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

2011-08-15刘汉成程水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鄂州市基础设施城乡

刘汉成,程水源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

刘汉成,程水源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就是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信息、市场等建设投入,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目的。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重点探讨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六网”工程,即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以及市场网。希望对各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鄂州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六网”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1]。

基础设施是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城乡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城乡居民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2]。基础设施完善与否是制约城乡经济一体化能否实现的瓶颈,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必要。当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做到路、电、水、气、热、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对于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3]。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重点探讨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希望对各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鄂州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鄂州市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六网”工程,即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以及市场网。有效破除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交通网 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以武汉为城,以鄂州为乡,以高速公路等骨干公路为主体,加快交通对接武汉,为鄂州全方位融入武汉奠定基石。高速公路是一座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州市重点以汉鄂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发挥其“一线穿珠”的带动作用,全力配合支持大广南高速公路、鄂东长江大桥建设,积极谋划鄂州至黄冈城际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主城区、葛华科技新城、红莲湖旅游新城、花湖工贸新城、梧桐湖新城、鄂城新区、三江港口经济区与武汉、黄石、黄冈甚至全国大都市的对接。在全省率先运作BOT高速公路建设模式。

区域公路联通城乡。鄂州市以城区为城,以4座新城、区、乡镇为乡,先后建成樊口大桥、太友港桥、司燕线、燕沙线,完成葛 (店)(梁子)湖公路路基建设,对 316国道华容、临江至段店段、省道汽李线沼山至樊口段、汽渡至樊口大闸段进行了全面改造,推进碧黄线、汀花线、樊吉线等公路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互通循环路网,为 4座新城、10个特色镇、106个新村与中心城区互通集群提供便捷交通条件。

农村公路通村达组。近年来,鄂州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一举告别泥巴路,与城里人一样走上干净整洁笔直通畅的水泥路。近十年,新改建农村等级公路 1766.97公里,位居全省第一;通村公路水泥路面普及率达 100%,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鄂州市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点”城市;在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瞄准组组通。重点建设农村经济板块公路和通达自然湾公路,提高路面质量和通达深度,促进全市路网结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困难是老百姓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紧迫的生活困难。鄂州市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源、同质、同标准”,在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地区饮水问题的同时,不断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鄂州市自 2006年实施供水工程以来,抢抓国家建设机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不等不靠,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创新制度,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鄂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依托市玉泉自来水公司等 7家自来水厂日供水 13.2万吨富余供水能力,采取管网延伸为主,铺设各类管网2100公里,自备水源为补充的形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全市 22个乡镇街办 258个行政村饮用自来水。依托市玉泉自来水公司,通过兼并、新建、改扩建 16家乡镇水厂,扩大玉泉自来水公司和乡镇水厂的供水能力,并以燕矶~沙窝、蒲团~庙岭、杜山~沼山、太和~公友四条主管线为轴,向各乡镇铺设分支管网,建成连片集中供水体系。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投资2.8亿元,解决全市农村 65万人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3%,安全饮水率达到 100%,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保证了农村水质水量安全。

鄂州市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改善了民生等一举多赢的效果。在通上自来水的地方,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许多湾组的群众自发地举行通水庆典仪式,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樊口街办月河村群众还编了顺口溜:“清甘泉,沁心田,政府把民记心间,群众不忘党恩情”。与此同时,供水企业闲置资源也得到利用,改善了经营状况,该市玉泉自来水公司日供水量由过去的 8万吨增到 11万吨,去年实现减亏370万元,比上年下降 51%。

(三)构建城乡一体的供电网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绿色电力的保障。在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中,鄂州市各级部门积极参与,不遗余力做好各项优质服务,用自己辛勤的付出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注入了动力,点亮了乡村的万家灯火。

鄂州市在湖北省电力公司大力支持下,加快鄂州市域内电网建设和发展,开工建设 220千伏杜山变电站,以满足鄂钢扩产用电的需要。同时对规划建设的 220千伏葛山变电站、110千伏文星变电站、110千伏杨叶变电站增容等优先安排项目计划,并结合鄂州市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的增长情况及时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鄂州电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和抗灾能力。

推进农民新建房按规划向农村中心村 (新社区)集中和村庄整体整治是建设城乡一体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过程中必将涉及到大量农村配电网络的新建、改建。根据新社区建设用电负荷的实际需要,高起点地搞好配电网络建设设计,在满足用电需要的同时认真考虑用电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先选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设备材料,提高新社区配网建设科技含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合理组织施工队伍,严格施工工艺,规范操作,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配电网络建设施工任务;严格执行国家农网改造技术标准及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城市电网入地工程管理规定,凡列入拉动内需项目的农网工程,统一采取架空线路供电方式。

(四)构建城乡一体的信息网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一个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现代高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已成为各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机遇。鄂州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信息网,充分说明了信息化能够有力地突破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信息网络城乡一体化,为统筹城乡发展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多年来,鄂州市积极推动“信息扶贫,信息下乡,信息进村”计划,推出“农信通”、“农经网”、“农技 110”、“农信通虚拟网”、“农村医疗合作网”等产品,促进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步伐。在打造“移动数字城市”和建设“移动信息村镇”的总体指导下,开发了系列信息化产品,提高了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各行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目前在全市共建成了 3家农村信息化示范镇、5家示范村、14家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为农村经济发展打通了信息化服务通道,积极推进了鄂州地方经济和信息化进程,成为构建和谐鄂州的时代先锋和主力军。

鄂州市在强化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信息化知识下乡活动。将技术培训和信息化产品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向农民群众推介品牌电脑和宽带上网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推动了信息化进村入户。二是强化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快速传递农产品信息方面的优势,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通道,为农民增收打造良好平台。三是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审批服务平台。在建成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市、乡镇 (街道)、农村社区一体化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将市审批中心与各乡镇审批大厅、社区服务网点联网,实现市乡两级审批服务工作的有效衔接,构筑全市城乡统一的审批服务网络平台。

(五)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气网 城乡供气一体化,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意义重大。鄂州市在健全城乡统一供电网络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城乡供气一体化,推广农村沼气,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城乡生活环境。

推进供气管道向农村延伸。在城乡结合部,积极推进城市天然气管道向村庄延伸,让农民与市民一样享用到天然气,计划建设泽林门站至武钢球团厂 13公里、杜山调压站至葛店开发区 28公里、花湖开发区 7公里高压和 30公里中压天然气管道、鄂州经济开发区 50公里中压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力争主城区和新城区管道燃气使用率达到 90%,乡镇达到 50%以上。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鄂州市将在三年内让没有通天然气的农村新社区居民用上沼气。东港、横山社区先行先试,采用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网建设,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用能。每个社区建设日产沼气 600立方米,可同时满足 400户居民用气,入住社区的农民率先体验沼气带来的便捷。路口社区采用“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圈)户用沼气供气网建设,建池户达到 90%以上,农民用环保、洁净的沼气,沼渣、沼液用作湖北省青年创业园生物肥,走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的循环发展道路,达到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和增加了农民收入的目的。目前,鄂州市已建沼气池 3万口,沼气入户率达到 30%以上。清洁能源点亮农民新生活,柴房不见了,庭院洁净了。社区农民享受“新农村新生活,夜出行不怕黑,洗澡不用浴盆,做饭不见炊烟”的幸福生活。

(六)构建城乡一体的市场网 构建覆盖城乡的商贸市场网络。2009年,鄂州市投资 5800万元建设的蟠龙市场被商务部核准为“双百市场”工程。引进武汉中百、中商百货等商家在鄂州农村开设了 62个直营店、加盟店。引导大型农产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实现农超对接。

积极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中心、镇街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市、镇 (街)、村 (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快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建立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了市人力资源市场与镇 (街)、村(社区)人力资源共享,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性市场相互补充,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相互贯通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资源共享,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二、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鄂州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可以概括为:一是加强城乡交通网络建设。构建了对接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通达区、乡 (镇)、村的区域交通“1小时经济圈”。二是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进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强城乡一体的信息网建设。实施电子政务、农村信息、企业信息、平安鄂州等城乡十大信息化工程。四是加强城乡一体的市场网建设。构建贯通城乡的市场网络,实现城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方式转变。

当然,基础设施建设内涵丰富,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断探索。鄂州市提出的“六网”工程,仅仅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此,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是要加强城乡一体的市容环境管理网建设。打破城镇管理二元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延伸管理范围,将城镇管理延伸到每一个新社区。二是要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以城带乡。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加强城镇功能分区,按照人口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科学规划好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等城镇功能分区,提升城镇产业、资源和人口的聚集功能。同时创新推进城镇化的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积极培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

[1]韩俊.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诸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衣芳,吕萍.中国城乡一体化探索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王伟光.中国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与规划建设调研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周觅

F294

A

1003-8078(2011)01-049-04

2010-10-23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1.13

刘汉成 (1970-),男,湖北天门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程水源 (1965-),男,湖北天门人,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8JA 790052。

猜你喜欢

鄂州市基础设施城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城乡涌动创业潮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鄂州市金刚石工具行业协会成立及交流大会胜利召开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