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2011-08-15常辉
常 辉
(中南大学普教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5)
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常 辉
(中南大学普教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5)
经济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了必然趋势,要保持国家的民族特色,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很多,可利用导语设计巧妙引出爱国主义话题,利用教学目标概括揭示爱国主义内容,利用阅读提示敏锐捕捉爱国主义信息,利用背景简介不断积累爱国主义题材,利用课文讲解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因素,利用名句诵读用心铭记爱国主义传统。
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引出;揭示;捕捉;积累;挖掘;铭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合作的不断加强,经济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形势下,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对学生——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学科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国主义素材,而语文学科更是因其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本特点,在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所受到的熏陶和感染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导语设计巧妙引出爱国主义话题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那么,精彩的导语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因此,精心设计好导语,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用极大。通常几句诱发式的导语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教《黄河颂》这首诗歌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它气势恢弘、惊涛澎湃,日夜不停地奔腾在中国大地上;它九曲连环、风骨坚强,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它胸怀博大、源远流长,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化。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感动。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母亲,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黄河就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当抗日烽火然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激起万丈狂澜,战士们英勇杀敌的事迹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一曲豪迈的爱国主义颂歌——《黄河颂》。这一充满激情的导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利用教学目标概括揭示爱国主义内容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对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包括语文知识目标、语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和思想品德目标等几项内容。而对思想品德这一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利用教学目标概括揭示爱国主义内容,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科教学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我教《黄河颂》一课时,根据该诗感情色彩特别浓厚、思想性极强的特点,对教学目标作了如下精心设计:1.本文充满了豪迈雄壮的气势与爱国主义的激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营造音乐氛围,为学生搭建发掘内心情感、展现能力的平台,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2.感受诗中展现的民族精神,理解“黄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实现情感态度与人生态度的整合。3.培养学生爱我壮丽河山、爱我灿烂文化、爱我不屈人民、爱我锦绣中华的情感。教学时,通过教学目标的展示,学生对课文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三、利用阅读提示敏锐捕捉爱国主义信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含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信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只要我们的目光稍微敏锐一些,即使是隐蔽成份很强,还是可以捕捉到相关信息的。比如:《黄河颂》一诗“雄伟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的自读提示交代了作者面对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颂歌的背景;《最后一课》的预习提示“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概括地反映了作品中爱国主义的内涵;《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的自读提示则指出了本文与《黄河颂》一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一致性;《土地的誓言》的自读提示写的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拳拳爱国之心更是呼之欲出;《木兰诗》的预习提示虽较简短,但一句“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仍然能让人体会到女儿之身的木兰代父从军,抗击外族入侵的爱国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国人学习的楷模这个意思。
在这些提示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有效的德育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教学的德育功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利用背景简介不断积累爱国主义题材
有关爱国主义主题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事迹资料,对读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著名爱国作家的生命历程就是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对他们的事迹,教材虽有介绍,但文字简略,使人只窥一斑,难见全豹。如《离骚》这篇课文的题注对屈原生平的介绍仅寥寥数语,而屈原的爱国事迹车载斗量、不胜枚举。在课文教学活动中,补充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适当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信息。既可消除学生理解文意的障碍,与作品产生共鸣,又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不断积累爱国主义题材。如《藤野先生》一文,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在日本求学时的一段难忘经历,要了解鲁迅先生,就不能不了解他的这一段心路历程。他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著文呐喊以拯救国人灵魂,无不充满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利用课文讲解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因素
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数不胜数的爱国民族英雄,这些在语文教材中俯拾皆是。充分利用教材中显性的爱国主义素材,深入挖掘课文中隐性的爱国主义因素,去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是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应达到的境界。下面以教《芦花荡》为例,来谈谈如何挖掘课文中的爱国主义因素这个问题。
一是从故事情节中挖掘爱国主义因素。例如课文中老头子英勇杀敌的故事片断。一个年届六旬手无铁寸的老人,凭着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和高超的“水上能耐”单身智斗敌人,用莲蓬诱敌进入他的伏击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把一群武装齐牙的鬼子打得头破血流、命丧芦荡,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在抗战的烽烟早已消散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课文中老英雄痛击敌人的传奇故事仍然很令人荡气回肠、豪情顿生。
二是从关键词句中挖掘爱国主义因素。如分析“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时,让学生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部队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以嘹亮的歌声沉重打击了敌人,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说到底,歌声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超人智慧。
三是从景物描写中挖掘爱国主义因素。课文开头是一段环境描写。白洋淀素以环境优美、特产富饶闻名遐迩,但抗战时期敌人炮楼林立、岗哨森严,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到它们飞动的声音。作者爱憎何其分明!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作者在这段景物描写里将爱国主义激情有机地溶进了战斗的诗情画意之中,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环境描写的同时,也深深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六、利用名句诵读用心铭记爱国主义传统
教材中的名言警句,犹如鲜花绽放在书本的每一个角落,犹如宝石放射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摘录整理成册,每天记一句两句,日积月累,定会终身受益。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木兰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名言警句,或表现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或彰显驰骋疆场、气呑山河的英雄气慨,或抒发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高尚节操。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把这种爱国精神撤播在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七、利用情境创设艺术再现爱国主义内容
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过乎情。”良好的情境是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情感氛围。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善于运用现代媒体,在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情境,在逐步设置问题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解决各个问题中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我对学生们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而有的人却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等到做了亡国奴这一天,才明白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啊!”学生听了都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八、利用形象分析生动体现爱国主义情操
语文课本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许多选文,描写了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爱国之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的事迹,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形象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感,前往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两地记忆犹新,还有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最后弃医从文。再联想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壮语,一个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学生被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甘愿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祖国、献给为人民。
九、利用课文总结深刻归纳爱国主义主旨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师,又是生活导师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比如,教学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之后,我是这样总结全文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这样的课堂收束,学生怎么能不受触动呢?
十、利用习题习作科学提炼爱国主义思想
一本好的教科书,处处都蕴含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知识点。习题习作同样可以渗透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点。教师可抓住练习这个环节,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例如《中国石拱桥》,我们可以在“研讨与练习”部分节录《夜宿卢沟》一文,选文的最后引用了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这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盛赞,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还可以介绍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著名桥梁,不仅说明立交桥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情况,赞美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都是可资利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必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潜能。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文教学的延伸。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正确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一生发展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思想教育,让学生既写文章,又学做人。比如:学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之后,可以《由脊梁而引起的思索》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会通过中国由70多年前的贫穷落后到今天正以矫健的步伐迈进世界强国之林,申奥成功、加入WTO、载人航天试验成功等的纵向比较,写出内容具体、思想健康的文章。通过写作,学生会进一步为中国人感到幸福、自豪与骄傲,也会更加坚定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当然,语文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渗透思想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而且还要遵循学科自身的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度、有效,才能真正进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化境。
[1] 徐雪.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文学教育[J].2009(4)
[2] 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2010.11.22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
[3] 陈让林.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四境界浅议.宜宾晚报[N]2009年9月1日
How To Implement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CHANG Hui
(Centrl-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Hunan)
Economic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To mainte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it is necessary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carryout patriotismeducation.There are manymethods ofpatrio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Byusingblurb design todraw patriotismtopic,byusingteachinggoals tosummarize and reveal patriotismcontent,byusingreadingcues tograsp patriotism imformation,by using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oaccumulate patriotic themes,byusingthe analysis ofthis text todig patriotic factors,byusingreadingclassic sentences tomemorize patriotic tradition.
Chinese teaching;patriotic education ;draw;reveal;grasp ;accumulate;dig;memorize
G21
A
1671-5004(2011) 03-0111-02
2011-5-4
常辉(1975-),女,湖南汨罗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中南大学普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