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1-08-15徐勇
徐勇
(湖北经济学院 统计与应用数学系,湖北 武汉 430205)
经济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徐勇
(湖北经济学院 统计与应用数学系,湖北 武汉 430205)
经济类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对所涉及的专业发展及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需要追根溯源。我们应从教与学双向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明确我们的教学中今后应针对性改进及完善的方向。
教学;主观重视;客观激励;教师导向
一、讨论问题的背景
众所周知,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经济类院校。自成校开始,关于如何在我校进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这就不得不提及高等学校本身的性质。对于大多数高等学校而言,学术研究一直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和亮点,高等学校也肩负这这一重要职能,这是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本质上的一个不同。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代社会,随着高校多年来大规模的扩招,高等学校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生的增多带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教学的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过去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稍显困难,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功能重新显得重要起来;其次,学校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各高等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校也有责任担负起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有效率地学习的重任。学生每门学科的学习质量将会影响到其本人的毕业,而这种学习质量的群体性效应又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在社会的地位,影响到学校未来的生存,走向。再者,作为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学习既要求学生具备―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自学的难度相对于一些学科而言要更高,它的学习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而获得知识的重要性。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想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很值得探讨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目前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我们分析的重点是针对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的教学的问题,仅限于这一范围。如果是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鉴于本身的特点与数学教学的角色不同,不加讨论。
二、问题的主要体现及原因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教学,只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就必定存在教和学两个环节,教学要卓有成效,老师和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再有名望的教师,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理会老师的意图;同理,再有天赋的学生,也需要好的教师,好的学习方法去引导。所以我们要谈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学的问题,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学生在教学中体现的问题
1.数学的非专业特性影响到学生的重视程度
在非数学专业的院系,高等数学课基本上属于公共基础课。在不少学生眼里,它和很多其他公共课的地位是一样的,因此,不大容易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有学生潜意识里认为反正不是专业课,不需要认真对待,所以只在期末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经过了解,有很多学生就是以为不用学数学,才报了某某专业,可见,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很多学生是不重视的。但偏偏数学这门学科,不认真投人的学习,是很难弄通的,所以造成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鉴于数学的连续性,一旦有几次课没弄通,后面即使想再赶上来,也是难上加难了。所以这是造成课堂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前,有的学生已经主观上放弃了应有的认真态度。
2.部分学生对大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还不够适应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佐证这个观首先,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刚刚经历过的高考主要依靠的是题海战术,即通过大量同类型的问题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迅速解题的目的。回顾高中的数学教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即教师对于所教授的知识点,反复讲解,布置大量练习,相对应的各种学习教辅、试卷更是数不胜数,在高考复习期间更是滚动式反复复习,学生可能已经习惯于这种步步为营,按部就班,用大量时间来换取对知识点的掌握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由于有充分的自习时间留给学生,强调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故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来系统的理论介绍。
其次,大学数学本身教材的内容信息量大,单次课所教授的内容必然较多,并且不再沿用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面面俱到,而更多的是留给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去思考,理解。
再次,大学的教学不太提倡题海战术,真正使学生从简单理解到运用娴熟要靠学生在课下去查阅各种教辅去实现,失去了大量练习时间作为保证,加之部分学生对公共课的不重视,致使没有在课下认真的去消化知识。鉴于这三个层次的原因,使很多学生在很长时间内不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久而久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缺少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客观激励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也不论应试教育是否完全合理,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考试是学习某门学科,听课等学习行为的最直接和最原始的动力。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可能过多地去指责学生,毕竟这是整个教育体制带来的副作用。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学数学不同于中学数学的是它没有与高考可以比肩的评价体系。如果说我们提出的第一点重视程度不够问题是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的话,那么缺少一个明确的客观激励可以算是客观方面的问题,毕竟,即使学生本身不愿意重视,认真对待它,但如果有个类似高考的指挥棒作为指导,在客观压力下被动学习,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迫使”学生真正地重视数学的学习。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想提出在大学里也进行什么类似高考,或者类似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设置,也并不是提倡被动学习,但在主观上缺少动力,客观上适当地加以督促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一环。
4.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
这一点其实和前几点都是有关联的,对数学的思想上的不重视,又缺乏客观上的激励,既缺少内因又缺少外因,自主性的缺乏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自主性又不是仅仅指这些方面。比如,学生也许思想上想学好,想弄通教师课堂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但不得其法,不知如何去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又如,数学的研究本身就是极其枯燥的,甚至是乏味的,要让学生自主的拒绝其他诱惑,而潜心学习,难度可想而知;又如,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授的内容,但鉴于前面所说,课堂信息量大,要想真正掌握,熟练应用新学的内容,必然需要学生自主的去查阅其他学习资料,或者找一定量的习题来作为练习等等,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后产生的问题,它们都可以归结为是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将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兴趣的问题,毕竟,天生对数学有兴趣、好感的情况并不多。兴趣是学习之源,那么没有兴趣的情况,我们如何开发他们的兴趣,或是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上有所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问题
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不免极端,但是却透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指挥者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他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方法,速度,量。所以我们可以来看看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1.由于客观原因,讲解上难以做到完全细致,缺少大量时间帮助学生消化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听懂课堂的内容,也希望时间允许,在必要的时候停下进度,帮助学生逐个消化知识点。但是前面已经提到,大学数学的每次课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这一方面是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公共课而言,学校也不可能给出太多课时,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既保证知识的广度,又保证知识的深度,熟练度,是个很难找到契合点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难的。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我们只能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兼顾讲解的细化,这样自然我们就难以保证我们的讲解的细致程度让每位学生都满意,尤其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而言,这是个极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因素。
2.课堂学生过多,导致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由于属于公共课的性质,经常出现大班教学,比如在有的学校,数学的课堂动辄70至80人,甚至达到了100人,这么多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程度显然不一致,教师要想掌握哪怕是一半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都是很难的,这一点在课后作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教师了解学生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学生的课外作业,但鉴于学生比较多,而教师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故即使能保证全改,也难以做到深人细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来,到底教学效果怎么样,是否需要对已讲知识再补充讲解一次,或者对部分知识点再加以强调,或者哪些同学还需要单独辅导,这些信息都很难准确的掌握。归纳起来,就是难以做到细致了解,因材施教。
3.大部分的高等院校的主体发展方向是学术研究,而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是不够的
这一点体现在教师身上就表现在,我们可以为了―个科研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但对于在课堂上的研究虽然也想了很多方法,但毕竟不如学术研究那么重视。关于这一点,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教师。毕竟,在各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是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标准,而关于学术的研究成果是个硬指标。所以,需要我们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进行学术式的研究,理论指导实践。而作为高校,越来越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质,就是以课堂教学为本,真正做到了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产生相应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发展,在这方面必然也会硕果累累。
4.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性不够
简而言之,学生会问,非数学专业,为什么要学难以弄通的数学,它能用来干什么。这其实就是牵涉到教师的一个新的层面的责任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懂那些公式,符号,定理,或者是这样那样的计算方法,而且肩负着对这门学科意义的阐述,传播。要做到不仅仅是个教书匠,还是个引导者,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拘泥于理论上的数学,而要他们认识到数学是实用的数学,学到的东西越多,能解决的问题越多。比较起前面三点,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在这方面可能显得最薄弱。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很多新理论就是在旧有理论中产生,也就是说,是理论发展理论,而由实际生活问题产生的理论研究不是非常多,这就为我们对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的导向产生了很大的困难,让学生觉得数学就是脱离于实际的。关于这一点,要想完全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改变几千年来数学发展的特点。但是在有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突破口。比如,在各个学校开展的数学建模活动个很好的平台,它让众多的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可以解决那么多在实际生活中看似与数学无关,或者很难解决的问题。这给了广大教师一个启发:是否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在新知识的引人上尽量提出一些与实际相关的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意义,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些愚见,就是本人对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的―些理解,其中有些观点或和大家不谋而合,而有些只是一己之见。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况且,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解决好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他环节的问题也会相应得到改善。
[1]王青建.论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2]吴国建.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3]谵国墚.论教育精神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