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的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

2011-08-15钱小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工学院校

钱小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36)

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的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

钱小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36)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以及人文学科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等原因,人文学科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想提高人文学科地位,必须从合理定位人文学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建立人文学科的“工学结合”体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文学科进行适当改革,从而提高人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促进其发展。

高职教育;人文学科;困境;路径选择

人文学科指的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包括哲学、历史学、语言学、伦理学、文艺学等学科。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科,在当前高职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兴起的情境下,人文学科似乎不应该继续存在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高职院校。人文学科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巨大挑战,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人文学科在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现实困境

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改革和创新以对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人文学科处境的清醒认识为前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人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生存和发展受到压制,即使有所发展,也是处于异常尴尬的边缘地位。

(一)发展空间被挤占,趋向边缘化

高职教育被定位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成为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又能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1]这一定位导致高职教育片面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文学科在被普遍认为缺乏实际应用性的情况下,逐渐被高职院校所抛弃,发展越来越趋向边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学问开始产生普遍的科学化和功利化倾向,与工业经济挂钩的自然科学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得到大力发展,而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文学科却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压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全社会的功利化让人担忧,但不可否认,功利化又是目前最实际的选择。人文学科因其自身的“缺功利性”自然逐渐受到冷遇,发展空间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所挤占。

(二)无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总结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条基本特征:一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二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三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六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2]从性质上分析,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上六条基本特征;在实践上,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学科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利用自身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人文学科似乎与这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毫无关系,对于其他学科的成功发展,人文学科只能望之兴叹。

(三)工具理性得不到实现

高职教育并非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但长期以来对高等院校过多的模仿使得高职院校人文学科一直停留在空洞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创新,其工具理性得不到实现,学生就业困难,这成为高职院校人文学科最大的教育缺陷。

二、人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剖析

人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困难的发展处境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外部环境方面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满足企业需要,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文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人文学科知识无法与企业需求对接,成了阻碍其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现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范围本身就不包括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已经从一开始的“被忽视”变成了现在的“被抛弃”。

2.社会供需关系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型、技能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宠儿;与之相反,人文学科学生却逐渐趋向供大于求,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文学科学生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高职院校出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根据社会供需关系要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抛弃人文学科,这样的举措也在情理之中。

(二)自身条件方面

1.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多模仿高等院校研究型教学方式,实行封闭式教学,教学过程缺乏应用性,缺乏与社会工作单位的合作,或者因为学科性质问题,导致无法找到合适的合作单位,从而固守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育越来越脱离社会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需求,体现时代文化、科学技术、社会背景和教育对象的状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个性特点的健康发展,体现优化组合原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4]市场经济要求学校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然而人文学科的专业课程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反应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也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2.学科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人文学科一直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只能寄居在社会学科之下,自身没有活力,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职业变化和职业需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长期存在着认识上和态度上的误区,认为人文学科不具备实用性,培养的专业人才不需要具备生产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缺乏长远目标、缺乏社会针对性,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差,毕业生就业困难,社会认同度低。

三、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对人文学科提出了新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文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生存和发展,如何适应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人文学科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以下两方面可以为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一)合理定位人文学科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决定着发展前景,高职院校人文学科要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必须对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合理的价值取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学生后续发展需要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学科也必须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才能获得学校和学生的认可。这个动力支持体现在人文学科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使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文化认知,还具备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2.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高职院校人文学科在发展中要坚持传统性与创造性并重,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我国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自古以来,人文精神始终是各种学问和技艺的核心,也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内核。人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发展中要注重传统性和创造性并重。在传统性上,人文学科必须始终坚持传承理想、信念、价值等文化内涵,为科技进步提供价值指导和研究氛围;在创造性上,人文学科要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在学科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为高职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为社会各层次教育综合、协调、平衡发展作出贡献。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对高职人文学科而言,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高职院校这个大环境。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定位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这些新型培养模式使得唯职业观和唯科学技术观被过分夸大,教育资源大量向专业技术教育倾斜,人文学科逐渐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空间。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对人文学科给予适当权重的资源分配,而不是以功利心态挤占人文学科的生存空间。同时,人文学科自身必须进行合理调整,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理念,增强学科自身的适应性和说服力。

(二)建立人文学科的“工学结合”体系

“工学结合”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人文学科的“工学结合”体系,思想和实践都要有所创新,以实现突破性和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对人文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工学结合”的新探索,既要保持人文学科的特色,又要使培养方案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在充分贯彻能力本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1.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根据典型工作设计学习情境,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即筛选典型工作,要根据专业相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次,进行行动领域的归纳,即整合典型工作,要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再次,进行学习领域转换,即构建课程体系,要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最后,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即设计学习单元,要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5]

这样的课程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劳动的实际过程,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人文学科要融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主动革新,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要求,设计典型学习情境,利用项目、案例、模块、任务等载体,在整体把握人文学科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人文学科自身的、特色鲜明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设想,具体实施需要利用创造性思维,特别是与工作过程高度相关的典型学习情境的设置,还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实践研究。

2.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人文学科应当在不背离主体价值的前提下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革,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其自身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一方面,发展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和老化是阻碍人文学科发展的不利因素,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要求打破传统范式,引入多元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实行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借助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人文学科教育成果的展示载体,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人文学科的吸引力;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二者产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人文学科的发展。

3.建立完整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提高人文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必须将实践性教学提高到重要位置,开辟人文学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和完善,为人文学科的发展和人文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方便条件。”[6]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产学合作的伙伴关系,利用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可操作的人文学科实践性教学体系,才能真正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

人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实践性教学有其自身特色,与企业的合作不能简单模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必须结合人文学科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将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同时,兼顾企业利益,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提高人文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文学科发展陷入困境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使人文学科走出困境,高职院校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在合理定位人文学科发展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开发具有人文学科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学科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1] 柴秋,杨玉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07(6):40.

[2] 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3] 王俊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0(21):213.

[4] 朱琳.深化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57.

[5] 姜大源.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报告[R].南京: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09.

[6] 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2.

责任编辑:贾敬全

G710

A

1671-8275(2011)01-0082-03

2010-12-06

本文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青年专项课题“高职教育中人文学科建设状况研究”(编号:09GZQ042)的研究成果。

钱小卉(1982-),女,江苏海安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工学院校
盐工学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盐工学人
——沈 妉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盐工学人
——李 琦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工学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