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数字移动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2011-08-15王俊杰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乘客数字

王俊杰,于 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中国数字移动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王俊杰,于 芳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数字移动电视是国际公认的新兴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数字移动电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数字移动电视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数字移动电视节目的三种途径:一是节目设置必须符合“动众”特点与需要;二是长途移动电视节目以 “内容为王”,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三是短途移动电视节目要遵循“编排规律”,讲求编排策略。

数字移动电视;电视节目;问题;出路

数字移动电视是一种新兴的电视技术。2003年 1月 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正式开播,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展移动电视运营的城市。2003年 10月 1日,长沙移动电视信号测试成功,为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五城资讯》于 10月 18日正式播出。2004年 5月 28日,移动电视在北京公交车上亮相。从此,我国的大中城市刮起了一股移动电视旋风。截至2007年 2月,我国已经有 40多个城市开办了公交移动电视。2007年 12月 18日,CCTV移动传媒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正式开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移动媒体业务,开发了公交频道、机场频道、地铁频道、肯德基频道和麦当劳频道等五大播出平台。2010年 12月 7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与航美传媒强强联手共同打造 “CCTV民航频道”,建成覆盖中国大陆 38家机场的航空电视播出网络。数字移动电视的出现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拓宽了电视发展空间。但是从目前移动电视的整体发展来看,移动电视的节目表现平平,劣质广告充斥于耳,节目内容千篇一律,数字移动电视陷入发展困境。本文从分析我国数字移动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入手,探求优化与发展数字移动电视节目的途径。

一、当前数字移动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电视节目是移动电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的移动电视处于起步阶段,其传播优势还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当前我国数字移动电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节目老化,原创节目少

传媒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数字移动电视发展迅猛,其市场前景诱人。目前我国数字移动电视仍处于行业垄断时期,一些经营者急功近利,想尽快收回投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移动电视原创节目少,而且重复率高、更新周期长。公交车上的电视节目多是转播电视台的节目,没有移动电视的特点,很多节目事先录制好后反复播放。而不同的公交线路播放的节目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一些中等城市的移动电视,原创节目很少,主要播放几首歌曲、几条消息,其他就是用广告来填补。公交车还没有走完全程,电视节目已经重复了数次,让广大乘客非常失望。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曾经说过:老百姓在乎的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能看到什么内容。事实上内容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移动电视的最大瓶颈。

(二)节目定位模糊,质量低下

数字移动电视打破了家庭收看电视节目的格局。在交通工具上,电视节目终端只播放一个频道的节目。乘客没有选择播放节目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收看节目。乘客这种被动收看节目的状态,无疑会降低移动电视的收视效果。

由于移动电视节目面向众多的乘客,导致节目定位模糊,观众流失现象严重。节目品种单一,不同的时段重复着相同的新闻、娱乐节目和广告。虽然重复播出具有积累效果,但乏味的节目令人生厌,引起受众强烈的不满。节目内容缺乏新意,导致移动电视无法吸引自己的受众群体,无法产生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台为例,它已经开办的栏目达 40多个。内容虽已趋于多样化,仍有明显不足。比如节目的服务性差、信息量小、新闻的实效性不强、广告过多等问题,移动电视节目缺乏应有的影响力。

(三)广告扰民现象严重,导致乘客厌烦

广告收入是移动电视的主要经济来源。移动电视具有垄断性传播的特点,它会把大量广告无条件地 “塞”给乘客。由于相关部门对广告审查不严,移动电视成了劣质广告泛滥的“重灾区”。药品广告、医疗广告随意夸大疗效,一些保健品广告缠绵悱恻不堪入目,让带孩子的乘客无所适从。

应该说,优秀的电视广告是一种精神享受。但是由于大量电视广告缺乏独特的创意,制作上没有新意,恶俗广告充斥于耳,令人厌烦。移动电视中长期播出这样的广告,严重影响乘车环境,乘客会产生厌烦心理。有的城市的移动电视播放非法广告,一些乘客则将公交公司告上法庭。

(四)收视环境差,影响传播效果

数字移动电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方式播放和接收节目。数字移动电视与传统的电视相比,最大优势是支持移动接收,且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当交通工具时速低于每小时 120公里时能保持电视信号的清晰和稳定,保证乘客正常地收看节目。

事实上,我国移动电视技术还不够成熟,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以北京为例,由于楼群、高架桥对信号的阻挡作用,时常会出现黑屏和信号中断现象。而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的抗震能力差,导致接收故障时有发生。

此外,移动交通工具的收视环境差,外界干扰大。机动车的马达声、乘客的交谈声以及站点的报站声都会对电视节目的伴音产生干扰。另外,乘客的拥堵、乘客的上下车不同程度地影响观众视线,时断时续,导致无法正常收听收看,直接影响节目传播效果。

二、优化数字移动电视节目的主要途径

以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字移动电视节目传播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提高节目质量才是提升数字移动电视影响力的基本保障。事实上,数字移动电视节目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其“内容”并不是对传统媒介产品的移植,而是在注意力争夺战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1]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节目设置必须符合 “动众”的特点与需要

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一般是在家庭私人空间中收看,气氛和谐。移动电视的传播空间是一个公共空间。移动电视的观众是临时聚集在一起的 “动众”,上上下下,既陌生又庞杂,“动众”之间甚至存有戒备心,受众群体构成极为复杂。尽管如此,这一变动的受众群体也会有共同心理需求。移动电视节目应建构符合移动受众群体特点的节目体系。

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运营之初,节目内容总体定位为 “以新闻资讯为主,以公益宣传为辅,以生活服务为重要补充,发挥电视直播优势,打造集时效性、公益性、服务性于一身的独特的户外移动电视新媒体”。[2]节目开播第一年主要使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节目资源,取得有效的传播效果。但随着节目中广告增多,加之乘客对移动电视新媒体的新鲜感的下降,收视效果下降。实践证明:在节目上,简单的拿来主义不适合移动电视这一新媒体的需求。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众传播日益分众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身处分众时代的受众消费是一种“欲望化”消费。移动中的电视观众,他们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信息需求和欣赏水平各不相同,但“欲望化”收视心理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强调新鲜与刺激。

分众时代的电视观众以精神需求的多指向性为特征。移动电视要充分发挥其传播功能。以地铁为例,北京地铁电视于 2007年 5月开始大规模安装数字移动电视,目前北京所有地铁车厢和站厅都装配了液晶显示屏。其传播的电视节目涉及新闻、民生、文娱、服务、法制、体育、专题、信息、动画和短剧等丰富内容。调查表明:乘客每天乘坐地铁时最期望看到的电视节目依次是新闻时事类占 41%,娱乐休闲类占 40%,体育类占 20%,服务信息类占 19%,其他类的节目则相对较少。[3]

(二)长途移动电视节目以 “内容为王”,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

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长途汽车和民航。由于旅行时间长,空间相对封闭,加之乘客长时间乘车中多处于随意甚至有些无聊的状态。单一频道的移动电视节目会填补旅客的闲暇时间。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后来,社会学家查尔斯·莱特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书,在拉斯韦尔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提供娱乐。[4](P58)

长途移动电视节目必须从乘客角度进行节目设置,寻求合理定位。由于长途旅行有着特定路线,不少乘客在地缘上比较接近。他们虽然分散,但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所以,可以根据乘客一些共同特征,“量身定做”为特定路线设置有特色的系列节目。另外,节目形式要尽量轻松活泼,力求消除旅途疲劳、缓解身心压力。

1.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及沿途新闻。新闻类的节目一直是观众们比较喜爱的节目类型。数字移动电视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只有做到准确及时地提供实用性信息,才能使受众主动观看节目。贴近乘客,力求满足乘客的收视需求,及时播报重大新闻事件和沿途新闻。

2.加强资讯类信息服务节目,为乘客提供更多的出行参考。人们对资讯类信息的选择,因社会阅历、性别而有所差异。日本博报堂综合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男性资讯需求依次是趣味资讯、运动资讯和事件资讯。而女性对运动资讯没有表现强烈的兴趣,女性资讯的需求依次是时尚资讯、趣味资讯和事件资讯。这说明资讯类节目有必要突出趣味性,这样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接收效果。

3.娱乐类节目为乘客带来欢乐,消除旅途疲劳。美国著名的传媒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曾指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级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5](P114)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电视娱乐节目具有释放、宣泄和减压等功能,是其他节目类型无法替代的。比如,在列车上播放一些有文化品位的综艺节目,为乘客带来欢乐,这对消除旅途疲劳、增加旅途乐趣大有帮助。2010年春运期间,鼎程传媒在列车电视中全力打造六档各具特色的春节特别节目,包括《虎年说虎》、《经典贺岁电影联播》、《历届春晚小品集锦——本山大叔和他的搭档们》、《历届春晚歌曲集锦——走红歌曲串串烧》、《2009新闻大盘点》和《明星大拜年》,给观众带来非同凡响的享受,受到乘客的普遍欢迎。

以上三类节目不能涵盖长途乘客的欣赏需求,还可以根据乘客群体的年龄特点,增加有针对性的节目内容。总之,根据乘客群体的需求,合理设置节目,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

(三)短途移动电视节目要遵循 “编排规律”,讲求编排策略

短途出行的人们主要是乘坐公交车、地铁、轮渡等交通工具。移动电视既要根据不同时段的价值合理设置播出内容,又要深入研究节目编排,突出整体传播效果。

1.依据乘客出行特点,设置实用的信息服务栏目。短途出行与长途旅行有很大的不同。统计表明:公交、地铁乘客乘车时间平均 40分钟。针对这一特点,移动电视节目应力求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资讯类节目要及时,并突出实用性。

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节目设有多个小版块。如,《新闻夜线》、《上海早晨》、《东方快报》、《媒体大搜索》、《股市快报》、《健康有约》、《电影视线》、《荧屏导视》、《防范伴你行》、《娱乐放送》、《国际时尚前沿》、《幽默一刻》,突出了节目的新闻性、服务性和娱乐性。上海“地铁剧”《晴天日记》也吸引了众多乘客的视线。

2.注重节目编排。公交、地铁乘客流动性大,移动电视收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移动电视打造有特色的综合频道,必须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其策略直接影响到节目整体传播效果。根据公交、地铁乘客的出行习惯,节目编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上下班高峰期节目编排,二是平时乘车节目编排。

上下班高峰期是节目的“黄金时间”,对提升移动电视的品牌价值至关重要。早晚上下班乘客以当地居民为主,乘车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可以安排一些固定时间播出的栏目。比如,新闻资讯栏目、出行指南、路况直播。平时乘车时间乘客上下车频繁,鉴于此,在节目编排上可以采取以 1小时为单元的固定节目布局。北京移动电视在上午 9:00-12:00、下午 13:00-17:00、晚上 19:30-22:00这三个时段,采用 “黄金一小时”的编排策略值得借鉴。在一小时的时间内,以整点新闻直播为“虎头”,以公益宣传和信息服务为 “龙身”,以娱乐节目为 “豹尾”,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乘客的需求。[2]

三、结语

数字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不仅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汇聚了中青年主流群体。数字移动电视要办出特色,需要借鉴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服务“动众”的交通广播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北京交通广播以“移动人群贴身媒介的市场定位和以路况信息、交通新闻为主打节目,以服务性、娱乐性节目为辅助的专业化内容,适应了社会变革受众细分化的需求,形成了频率的个性化、特色化,进而进行品牌化经营”,[6]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数字移动电视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以优质节目为乘客提供贴心服务,构建“内容为王”的信息传播平台,把数字移动电视产业做大做强。

注释:

[1]唐佳希.移动电视媒介的内容定位和广告经营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05(9):39-41.

[2]王 伟.移动电视如何打造内容平台 [J].中国记者,2008(6):83-84.

[3]路长伟.北京地铁电视收视效果实证研究 [J].青年记者,2010(28):74-75.

[4]邵培仁.传播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美]尼尔·波兹曼著,章 艳译.娱乐至死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EB/OL].http://210.73.64.37/articledetail.jsp?id=11745464940001.

G22

A

1008-6471(2011)01-0102-03

2010-12-24

王俊杰 (1965-),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理论和新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乘客数字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最牛乘客
答数字
车上的乘客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数字看G20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