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缺陷问题的解决途径

2011-08-15杜彩银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课件

杜彩银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 353000)

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缺陷问题的解决途径

杜彩银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 353000)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普及,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以积极的态度躬身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更要冷静思考,对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和缺陷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尽力解决。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缺陷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张嘴加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它集声音、文字、图画、影像于一体,形象直观而又声色并茂,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由平面走向了立体,使静态变成了动态,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容量和教学效果。然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虽具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在教学中也表现出一些缺陷。可是很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神化,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件的设计和准备等事务环节,而忘记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减少了师生的双向交流,降低了教学的亲和力,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应用时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避免现代化灌输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是道德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对的学生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群体,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被尊重、被关注的内在需要。“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因此,教学应该为满足这些需要服务,充分体现和真正实施教育的人文关怀。因为只有在人文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始终如一地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个活力涌动的生命,关注这些生命心灵深处时时跳跃的智慧因子。它引导大学生追求自由精神,探索社会正义,使灵魂升华;它激励大学生寻求光明,探索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它唤醒大学生唾弃庸俗卑鄙、愚昧自私、凶恶残暴,秉承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忙于展示课件内容,手忙脚乱地播放幻灯、动画,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学生成了观赏者。教师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被多媒体课件的“强势”淹没在昏暗的角落里,教师很少与学生对话交流,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变成新的“满堂灌”——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新的‘机灌’,甚至是‘人机一起灌’,其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追求对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关爱,满足人的理性及情感需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给学生“说话”的权利,给予他们精神的自由。我们应通过学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说”——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是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对抗辩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也可以开通个人博客网页),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动向和价值判断,疏而不堵,因势利导,一点一滴地激活他们的灵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真善美的东西;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让学生走近大师,聆听伟人教诲,与伟人对话,让精神升华,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我们有责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建构和充实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使他们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涵育人文精神,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把握适度原则,避免课堂信息泛滥

多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这本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是不少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喜欢将能够找到的资料都堆砌上去,一节课播放几十页文稿,插入十几幅图片,欣赏几个FLASH动画,导入几段影视材料,播放几段音乐。殊不知这样做会造成信息污染,因为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接受信息的量是有限度的。从心里活动的规律来看,当外界输入的信息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必然会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不过来或来不及分析、理解、同化、吸收新的内容、重要的知识点,容易造成压力和混乱,使人的紧迫感、压抑感、浮躁感上升,对信息消化程度降低,感觉麻木,思维不畅,深层次思考受到妨碍。有学生反映,在只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一节课结束后,大脑里留下的多是课件中的一些影像情景,而重要的知识点却没什么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好的,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控制好多媒体课堂中信息传递的量,把握适度原则,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内容精炼。在选取材料时,注意选择那些与课堂的知识点紧密相关的材料,那些有助于理解授课内容的材料,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较近的事例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对于可有可无的材料,哪怕是很精彩,也要舍弃掉,要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率的倾向。

三、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思维缺失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作业考试方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经常犯一些这样的错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片面追求课堂的信息量,在课件演示的时候切换过快导致学生时间匆忙来不及思考,正如法国社会家比埃尔·布尔迪厄所说的,“处在紧急状况下的人是无法思维的”;二是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逼真效果,过分追求课件的完美,从材料到结论,都向学生交待得滴水不漏,结果学生上多媒体课就好像看电影一样,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变成只管欣赏而不用动手动脑的“观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倡导“问题比答案重要,思考比结论精彩”的观念。“质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疑善问是激发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没有生疑善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学生紧张而又愉快的思维活动,是其智慧绽开绚丽之花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多媒体教学这种现代教学手段中娴熟掌握和巧妙运用启迪学生思维的“点金术”:一是演示的内容不要过多,要留有足够的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二是演示的内容不要过于“完备”,不要什么东西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要留有足够的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改革作业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一纸质作业,学生容易消极应对,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三抄”现象,即抄教材、抄网页、抄同学。但是,布置多媒体化的作业,学生不仅需要搜寻资料,分析提取资料,还要学习和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作业,这样切断了学生抄袭的念头,带给学生以新奇感。他们往往想方设法高质量完成,不仅收集大量文字、图片,还精心配备优美的背景音乐,悉心挑选紧扣专题的录像资料,甚至尝试运用FLASH动画等制作技术完成。这样做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了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其创新热情,形成了创新思维意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运用多媒体化的作业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只要使用得当,多媒体教学不但不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缺失,反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避免学生主体地位弱化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人—人”关系模式,多媒体介入使师生关系变成“人—机—人”模式或“人—机”模式,师生关系受到冲击,甚至逐渐弱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课件操作一键到底,流水式、连续不断的一味播放,学生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大屏幕上被动接受知识,师生各自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和显示屏幕进行人机交流,较少注意对方的形体语言,缺少真情实感的交流,容易使课堂气氛显得拘谨、呆板和机械。而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声情并茂、情绪激荡,没有心领神会、互助合作,没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表达,就根本不可能成功地调控课堂气氛,激活思维的火花,产生心灵的碰撞。这类现象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计算机加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具有“对话合作性、民主平等性、互惠互利性”等特征。学校不是教学工厂,多媒体也不能代替教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所以应该合理地处理好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以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跳出多媒体的束缚,扬长避短地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交互、与其他学习者交互、与学习资源交互、与机器交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帮助、讨论解决。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也提高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能力,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提问、新闻背景分析、热点问题追踪、主题论坛、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等方式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将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及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具有缺憾性的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减少它的劣势产生的影响,正确定位教师自身的角色,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融合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使多媒体成为服务教育教学的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精髓,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综合素质高的高职技术人才。

[1] 丁永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3).

[2] 吴伟忠.试论当前多媒体教学的几个矛盾问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 苏永明.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J].统计教育,2005(4).

[4] 王靖亚.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5] 唐国平,张剑峰,张兴荣.优化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主要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6(8).

责任编辑:石柏胜

G641

A

1671-8275(2011)01-0106-02

2010-12-26

杜彩银(1965-),女,福建南平人,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