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1-08-15赵宗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赵宗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及对策研究

赵宗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通过网上服务专栏,及时有效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实际问题,正确引导大学学生成为栋梁之才。

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时事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在现代化信息条件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性,从根本上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也要有所改进。

一、互联网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一)、互联网发展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面临挑战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封闭式教育模式,通过授课、校园文化、个别谈心和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来进行,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教育材料向学生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促进其思想、行为发生转变,整个过程具有极强的可控性。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面临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却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面临挑战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封闭式教育模式这样的局面,高校学生能够摆脱传统的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接受教育的方式,仅仅需要一台联网计算机,就能随地获取信息,迅速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状况。而且由于大多数人通过昵称,假名,别号上网发表意见,教育工作者很难知道发表者究竟是谁,因而便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以来,高校原先封闭教育空间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性的、全球性的教育空间。如何尽快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迅速现代化,如何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化形势下可控性面临的挑战,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面临挑战

网络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等多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表现为动荡性、不平衡性,挫折承受力较差,一没能抵挡这样那样的诱惑,便容易出现相关的心理问题。据报道,许多高校学生沉迷网络以后,由于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转变,行为偏激,做出很多难以想象的不合理举动,例如,有些学生利用自身娴熟的电脑技术成为“黑客”,威胁某些机构或部门的信息安全;有些学生受色情、暴力以及宗教仇恨、民族歧视、种族主义宣传和侮辱言论等文化垃圾的严重危害,世界观、价值观严重偏移,思想及生活方式西化。而且,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上网寻找“精神寄托”的高校学生人数正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网上不良行为层出不穷,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加强道德建设、变他律为自律、升华道德主体的思想提出了严峻挑战。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任务面临挑战

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政治观和法制观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在我国起步以后迅猛发展,高校学生信息获取途径也因而大大拓宽。然而网络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使得网络资源鱼龙混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网络世界的强势,长期以来通过网络进行政治、文化上的新殖民扩张,极力宣扬资本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网络成为了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争夺的新阵地。高校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缺乏对错误信息足够的甄别能力,在价值选择时更易走入误区,例如网络的无规范性易造成大学生道德弱化,意识形态的渗透易消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沉迷于网络易导致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性等等。这样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便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网络对其思想政治观念的影响已大大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涵盖内容,当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这样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权威地位面临挑战随着信息网络在高校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内容都产生了一系列变化,网络站在了时代和科技的前沿,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也随之大为加强。信息多向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教育重视不够,网络信息素质低下,对网络法律、法规了解的匮乏等,有时甚至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迟于或少于被教育者的现象,使得教育者在一定情况下处于尴尬境地而失去了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如何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时期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跟上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的发展,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继续担负起引领时代潮流的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需要应对的问题。

(二)、互联网发展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

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和开拓视野的机会,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网络的先进技术也使得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不断现代化。因而,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

1.网络信息的高度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速度大为提升

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开放,较之传统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互联网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元,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加之网络信息涉及到政治、科学、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方法更现代化,教育手段更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借助网络获取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来自人类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同时,还可以在不受体制、制度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过程、信息获取和传播途径等都大大提升,发展速度大为提升。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性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模式大为转变网络时代,高校课堂的外延大大扩展,教育方式突破了传统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互动双方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网站成为新型信息共享途径。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对资源信息的掌握受时空地域的局限而相对片面,不可能实现充分共享,高速便捷的网络弥补了这一不足,使众多教育资源得以充分交融与利用,因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便大大增加,方式更为丰富,舞台大为扩展,时空得以充分延伸,传统模式得到了较大改进。

2.网络传播的高度便捷性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做到及时快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需要为了一件事费尽周折,甚至“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却收效甚微,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和通讯手段,信息传递高效、迅速、快捷,大大削减了通讯的成本和费用许多工作一封电子邮件便可以轻松解决,即使相距万里之遥,也可以与学生“面对面”讨论问题。网络的快捷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障碍,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交流的高度虚拟性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方式更富具活力网络虚拟技术使以往许多只存在于幻想中的东西变为“现实”,基于网络虚拟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意识的设定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更为丰富活跃。由于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说实情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因网络交流多以匿名、假名、别称的方式进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能够在没有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以平等身份互动交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这样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更具活力,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影响和行为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的领域开拓。

二、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想法

在网络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当前,由于互联网络在我国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尚未完全体会到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这种网络观念直接影响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1.认识网络思政教育重要地位,加大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力度

教育工作者应继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信息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网络上黑色文化、黄色文化、暴力文化泛滥已成为大学生犯罪,思想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对网络不良信息的高度警惕,使他们讲究网络公德,自觉远离网络污染,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适应新时期新情况的工作要求,树立新型教育观念。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互联网相关知识,加强对网络和网民的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还应学会适应网络发展的形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积极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积极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宣传,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载体。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借助新兴交流手段,如网上电子公告版、电子邮件、校园新闻等,开展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活动,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营造网络思政教育氛围,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国外一项测试表明,约37%的学生是通过触觉学习,34%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只有29%的学生是通过视觉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应充分运用动画、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宣传氛围,培养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识和观念,同时运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培养和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象的兴趣和热情,博取高校学生的“青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和价值,保障和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运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注重网络语言艺术和方法的应用,做到与学生网民的平等对话,以营造更为有益的网络环境教育氛围,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

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情形不容乐观,多数高校仍未把信息工作列入日程。网络既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建立信息网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摆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要以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为宗旨,坚持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采取多媒体等形式,做到多样新颖,富有感召力、吸引力,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和兴趣。在栏目设置、信息采集与发布上以高雅文化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弘扬主旋律,抵制有害信息的影响,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总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尤为重要。

3.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网络意识和能力,建立高素质的网络信息工作队伍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人才为政事之本”,人是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化诸因素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运用科技手段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与信息网络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还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份教案讲到底”的传统做法,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校应结合网络环境这一新的形势,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网络意识和能力,培育懂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服务育人的作用。而且具备良好的网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从网络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还能担当起网上防火墙的角色,从源头上净化网络,避免学生接受不良信息。

(二)、利用网络媒体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对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前瞻性、赋予时代性、加强针对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主动出击,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具体做法如下:

1.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作为主要内容,开辟“红色”专栏,弘扬主旋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正确。同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用积极向上的、突出时代主题的信息充实网站,结合社会问题、时事形势以专题形式推出,采取网上调查、评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近些年来,国内的许多高校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的尝试,也出现了一些十分有积极的影响的网站,积累了有益经验和方法。主题网站应当特别注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只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养成严于律己,守法文明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思想教育的被动局面。利用网络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丰富性和及时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从这些新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在创造性运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所谓网络平台,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广为应用的程序和系统,主要包括电子邮件、论坛BBS、即时通讯工具等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积极探索和构建网络时代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努力使各种现代传媒手段特别是网络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工具。

2.发挥网络特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健康人格

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和一定的伦理道德约束。网络文化深入校园,使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内容、文化体制、文化载体受到冲击,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网络思想教育强调从教育对象的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发展的真实性与和谐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网络特色,多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救助等系列栏目和窗口,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以“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需求”为理念开设特色专题,通过内容翔实,富有吸引力的专题内容,在大学生中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宣传正确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构建高校学生健康的人格。拓宽思想教育渠道,实现思想教育多种媒介整合

网络宣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高校网站在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可以大有作为。积极开展类似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快捷性优势,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当然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也需要公众网络的支持,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媒介整合,形成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由于大众传媒受众多、传播快、覆盖面广,而且自然、亲切,没有强制性,因而在大学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十分强大,通过的大力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充分整合资源,将思想教育网络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形式更为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从而增强思想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服务,做好网络信息监督

网上服务专栏,能够及时有效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实际问题,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服务专栏,进行各种服务活动。通过网上服务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信息资源。然而由于网络所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网络有害信息也猖獗蔓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强化校园网络管理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十分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高校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自觉避免色情、暴力、凶杀等不良信息,同时高校要采取技术手段,利用监控软件对信息系统数据和程序进行实时监控,设立不良信息过滤器,剔除不良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网络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结语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新兴校园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积极因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面对其弊端,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全力避免其消极影响,这是现阶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只要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容应对,勇于创新,积极地利用网络媒体这一资源,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 韦吉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

[2] 闫春娥.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平原大学学报,2006,(3).

[3] 徐增勇.网络的挑战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5.

[4] 谢海光.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 高巍翔.建立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6] 古城.对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7] 潘敏、陈中润、于朝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11月.

[8] 张耀灿,郑永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 苏崇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0] 熊绍辉.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教育报(京).2000.(3).01-05.

[11] 张文杰等.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03).25-28.

[12] 徐艳曦.多样化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工机制创新[J].湖湘论坛,2002.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ZHAOZhong-kang
(Hunan Indusery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As student-administrator;we are supposed to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serious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using methods with networking,information-based,media-based and personalization and therefore,tracking the students'psychology in all weather conditions.By this way,we can guid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become the backbone of our country.The main par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he party's basic line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education,patriotism,socialism and collectivism,the revolutionary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education,socialist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rnal education and intern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fic relationships,school education and non-school education,tangible education and intangible education.

net;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412.62

A

1671-5004(2011) 03-0037-04

2011-2-14

赵宗康(1980-),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