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T-ON-IN语义延伸的认知研究及教学启示

2011-08-15禹丽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图式介词容器

禹丽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AT-ON-IN语义延伸的认知研究及教学启示

禹丽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概念间的映射。空间概念是人类认识过程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认知的发展和深化是空间概念向新的概念域延伸。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认知工具的隐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探讨AT-ON-IN语义的延伸,表明介词意义间的理据性和系统性,旨在对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介词;空间隐喻;意象图式

英语介词是虚词,表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英语有 100多个介词,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数量微不足道,但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名词、形容词或一般的动词。这类非常活跃的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搭配繁多。因此,介词的用法一直是让英语学习者感到头疼的问题,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语法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语法讲义对介词的讲解常常是将介词的各项意义分别列出,然后再举例加以解释说明,这种方法忽略了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传统的学习介词的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它往往导致学生对介词的一些搭配死记硬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不能灵活运用,但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人类认知为基础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对介词的分析也有独特的见解。本文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分析 AT-ON-IN三个介词的空间意义及其隐喻意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习者采用认知的学习方法,准确地掌握英语中一些介词的用法。

一、隐喻和空间概念隐喻

自 Lakoff&Johnson于 1980年出版M etaphors W e L 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隐喻革命”(M etapho ric Revo lution)。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对混沌世界的知识和抽象范畴进行有序组织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人类利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即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1](P10)。因此,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结果。

空间概念是人在幼儿时期最早发展起来的概念之一。当我们把一些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时,就形成了空间隐喻。根据 Lakoff&Johnson的观点,空间隐喻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 (physical contact),因为人类在最初认知世界的时候可能是从自身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和运动开始的,通过自己和外界事物的上下前后,里外远近,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1](P14)。

二、意象图式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概念间的映射,而这个领域之所以能够产生映射是缘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同或类似的认知结构模式,这种认知结构模式是意象图式。Lakoff认为意象图式是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途经、联系、外力、平衡或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2](P267)。意象图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当人的大脑形成了某种意象图式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运用在大脑里已有的图式去认知新的、复杂或抽象的事物,正是由于意象图式的存在,人们才能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进行隐喻性映射,隐喻意义才得以产生。

大多数的意象图式来自空间概念如“上下模式”、“里外模式”和“容器模式”等,因此空间概念是理解其它概念的基础。如果这种物理空间图式结构投射到其它的经验上,使其它抽象经验具有了同样的图式结构,那么词的意义也就通过投射产生了隐喻意义。

三、介词 AT-ON-IN基本空间意义

空间性是人类最根本的身体经验,是最基本的概念。英语中,介词用来表示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著名语法学家,R.Quirk等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在解释时空介词的用法时首先引入了“维”的概念,使得时空介词的用法有了更科学的解释。“维”是一个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介词按“维”度可分为点、线、面、体四种类型,点:即无纬度,它的形象最简单;线:即一维形象;面:即二维形象;体:即三维形象。

at的基本空间意义是当它用以表达地点概念时指较小的地点,或将某处视为一点。on的基本意义表示在某物体的上面,在表面上有接触点。in的基本意义表示处于某三维空间中,其空间意义与容器意象图式相关。英语中的三个介词“AT-ON-IN”正构成一个“点面体”的系统。

表空间方位“点面体”的 AT-ON-IN,当它们一起转用来表示时间、动作、抽象思维等概念时,也大致遵循着“点面体”的系统对应映合规律。这种语义结构形成了一个跨概念域隐喻微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当代隐喻认知理论提供一个实例,同时对英语介词教学也有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3](P317)。

四、介词 AT-ON-IN的隐喻意义

(一)AT-ON-IN的空间意义映射到时间域

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顺序来看,总是空间域先于时间域。空间域鲜明、具体,人们根据自身的躯体体验就能很好地理解它,但是时间的形式比较起来就较抽象。因此,表达时间概念势必要借助空间概念意义到时间域的映射。

在时间概念域中,也大致存在“点面体”。at表示时间点(pointof tim e),具体时间可缩至一秒钟,也可持续较长时间。如 at seven o’c lock(在七点)。on表示某一时段中的某一时间点,或两个时间点的紧密接触,一般带有修饰词。多用在一天以内的时间,如 on a c loudy day,on ho liday(度假)。in表时间时,常把事物或行为看作一个物体,物体穿过有界的空间与物体,穿过容器所花的时间产生了空间和时间的内在联系,在时间范围内就在容器里,在时间范围外就在容器之外。因此 in表示一般时间,强调时词的长度,具体时间可长可短,如 in themorning(在早上),in the future(未来 )。

(二)AT-ON-IN的空间意义映射到动作域

at指动作概念时,多表示“一时间内短暂的动作,一下子的动作 ”,如 at once(立刻),at one stroke(一下子),at the thoughtof(一想到…就)。at接在那些表动作急促、有力、迅猛等含义的动词之后时,就隐喻性地暗指交将动作的能聚集于一点,如 to shoo tat何 …(向目标点)射击,to shoutat(向 …叫喊 ),to laugh/sm ile/mock at(嘲笑 /讥笑)。on的空间意义则隐喻为“工作面”,含有“将某事置于自己肩上,担当或承担”之意,如 on duty(值日 ),on leave(在休假 ),on an errand(办差事)。in与表动作概念连用时,通常把各种各样的事件或活动当做容器,如参加此活动或与此事件有关时,则处于容器内,如 participate in(参加 ),in operation(运转 )。

(三)AT-ON-IN的空间意义映射到抽象概念域 at后接与表数量,速度或价格等词时,体现出其点性的概念,如 at a costof$200(以 200美元的代价),ata speed of 60m iles per hour(以每小时 60英里的速度)。当它接表情域的形容词时,往往可指因某事 (可视为一点)而引发的反应,如be surp rised/shocked/am azed/astonished at(对 …感到惊讶 /吃惊 ),be delighted/happy/p leased at(对…感到高兴)。on的隐喻用法中,也有“面 ”和“上 ”等概念,如 on paper(表面上,理论上)其还有“论、关于”等意义,如 am eeting on po llution(讨论污染的会议),On Practice《实践论》。in后接抽象概念时,隐喻性地表示为被某种精神状态、心境、情景、情感、权力等包围,如 in anger(愤怒地),in amood of(在…心境中)。

五、AT-ON-IN认知结构在介词教学中的应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人们通过隐喻等一些认知手段,把一些介词的空间核心意义向其它抽象概念延伸,用方位词来表达抽象概念,从而使这些介词富有丰富的搭配和喻义。因此,我们应认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英语介词的教学中,教师应从认知角度解释和分析介词的空间意义及隐喻意义,说明它们之间的认知理据,而不是孤立地讲解介词的各个义项。适当地运用空间隐喻概念,引导学生挖掘意义的构建模式,探出隐喻映射规律。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类似和联想,理解介词的空间意义和其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同时要理解许多隐喻义都是根植于人类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在学习介词的隐喻意义时,应掌握隐喻的经验基础,这样能有效地激活自己的意象图式,挖掘出介词的空间意义与隐喻意义的内在联系。学习者就不必死记硬背各个义项,进而可达到加强记忆,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力的效果。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原则,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认知工具[4](P114)。它为词汇语义延伸和扩展提供了认知理据。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和人类体验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最基本作用的是空间概念。介词在表达空间概念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介词从空间概念延伸出许多隐喻意义。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空间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 AT-ON-IN从空间意义延伸至时间、动作、抽象概念域的过程。从分析中,我们得知介词语义延伸是有理据的,词的各个义项并不是独立的、互无联系的,而是系统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分析对今后的介词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Lakoff,G.&Johnson,M.M etapho rsW e L iveB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G.W om 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Ungerer,F.&Schm 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 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责任编辑 张吉兵

H 319

A

1003-8078(2011)01-113-03

2010-11-10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1.29

禹丽芳 (1980-),女,湖南邵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C0890。

猜你喜欢

图式介词容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介词和介词短语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难以置信的事情
介词不能这样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取米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