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术后远隔部位迟发血肿再次手术的诊治体会
2011-08-15胡尚伟
胡尚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昌 330006)
颅脑外伤致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其他部位继发的迟发性血肿可以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期内,对危重中的患者形成连续打击,患者往往不得不马上接受第二次手术,这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该类患者21例,将其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颅内血肿术后远隔部位迟发血肿再次手术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平均3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摔伤3例,坠落伤7例,发现血肿时间,最短于术中,最长术后5 d,其中术中发现 4例,术后24 h以内发现14例,术后24 h后发现3例。
1.2 临床表现
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时GCS评分3~5分者8例,6~8分者10例,8分以上者3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2例,血肿侧瞳孔散大15例,其中12例在血肿清除术后散大瞳孔有明显缩小,在迟发性血肿术前发现瞳孔变化者10例,均于清除血肿后缩小。术后麻醉清醒后观察到意识变化(先好转,后恶化)者8例。有脑脊液耳、鼻漏者8例。
1.3 术前首次CT检查
显示急性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下、脑内均有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1例,血肿对侧有颅骨骨折19例(同侧5例),其中骨折线跨静脉窦者3例(均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对冲伤所致血肿20例,受力点冲击伤引起者1例,其中位于额、颞部者16例,顶枕部者5例,血肿量最大100 mL,最小30 mL。术中因脑组织明显膨胀而行去骨瓣减压者20例。
1.4 迟发性血肿情况
19例经过复查头颅CT发现迟发性血肿,其中4例术中发现(2例直接钻孔探查发现,2例术中CT发现),均为对侧硬膜外血肿,14例术后24 h内发现(均行CT检查),其中4例为同侧脑内血肿,余均为对侧硬膜外血肿,3例在术后1 d以后病情加重和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时复查CT被发现。其中1例为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现同侧脑内血肿,余2例为硬膜下血肿术后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
1.5 疗效诊断标准
随访半年后,以GOS评分评判疗效。良好:V级;中残IV级;重残:Ⅲ级;植物生存:Ⅱ级;死亡:Ⅰ级。
1.6 结果
21例患者中术后良好和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5例。
2 讨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第一次CT未发现血肿,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复查头颅CT出现的血肿[1]。自CT应用以来,文献报道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渐多,占颅脑损伤后的1.37%~10.0%,占颅内血肿的5.7%~7.0%,病死率为 19.0~71.0%[2-3]。 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发生迟发性血肿需再次手术者则较少见,本组21例只占同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总数的3.1%。
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制一般认为:1)压力填塞效应:颅脑损伤后,特别是减速性损伤,脑内血管及桥静脉易损伤,因血肿和脑水肿产生的颅内高压的压迫,冲击部位骨折板障和破损的硬脑膜动脉可暂时不出血,当骨瓣去除,硬脑膜剪开,血肿清除或使用强脱水剂后,压力填塞效应突然减轻或消除,原已破损的血管和板障迅速出血,形成新的血肿。2)手术减压可引起颅内容物迅速移位,可造成硬脑膜与颅骨内板剥离或桥静脉撕裂,形成血肿。3)血管舒缩机制障碍:外伤直接作用于血管,使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血管壁坏死,破损和出血。4)保护性机制:低血压或低血压高颅压时,常见于多发性损伤患者或术中失血过多,当有效血容量恢复,血压上升,颅内压降低时,出血源开始出血,形成血肿。5)血肿形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果受伤至手术时间较短时,手术过程中也可形成迟发性血肿。6)血凝障碍在迟发性血肿形成中也起一定作用[4-6]。
本组资料显示术后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术中或术后24 h以内(本组85.8%),所以笔者认为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极为重要。首发血肿多为对冲部位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仅1例为冲击点,为急性硬膜外血肿,这和脑外伤致伤机制密切相关,发生迟发性血肿主要为同侧脑内血肿及对侧硬膜外血肿两种,血肿即可在冲击点,也可在对冲部位,与文献报道[2-3]较一致。本组21例迟发性血肿均行了再次开颅血肿清除术,发现其中5例为同侧脑内血肿,均为脑内血管出血,术后均再去骨瓣减压,16例为对侧硬膜外血肿,其中4例见于广泛颅底骨折造成的动脉性出血,3例为静脉窦破裂出血,9例为颅骨骨折后致板障、硬膜表面血管出血,除2例双侧瞳孔散大病例,均放回骨瓣。手术方式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别。
术中、术后颅内迟发性血肿一旦发生,病情常十分凶险,一方面患者多为急性硬膜下或并脑内血肿开颅,原发性脑损伤严重,另一方面二次血肿造成继发性损伤,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特别对高龄患者更为严重。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根据文献报道及结合本组病例,有下列情况应警惕迟发性血肿发生:1)首次手术中出现脑膨出;2)清除颅内血肿后病情无改善或改善达不到预期;3)术后同侧散大瞳孔缩小,对侧瞳孔散大;4)术后病情反复;5)一侧颅内血肿清除后,对侧有骨折存在,或有脑脊液耳、鼻漏等表现;6)多发伤或失血过多,有低血压史。如果术中高度怀疑有另外部位的迟发性血肿,笔者的经验是快速完成手术后带气管套管直接护送进行CT复查,诊断准确、快捷,再根据CT征象决定再手术方案,因有骨窗减压,多没有立即病情恶化,并不耽误治疗时机。而钻孔探查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排外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有时按原有CT提示并不能发现血肿,仍然需要CT检查,反而费时、耽误治疗及影像预后。所有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应常规复查CT,对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有重要作用,因患者原发性脑损伤严重,意识障碍多明显,加上术后麻醉影像,使观察困难、容易疏漏,到出现瞳孔变化时已造成了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影像预后及生存质量。术中、术后处理需密切注意患者失血及血压情况,患者在首次手术后,多经过大量的脱水治疗,致二次手术中对失血的耐受能力明显下降,本组患者的第二次手术中、手术后的输血量平均为1000 mL,并且有1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血压降低,经过输血、输液后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死亡及重残率为47.7%,大大低于70%的相关报道[7]。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9.
[2]Lobato R D,Sarabia R,Cordobes F,et al.Posttraumatic cerebral hemispheric swelling.Analysis of 55 cases studied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J].J Neurosurg,1988,68 (3):417-423.
[3]陈建良,陈锦伦,吴耀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4):245-246.
[4]江野峰,梁庆新,何锦,等.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凝血、纤溶机能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2):132-133.
[5]刘菊业,张赛.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4-36.
[6]董万青,刘世勤,张国庆.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 30例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30.
[7]叶晖,陈汉平,翁睿光,等.颅脑损伤术中发生室性脑膨胀的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