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以来关于贬谪黄州时期的苏轼研究综述

2011-08-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黄州东坡苏东坡

潘 炜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新时期以来关于贬谪黄州时期的苏轼研究综述

潘 炜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学者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在黄州时期的思想,精神的研究,包括从文化的角度以及从人格、性格、精神等角度对其作出研究;二是对其创作的研究,包括对其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诗词的研究是重点;还有一方面就是对其生活、行迹、交友等方面的研究。

苏轼;贬谪;黄州;研究;综述

贬谪黄州时期的苏轼的研究,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有多部学术专著面世,论文则以数百计。学术专著方面有饶学刚教授的《苏东坡在黄州》,由东坡黄州生平行踪考、东坡黄州文学艺术创作、东坡黄州诗文研究正误等内容组成,是一部发掘东坡文化科学价值、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专著。其它的专著还有梅大圣教授的《苏轼黄州诗文评注》、黄海鹏等人的《烟雨任平生:苏轼黄州词评注》,等等。论文的情况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论述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生活经历、思想、心态、人格、精神,人生态度等;(2)论述其在黄州期间的文学艺术创作,包括词、诗、散文、书法等;(3)兼论其在黄州期间的经历、思想及文学艺术创作的;(4)考证其在黄州期间的行迹、交友的文章;(5)涉及到比较的文章,如将都曾被贬到黄州的苏轼与张耒的比较,将黄州时期的苏轼与岭南时期的苏轼的创作进行比较;(6)其它类的文章。在这六类文章中,前三类文章,即研究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历、思想精神状况、文学艺术创作的文章,占有大半的比例。可以说研究的重点很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一,苏轼儒释道兼宗的文化心理品格在传统中国文化及文学中具有极大的典型性,这种典型性在黄州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学者对其在黄州期间的思想精神状况自然会多加关注;二,苏轼被贬黄州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严重的政治打击,给他思想、精神及心灵带来的影响与变化不言而喻,学者们对其进行重点研究也就毫不奇怪了;三,被贬黄州期间,是苏轼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学者们也理所当然地会对其创作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我们就对有关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研究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关于苏轼思想、精神、人格的研究

学者们对苏轼思想的研究,主要着眼点还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文化的角度主要是指从儒释道文化的角度对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进行分析,一般的学者都认为他是儒释道三者兼宗。如赵伟东的《黄州时期的苏轼人生及思想浅论》[1],就认为:“苏轼的思想又体现为从执守儒学到三教杂糅的充盈:其儒学精神、道家风采、释者情怀使昔日的苏轼渐渐隐去,一个崭新的苏东坡却潇洒地向世人走来。”帅杨的《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2]认为苏轼“通过礼佛清心和修道养身,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领悟,他将佛家绝灭生命的信仰、道家简化生命的信念以及儒家生活的哲学融为一体。”谭玉良的《苏轼在黄州的思想智慧和文艺成就》[3]中也认为苏轼“把儒家的弘毅精神与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以及佛家的超世脱俗之境圆融于一身,以外儒内道的形式,在失衡的社会天平上找到了生存的支点,以一种随缘旷放,任真自适的豁达心态立足于世。”有的学者在承认苏轼儒释道三教兼宗的基础上,认为其在黄州期间有一两种主导思想。如胡娅的《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情绪浅测》[4]认为苏轼思想情绪的主旨乃是积极用世的儒学精神;戚荣金的《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5]认为苏轼在黄州期间以道释为主导思想;饶学刚《道家——苏东坡黄州突围之道》[6]则认为苏轼在黄州期间以道家思想为主导思想。不过大多数学者只是论述到苏轼儒释道三教兼宗思想为止,没有过作细分。我们认为也不宜过作细分,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很复杂,我们很难说他的哪种思想占主导地位,哪种占次要地位。

从人格、性格、精神等角度对苏轼进行分析,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看到了苏轼的矛盾,认为他在黄州期间既有悲观消极的一面,也有乐观积极的一面;一种注重论述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超脱的人生情怀。前者如封保华《“进取”和“退隐”的融合》[7]认为苏轼“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观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吉南的《从黄州词看苏轼的精神品格》[8]认为苏轼有“悲慨”、“超脱 ”、“自适 ”三种情感;闫笑非的《“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苏轼谪黄心态的再探索》[9]更是明确提出苏轼在黄州期间即有积极思想,也有消极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述苏轼内心的矛盾时,大多数学者认为苏轼成功地化解了两种相对立的矛盾,达到了内心的超脱,不过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苏轼并没有真正解决内心的矛盾,如上文提到的闫笑非的文章就持这种观点。后者如李显根的《黄州时期苏轼的精神创新及其人格魅力》[10],认为苏轼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超然和旷达”的精神;程海英《一蓑烟雨任平生——试析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人生态度》[11],认为苏轼的人生态度是:“通达乐观,泰然处世;尊主泽民,有补国事”;赵桂君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从黄州词看苏轼的旷达人生》[12]更是认为他“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淡泊名利,豪放旷达”。我们认为第一种论述更合理,因为这更符合苏轼在黄州的实际,也更让他显得有人情味,更有性格张力,更具魅力。

在论述苏轼黄州思想、人格、性格、精神等方面的现实面貌的过程中,有些学者分析了他到黄州后在这些方面发生转变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1)宋代三教合流的文化背景;(2)苏轼本人在政治、经济、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顺;(3)来黄州之前本身思想中所蛰伏的佛老思想;(4)前人如陶渊明、白居易等人的影响。这四方面当然不错,但我们认为忽视了其中另外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轼早年的生活环境,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道教文化发达,苏轼生于斯,长于斯,没理由不受当地浓厚的道教气氛的感染与影响。一般学者研究贬谪黄州的苏轼时,论述苏轼来黄州之前的道教思想,都是从他少时阅读道教书籍这一角度来论述的,没有谈及其早年的生活环境对其思想的影响。殊为可惜。

二、关于苏轼文学创作的研究

对苏轼在黄州的文学创作的研究,从论文数量上讲,和对其人作研究的论文数量大致相当。从论题的角度来讲,大多数论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文体的综合研究,对某一种文体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数量,其中对其在黄州时期的词作研究较多。也有少数论文是单独对其诗、散文、书法的研究。在综合研究方面,谭玉良的《苏轼在黄州的思想智慧和文艺成就》较有代表性,他在文中对苏轼在黄州期间的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作了论述。在对某种单独的文学艺术样式进行研究的论文中,赵伟东的《从“豪放”之风到众风呈现——论黄州时期东坡乐府风格的嬗变》[13]较有代表性,他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词作分为豪放的怀古词、旷达的言志词、清雅的咏物词、婉约的言情词、清新的农村词来论述。张志烈的《独笑深林谁敢侮——说苏轼黄州咏花诗》[14],通过分析苏轼所写的咏梅诗、海棠诗、老枳诗来论述其精神格调、情意灵魂及美学情趣,角度独特,分析深刻。

在分析苏轼黄州期间文学作品里所体现的思想意蕴类的论文中,一般认为其作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思想的矛盾,人生的悲慨,精神的安慰与超脱等。梅大圣的《论苏轼黄州词的文化生命》[15]中认为苏轼“成熟地掺和儒佛道文化,正确认识人生,保持形而上的超越心态”,胡秋宏《试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和创作》[16]认为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陷入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之中,最后又复归于精神的解脱。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注意到了其创作与其思想的关系,认为其思想影响了其创作,舒韶雄的《谪贬的“孤鸿”——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和创作》[17]论述了苏轼思想和心态的改变而导致的创作主旨的两方面转变,韩丽霞的《超然心态与苏轼黄州文学创作》[18]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超然心态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论述深入,见解深刻。

关于苏轼黄州期间文学作品的风格,学者们认为其作品具有旷达、悲凉、雄壮、超脱等风格。而旷达这一风格大多数学者都提到过。我们认为,旷达这一风格是苏轼黄州期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风格,总体风格,而其它风格,如悲壮、豪迈,超脱等风格也在其作品中有大量的显现。梁丽丹的《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19]认为苏轼黄州词词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上文中提到的赵伟东的《从“豪放”之风到众风呈现——论黄州时期东坡乐府风格的嬗变》中也认为苏轼黄州词有豪放、旷达、清雅、婉约、清新等风格。

在论述苏轼的文学创作的论文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这类作品是从宏观上来分析苏轼的作品,没有对其作品的思想或风格进行论术,如饶学刚的两篇文章《姓名高挂在黄州——苏东坡文艺创作高峰在黄州初探》[20]及《再论苏东坡文艺创作的高峰在黄州》[21]。王兆鹏、徐三桥的《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22]也属于这种性质。

三、关于苏轼生活、行迹、交友等方面的研究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状况,行迹、交友等方面的内容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在众多的学者们的研究中,饶学刚教授对以上诸方面的研究最为清楚详尽。除饶学刚教授外,莫励锋、梅大圣、徐蔚、梁银林等人也有所研究。

饶学刚的学术专著《苏东坡在黄州》[23]及其论文《道家——苏东坡黄州突围之道》[24]、《东坡贬居黄州考》[25]、《东坡黄州生活创作系年》[26]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状况,行迹、交友等方面的内容有细致地研究分析。饶学刚用编年体的形式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及创作进行了详细地叙述。他认为苏轼贬黄后其生活的主要内容有:1、借笔墨抒发其心内的真情,主要是苦闷之情;2、躬耕劳作,亲自从事农业生活,以维持生活;3、游览交友,苏轼游览了黄州各地的名胜,结交了大量的友人;儒、释、道三家并崇,修性养生,从苦难执着走向超越。饶学刚在其著述中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行迹作了详细的考查,考查出苏轼去过的地方有麻城的岐亭、春风岭;武昌的西山、樊山、卢洲等地;黄冈的丫头山、女王城、禅智寺等地;蕲水的伍洲、巴河、麻桥等地;罗田的乌马潭;大冶的桃花寺、磁湖和西塞山;蕲春的天峰麓;黄梅的五祖寺;黄陂的黄城,等等。足迹几乎遍及黄冈各地。作者还对苏轼游赤壁的行踪,游黄州名胜的行踪进行了专门的考证。在苏轼在黄州的交友方面,饶学刚认为其交友过百人,直接往来的不下三十人。和其关系密切的有徐君猷、陈季常、继连、王家兄弟、朱寿昌、李公择、何颉之、参寥、黄庭坚、秦观、晃补之、张耒、孟震、滕元发、潘氏家族、古耕道、庞安常、杨世昌、张怀民等人。并对苏轼和这些人的交往一一作了说明。

莫励锋的《黄州东坡史话之四:“东坡五载黄州住”》[27]一文认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有以下内容:关心国事、躬耕渔樵、行善救民、留意经史、填词绘画等。梅大圣的《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方式及社会意义》[28]一文认为苏轼贬黄时期的生活方式有变有不变。不变的地方是始终保持“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坚定信念和自强不息的追求。变的地方是开始厚自养炼;与黄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徐蔚的《超越与重构——苏轼黄州时期散论》[29]认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主要生活是躬耕及寄游于黄州的青山绿山、寺庙园林。梁银林的《苏轼黄州佛禅“功业”述论》[30]认为苏轼“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痛苦中痛定思痛,最后表示要‘归诚佛僧’”向佛家靠扰。以上诸人的文章对苏轼在黄期间的行迹,交友也有所研究,一般比较简略。如上文提到的梅大圣的文章认为苏轼放浪山水之间追求的是一种适境,即通过对人生进行内省体验,实现主体与客体间的柔和谐调,去细细咀嚼和发现自然中愉悦自身之美而安适。认为苏轼在与黄州人的交往中,拉近了与黄州人的感情,而且诗酒风流,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除了以上诸篇论文外,还有刘洪的《苏东坡与黄州安国寺》[31]、何忠礼的《苏轼在黄州的日用钱问题及其它》[32]、陈礼生的《齐安放怀自得——苏东坡与黄州潘家交往简史》[33]等文章,是就苏轼在黄州某一方面的行为作的考证。

纵观对贬谪到黄州的苏轼的研究的论文,我们发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复研究过多,如对其在黄州的思想、人格、精神等方面的研究,论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论述其具有儒释道三教兼宗的思想,论述其内心的矛盾,引用材料也是重复严重。我们认为当一个问题已经论述清楚了,就没多大必要反反复复地再去重复论述了,浪费了学术资源。当然,在这之中,也有极个别论者有所创新,如白锐在其硕士生毕业论文《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34]中运用存在主义的理论分析苏轼在黄州的生存样式,就是发他人所未发,难能可贵。苏轼在黄期间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研究中存在一些盲点,如在许多论者的论文中都提到过苏轼在黄州期间有一些关于经学方面的著述,流传下来的有《易传 》,《书义 》《论语义 》《孟子义 》《三传义 》《易解》等等。但没有人通过研究其经学著述来分析其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等等,也没有人研究其黄州期间的经学思想。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1]赵伟东.黄州时期的苏轼人生及思想浅论[J].学术交流,2005,(3).

[2]帅杨.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Z).

[3]谭玉良.苏轼在黄州的思想智慧和文艺成就[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4]胡娅.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情绪浅测[J].开封大学学报,1997,(2).

[5]戚荣金.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9,(2).

[6]饶学刚.道家——苏东坡黄州突围之道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7]封保华.“进取”和“退隐”的融合 [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3).

[8]吉南.从黄州词看苏轼的精神品格 [J].继续教育研究,2002,(1).

[9]闫笑非.“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苏轼谪黄心态的再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05,(6).

[10]李显根.黄州时期苏轼的精神创新及其人格魅力[J].湖湘论坛,2003,(4).

[11]程海英.一蓑烟雨任平生——试析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人生态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特辑.

[12]赵桂君.一蓑烟雨任平生——从黄州词看苏轼的旷达人生[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13]赵伟东.从“豪放”之风到众风呈现——论黄州时期东坡乐府风格的嬗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1).

[14]张志烈.独笑深林谁敢侮——说苏轼黄州咏花诗[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

[15]梅大圣.论苏轼黄州词的文化生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6).

[16]胡秋宏.试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和创作[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17]舒韶雄.滴贬的“孤鸿”——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和创作[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8,(2).

[18]韩丽霞.超然心态与苏轼黄州文学创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4).

[19]梁丽丹.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0]饶学刚.姓名高挂在黄州——苏东坡文艺创作高峰在黄州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2,(3).

[21]饶学刚.再论苏东坡文艺创作的高峰在黄州[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22]王兆鹏,徐三桥.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23]饶学刚.苏东坡在黄州 [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

[24]饶学刚.道家——苏东坡黄州突围之道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25]饶学刚.东坡贬居黄州考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4,(4).

[26]饶学刚.东坡黄州生活创作系年[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27]莫励锋.黄州东坡史话之四:“东坡五载黄州住”[J].古典文学知识,2008,(6).

[28]梅大圣.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方式及社会意义[J].江汉论坛,1996,(7).

[29]徐蔚.超越与重构——苏轼黄州时期散论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30]梁银林.苏轼黄州佛禅“功业”述论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5,(10).

[31]刘洪.苏东坡与黄州安国寺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6,(1).

[32]何忠礼.苏轼在黄州的日用钱问题及其它[J].杭州大学学报,1989,(4).

[33]陈礼生.齐安放怀自得——苏东坡与黄州潘家交往简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8,(1).

[34]白锐.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J].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月.

责任编辑 高翰

I206.2

A

1003-8078(2011)01-036-04

2010-10-21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1.10

潘 炜 (1983-),湖北浠水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8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黄州东坡苏东坡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苏东坡突围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