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业教育在城市经济增长极培育中的作用

2011-08-15伍叶琴戴宏才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增长极职业经济

伍叶琴,戴宏才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2.深圳龙岗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深圳 518172)

论职业教育在城市经济增长极培育中的作用

伍叶琴1,戴宏才2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2.深圳龙岗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深圳 518172)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实际价值。职业教育尤其是在城市经济增长极培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为培育城市增长极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也可以帮助城市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职业教育;城市经济;增长极;作用

一、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教育外部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起源于劳动,产生于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壮大和发展。显然,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需要和支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教育的促进和保障。由此可知,教育与经济客观上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共生互动关系。

在分析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应当是其中最为密切、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一组关系。纵观世界各国各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演变历程,从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劳动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正是这种需求的存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求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教育与之配合,同步发展,并通过经济规模、经济类型、产业布局、财力状况、市场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模式、空间布局、学校数量等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人力资源培育、提升人的科学素养、服务社会等方式,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两者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日渐深刻。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和条件,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职业教育具有的生产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再生产以及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特殊功能即对生产的影响,体现了职业教育对社会再生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如果职业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则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通过研究发现,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其“智力劳动”能力之比是:大学∶中学∶小学 =25∶7∶1。这说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越高,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越明显,劳动生产的能力越强;而劳动能力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近十年来,城市的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毕业生,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拥有了更多的人力财富。

总之,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直接而密切的,它能够主动地积极地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显性的经济价值。

二、职业教育在城市经济增长极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有助于为培育城市增长极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

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育自己的“增长极”是十分有效的发展思路。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5年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的论文,首次提出 “增长极”概念。佩鲁认为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后来有许多经济学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一个国家 (特别是经济规模巨大的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 “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的。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或行业领域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提出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运用这一理论来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例如,巴西在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时期,其政府就开始采取种种激励手段来刺激亚马逊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增长,使位于亚马逊河中游的“玛瑙斯自由港”成为了巴西最大、全世界最大的经济特区,并成功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也是通过强有力的投资倾斜和政策扶持,使帕朗地区成为该国西北地区的增长极并产生扩散效应。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也是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分别建立起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洲、环渤海湾三个增长极。它们仅用 2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为我国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培育城市经济增长极,城市必须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城市中的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以期产生扩散效应,进而带动其它劣势地区的经济发展。

按照增长极理论,要成为增长极必须有强大的产业集群,有完备的工业体系。“集群”是源于生态学的概念,原意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栖所中的族群。把集群概念引入经济发展中,特指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群现象。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众多企业又围绕核心产业在区域内聚集,相互之间分工与合作,组成一个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并最终形成专业化的区域市场。发展产业集群,提高集群竞争能力,实现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人才聚集是至关重要的。

打造经济增长极,做大做强产业体系,就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而这一切的实现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制造业中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技能人才缺口比较大,尤其是高级技师紧缺。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了调整与重组,城市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本市的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有较高劳动质量的工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需要紧紧围绕产业集群而打造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真正起到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职业教育有助于城市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就业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面临着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就业问题就是我们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无论是一般的市民就业问题还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成为我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是生产结构的问题,更主要是要求就业人员的素质结构问题。由于长期形成 “重文轻理”、“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格局,使得大量的劳动力缺乏良好的素质结构,导致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而失业。以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例。由于过去在较长的时间里所形成的普通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一种确定性的关系 (即受教育者将来的就业岗位与眼前所接受的教育是一种对应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与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知识型劳动力的增长超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这种确定性关系逐渐开始失去其存在的基础。但是,长期的普通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导致人们认为,组织化的普通学校教育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形式,也是就业的唯一途径。因此人们很难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不稳定性,也就难以认识到正是这种普通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二元分割的现行教育制度,才是导致大学生素质结构单一以致他们就业难的一个制度性的根源。因此国家要促进社会就业,就必须打破普通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教育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结构,发展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要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提高城市就业率。总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坚持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是把城市的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职业教育有助于城市的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由于我国的城乡结构问题,农村发展的问题是 “三农”问题。而在“三农”问题中最主要的又表现在农民问题上。目前,农民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又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留在农村的农民当不好农民,二是转移到城市去的农民又当不好市民。实际上,这两个问题集中在一点:农民缺乏职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留在农村的农民当不好农民是因为他们缺乏职业技能,从事的是既无技术又有危险的工作,而使其在城市生存的能力较弱。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通过职业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来调整城乡的职业教育结构与规模问题,让农村的农民职业化,成为农业生产职工;让进城的农民掌握城市所需的职业技术与能力,以帮助他们实现农民身份的转移——市民化。

可见,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作用就在于:一方面是通过农业方向的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是通过职业教育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过程中获得较强的生存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因此,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四)发展职业教育是城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这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其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如果只有高中和大学这一条 “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地位。从理论上说,根据舒尔茨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性投资”、“教育是一种全局性、主导性的产业”等观点,城市的教育必须在继续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走以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道路。根据地区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求的各类专门实用人才,这应该是城市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城市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拥有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一个城市要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2005年 11月 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特别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城市在部署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使职业教育在城市的发展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1]江宏飞,周 伟.“增长极”理论视角下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培育 [J].纺织科技进展,2007(3):48-50.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戴宏才.城市化过程中原住民职业培训与就业问题探略 [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56-58.

[5]郑声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2005(1):39-41.

G718.5

A

1008-6471(2011)01-0043-03

2011-01-20

伍叶琴 (1962-),女,重庆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增长极职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职业写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我爱的职业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