在生活中,积极结交对自己有益的同学、朋友,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善于与别人沟通交流,生活中可以通过与同学、朋友、亲人、师长交谈、写信的方式抒发情感,多交流会让自己变得身心健康,许多困惑都会得到解决。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不计较得失,不计较谁比谁付出得多,这样,才能和他人真正地和平相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也要把学生当朋友,客观公正、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冷静地处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4]

丰富的校园生活,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课内外的活动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全面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和谐个性的充分发展和真善美结合。青春期是人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融入社会的高峰期,学校通过课外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更多的交往对象,更多的交往内容,培养其正确的交往观念和良好的交往习惯,使他们丰富的情感得以释放和迁移。高中生的心理具有相容性特点,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感情需求和规范。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宿感和自信心。同时,已经形成的群体心理气氛,对个人品行的感染作用是巨大的,它往往决定个人的行为方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班际、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比赛活动等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集体观念,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从而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尽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群体,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相欣赏、互相包容的集体氛围,使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

(六)教师要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影响学生[5]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一个老师的精神状态委靡不振,情绪反复无常,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影响学生,教师与学生接触多,教师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心理健康状况等对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对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性品质。教师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使其未来事业有成,不仅要靠教师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要求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张大均.高中心理素质训练教学指导书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林振海,陈传锋.中学心理学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丁道群,王晓平.心理医生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5]莫雷.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Cultivating Sen ior High School Studentsπ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 ILi2ying
(Xinxi Senior High School ofDalian,Dalian 116021,China)

Humanπs health includes both physical health andmental health.In the 21 century,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Apart from essential knowledge,good morality,and healthy bady,teachers should foster their studentswith sound person2 ality,the ability of adapting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bearing frustrations,as well a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life attitude.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 special period fo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when it is of i mportantmeaning to study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ir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mental health;cultivation approaches

G444;G631

A

1001-7836(2011)05-0109-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42

2010-10-22

史丽颖 (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教二级,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生活需要挫折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